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銷售新方法
中國虎網 2008/2/5 0:00:00 來源:
未知
面對由藥品召回引起的市場營銷危機,很多醫藥公司都在尋求新的方式加強與客戶的聯系。
從理論上說,美籍拉美人最有可能
是輝瑞制藥公司的膽固醇藥物利皮特天生的消費群體。因為輝瑞公司的調查顯示,美籍拉美人的膽固醇含量普遍過高,并且大多數都沒有得到治療。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很多美籍拉美人并不認為膽固醇含量過高是個問題——他們并沒有意識到它的危害性。看來傳統的廣告策略在他們身上不起作用。
“在我們談論利皮特之前,我們必須讓人們相信膽固醇含量過高是不好的。”輝瑞營銷部副總裁桃樂茜·維采爾說。
所以,作為一體化營銷戰略的一部分,輝瑞公司決定首先投資一個健康教育項目—Sana La Rana。他們首先搜集關于高膽固醇危害方面的資料,然后通過電視、報紙、廣播和網絡等方式把它們傳遞給美籍拉美人。為此,他們還專門設立了針對拉美人的網站(www.sanalarana.com)。同時,公司還與拉美人全國委員會(NCLR)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美籍拉美人社區中,人們一般從社區的非專業健康工作者那里尋求醫藥衛生知識。” 維采爾說,“所以我們就和拉美人全國委員會合作,派非專業醫務人員深入各個拉美人社區,一對一地向他們解釋膽固醇含量過高的危害。”
“這種做法極大提高了降膽固醇類藥物的銷量,當然也包括利皮特的銷量,所以水漲真的能使船高。” 輝瑞發言人稱, 自2003年6月這項活動在邁阿密和休斯敦發起以來,Sana La Rana幫助三萬多患有高膽固醇癥的美籍拉美人完成了檢測,占患有高膽固醇癥美籍拉美人總數的10%。
在過去的幾個月里,處方藥市場很不景氣,醫藥公司應該可以從這些成功的故事中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自去年的鎮痛藥快確適召回以來,接二連三的又有好幾種高端藥物遭遇了徹底的市場潰敗,這給醫藥市場的營銷策略蒙上了重重的陰影,特別是直銷廣告業務。批評人士譴責醫藥業過于依賴電視廣告,這些廣告大力鼓吹藥物的好處,對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卻是只字不提。
但是國家藥品管理部門的監督并不是醫藥公司必須邁過的惟一一道門檻—很多醫藥公司發現自己的財政基礎開始動搖,未來的震蕩對他們的直銷戰略會產生具有深遠意義的影響。“自1997年規章制度(允許直銷廣告)改變以來,直銷廣告的市場預算年年高攀,”弗萊斯特市場研究公司高級分析師伊麗莎白·勃姆說,“以前整個行業應對營銷挑戰的方式幾乎無一例外的都是投入更多的資金。”
但是未來兩年隨著幾種暢銷藥物的大批量生產,還有幾種利潤豐厚的藥物,如帕落西汀(抗憂郁藥), 斯伐他汀(降膽固醇藥)和如舍曲林(抗憂郁藥), 他們的專利保護期已到,廣告預算的流向將發生極大的變化。勃姆預計∶“市場因素將促使醫藥營銷者更聰明,他們不會僅僅依*無限制的預算和廣告數量生存。”
沒有人會認為大醫藥公司在不久的將來會停止廣告宣傳,但像百特、諾華、輝瑞等富有遠見的醫藥公司正在尋求其他的直銷渠道和方式,以幫助他們更加貼近消費者。
從這個意義上說,藥物公司的營銷經理與其他行業的營銷經理并沒有多大的區別∶他們都必須竭盡全力加強和顧客的聯系。維采爾說,“隨著消費者習慣和獲取信息的取向發生了改變,直銷人員也必須適應這種變化。”維采爾承認,公司仍然重視電視廣告策略,但承認這種媒介已經開始失去活力了。
因此,醫藥公司的目標應該是找到更好的辦法來分配他們花在直銷營銷上數十億的資金(根據健康信息市場分析公司維里斯潘的數據,全美2003年用于藥物營銷的資金高達33億美元)。醫藥公司希望能有更豐富的市場營銷組合幫助他們更好地為消費者服務,讓消費者了解服用藥物的優點以及風險。同樣重要的是,他們也希望更長久地留住消費者。
合理的“不均衡”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對直銷廣告的要求是“合理平衡”,即應該分配同樣的時間給促銷聲明和風險說明。人們對廣告商是否有能力按照這條規定行事爭論不休,一些觀察者認為制藥公司應該更好地聽聽消費者真正想要什么。“這雖然與制藥公司的直覺相悖,但是消費者希望制藥公司能夠告訴他們更多的關于藥物副作用及正確用藥的信息。” 唐納德·沙利文說,他是俄亥俄北方大學藥物醫學副教授,從事直銷處方藥廣告研究已有十年了。
沙利文調查發現,消費者更有可能請醫生給他們開在廣告中介紹了更多藥物副作用的處方藥。“在為大多數藥物做廣告的時候,廣告商總是努力宣傳藥物的積極效果,而弱化它們的負面影響,”他說,“但是患者在選擇處方藥的時候,情況恰恰相反—他們想了解更多關于藥物副作用的信息。”
沙利文的研究表明,由于這個原因,消費者更傾向于選擇能給他們更多關于處方藥信息的媒體—互聯網。“消費者認為互聯網廣告更富有教育性, 更真實, 并且比電視或雜志廣告含有更多的信息,”沙利文說,“但是不巧的是,藥物公司們卻把它們80~85%的廣告預算都花在電視廣告—消費者眼中最不可*的廣告媒體上。”
