產品名稱:
鳳尾草磷酸脂黃酮(國家發明專利項目)
產品類別:未知類型
信息內容:一、注冊分類:中藥新藥注冊分類第5+7類(原中藥二類新藥),原料+制劑。
二、處方組成:鳳尾蕨科植物鳳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提取物(總黃酮部位);
三、功能主治(國內宣傳定位): 肝炎、泌尿系感染;
四、規格及用量:
五、項目簡介: 泌尿系感染又稱尿路感染,指細菌侵襲尿道、膀胱、輸尿管或腎臟而引起感染性疾病的總稱。致病菌主要是大腸桿菌。表現為尿頻、尿急、排尿不適、體溫生高等尿路感染癥狀。該病女性發病率顯著高于男性,年輕婦女和小兒發病率尤其高,據調查,本病占小兒泌尿系統疾病的8.5%,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感染性疾病,本病的常規治療是使用抗菌素治療,隨著抗生素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近20年來產生耐藥性的病原菌株迅速增加,使臨床上應用多年的較傳統的抗生素如氨芐霉素、諾氟沙星、呋喃坦啶、增效聯磺甚至1、2代頭孢菌素等療效不佳。泌尿系感染屬于中醫“淋證”范疇。治宜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為主。 鳳尾草(Pteris multifida Poir.),又名井欄邊草、小葉風尾草,我國資源豐富,并擁有上千年的應用歷史。鳳尾草“味淡,微苦,性寒”(《中藥大辭典》);“入腎、胃二經”、“治濕熱小便不通、血淋、咽喉腫痛”(《泉州本草》);《分類草藥性》則云:“治一切熱毒。消腫,清火”;《貴州民間方藥集》云:“解熱,利尿”;《新藥志》記載它具有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涼血止血,主治淋證、痢疾等功效。 經過對鳳尾草有效部位的篩選研究,結果確認其總黃酮部位為有效部位。藥效結果表明;該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淋病球菌、枯草桿菌、痢疾桿菌、黑曲霉均有很強的抑菌效果,對大腸桿菌、青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隨著抗生素的耐藥性及不良反應問題日趨嚴重,國家對抗生素出臺了“限售”政策,使天然藥物“抗生素”日益受到市場歡迎。目前還沒有出現針對泌尿系和腸道感染有效的針劑,該藥的問世將填補該項空白。
六、項目研究進展:目前該新藥項目已基本完成臨床前研究。
七、生產成本:藥材原料成本為水針0.10元/支,粉針0.15元/支,原料易得,利潤空間大。
八、此項目有自主知識產權,確保市場獨家。已經基本完成臨床前研究,誠尋各大藥廠轉讓或合作轉化,合作形式可靈活多樣,如轉讓、買斷、合作、總經銷等合作方式,詳細資料咨詢請致電!張先生:1581000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