隨著藥物營銷轉向新的媒介,特別是基于互聯網的渠道,同時采用了挽留消費者策略,這個百分比可能會開始降低。挽留策略在業內被稱為依從營銷, 又稱堅持營銷或持續營銷。這種策略包括確保病人在正確的時間服用正確的劑量,確保病人能及時補充藥物, 等等。這種策略的目標就是使病人保持健康狀態—并且把病人當作消費者對待。
“使病人開始服用一種藥物是一回事,醫藥公司很擅長于通過直銷廣告來俘獲消費者,”朱庇特研究中心的健康分析家莫尼卡·利維 說,“但是勸說他們持續不斷地服用這種藥物就是另一回事。在這個領域還有很多機會。如果一位慢性病患者續開同一藥方兩次或者三次,那么這家制藥公司的收入就會極大地增加。”
勃姆也同意這種看法。她說∶“有證據表明,持續營銷即使在很小的范圍內開展,也會比大規模營銷更有效。”當然,要追蹤病人是否續開處方,或者是否每天都及時用藥,會引發一連串涉及個人隱私的問題。連勃姆也承認∶“持續營銷僅僅是解決整個復雜問題的第一步,它是一項剛剛興起、正在發展的科學策略。”
勃姆舉例指出,諾華在持續營銷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諾華公司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鼻噴劑米亞卡爾辛的包裝盒里有一張調查表,上面有對病人身體狀況、 治療階段、 生活方式等的調查問卷。回答了問卷,病人就可以得到按照公共關系營銷代理公司—超微質譜公司的行為科學框架開發的訂制持續營銷信息表。
“如果能夠證明米亞卡爾辛會減少骨質流失的話,諾華公司就可以宣稱,通過提高正確服藥和及時續開處方的人數比率,它的持續營銷策略可以幫助減少病人高額置換臀骨或者永遠臥床不起的可能性。”勃姆說,“這樣就可以把公司謀求盈利的行為轉變成為公共健康服務的良好形象。”
互聯網的作用
利維認為,互聯網很有可能成為最有效的持續營銷手段。她舉了一個例子∶百特生物科技公司為治療血友病的藥物建立了教育性血友病患者支持網站www.hemophiliagalaxy.com。這家網站能夠使病人在百特的支持下控制自己的病情。
很多醫藥公司在提升消費者對某些藥物的認知度上做得非常出色,但是他們在保證病人繼續選用這些藥物方面做得并不好。利維說, 這方面百特的策略是走在前面的。
百特對自己在這個方面的領先很滿意。“‘血友病之家’(Hemophilia Galaxy)網站內容豐富, 服務周到, 能極大地促進人們對血友病的認識和治療。”百特生物科技公司全球營銷主管賽德里克·塔克·謝爾曼說,他主管電子商務和醫療器材。“但是真正特別的是我們為血友病患者專門建立的兩家網站,愛得寶(www.advoy.com)和生命綠卡(www.passporforlife.com)。”
愛得寶網站為13個國家的患者提供服務,能用四種語言瀏覽(還有更多語種正在建設之中)。該網站為血友病患者和剛剛被發現免疫力不足的人提供治療和總體康復方案的電子日志。醫護人員可以登陸網站追蹤他們的病人是否按照醫生指導治療,并注意病人是否會出現并發癥或嚴重的綜合癥。
對那些一年可能只見兩次醫生的血友病患者來說,愛得寶增加了醫護人員對病人的指導機會,并使醫生能夠根據病人的病史采取合適的治療方案。”塔克·謝爾曼說。
生命綠卡網站利用對病人狀況的調查表為病人提供個性化的、持續的治療方案—包括設定治療目標、教育內容,等等,以最大限度地適應病人的狀況。
“我們建立這家網站的原因是看到病人往往有意地不持續服藥,”塔克·謝爾曼說,“電子郵件或者電話提醒沒什么用,因為病人出于各種原因會不持續服藥,比如,資金不足,擔心副作用,擔心被針扎,或者不知道不持續服藥的危險性。該網站首先確定病人不持續服藥的原因,摸清哪些措施能夠激勵病人遵醫囑持續服藥,然后采取相應的措施。例如,一些病人需要不斷地督促,而其他的一些僅僅需要偶爾的提示就行了。”
這兩家網站已經開始發揮作用∶芝加哥圣洛克醫藥中心發現利用愛得寶網站的血友病患者的配合率從過去的60%提高到了90%。百特正和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一項聯合研究,調查使用愛得寶網站是否會降低血友病患者的住院率以及患并發癥的幾率。
盡管百特故意把愛得寶和生命綠卡建成不受品牌限制的網站(例如,如果病人服用的是百特競爭對手治療血友病的藥物,他仍然可以利用這兩家網站來監控自己的病情),塔克·謝爾曼相信這兩家網站對百特的利潤底線有直接的影響。
“實踐證明,這些網站宣傳能夠提高患者的配合率,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提高藥品的使用效果,而這又轉化為醫藥公司的收入。”謝爾曼說,“這些網站使我們的銷售代表與醫護客戶形成了更緊密的關系。他們不僅討論藥物產品,而且還談論上升的患者配合率,以及針對愛得寶網站所做的研究。”
潤物細無聲的教育
彼得·匹茲聲稱,百特、輝瑞和其他藥物生產廠家,包括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