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技術出口管制政策微調
中國虎網 2008/10/28 0:00:00 來源:
未知
生意社10月27日訊 新版《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即將于下月1日起施行,有關專家表示,新《目錄》將在企業利益與國家產業利益的協調方面發揮作用
商務部、科技部新近公布的新修訂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下稱新《目錄》),即將在下月1日起實施。
新《目錄》涵蓋了34個行業,其中,涉及醫藥制造業的禁止出口技術5項、限制出口技術7項,涉及衛生的禁止出口技術和限制出口技術各1項。此外,還有部分醫用診斷器械及設備制造技術被限制出口。
中藥炮制技術出口加大管制
據悉,新《目錄》是在2001年12月發布的《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下稱舊《目錄》)基礎上,綜合了各部委、各行業協會和地方商務主管部門的修訂建議,經百余位技術和貿易專家多次評審,并經中國工程院專家審定后確定的。
值得注意的是,對比舊《目錄》,新《目錄》在中藥飲片炮制技術出口方面管制的范圍明顯擴大。
新《目錄》禁止出口部分,新增了制甘遂、制狼毒、巴豆霜、制斑蝥、制青娘子、飛雄黃、飛朱砂、制金大戟、千金子霜等9個毒性中藥品種的炮制工藝和產地加工技術;常用大宗中藥的炮制工藝和產地加工技術方面,新增炮山甲、制肉蓯蓉、制黃精、制山茱萸、制女貞子、紅參、厚樸、阿膠、龍血竭等9個品種,增幅達1倍以上。
國家藥典委員會委員周超凡向記者表示,因涉及知識產權和民族產業,擴大管制表明國家在增強保護。他透露說,10月初在亳州召開的2008全國中藥飲片座談會上,已有專家提到目前外資滲透到中藥飲片行業的問題。“由于部分有毒的中藥不經炮制無法使用,炮制能起到解毒增效的關鍵作用,中藥飲片炮制技術這一國家瑰寶,應該保住,但只怕有些很難保住。現在比較麻煩的是,有些已與外資有了合作項目。”
VB2技術首進目錄
化學藥方面,除了維生素C中間體2-酮基-L-古龍酸二步發酵制備技術繼續被禁止出口,化學合成及半合成生產技術以及核黃素(VB2)生產工藝首次被禁。
編號為052702J的核黃素生產工藝,其控制要點為:核黃素BS-5基因工程菌的篩選、培養條件、搖瓶配方;核黃素發酵種子培養配方、培養、發酵罐培養配方、培養條件,發酵主要工藝參數以及核黃素提取路線、溶媒和主要工藝參數。
限制出口部分,生物技術藥物生產技術方面同樣有變動。新《目錄》中已不見有關四環素生產技術、慶大霉素制備工藝、土霉素生產技術出口限制的內容;青霉素生產技術控制要點中,發酵單位由原先的≥45,000μ/ml提高至≥55,000μ/ml;鏈霉素生產技術發酵單位也由原先的發酵單位≥21,000μ/ml或總收率≥75%,提高到≥27,000μ/ml或總收率≥75%。
國內一家化學原料藥制藥企業專業人士對記者表示,由于涉及投入與環保成本,四環素、慶大霉素、土霉素在發達國家很少生產,上述技術不再受出口限制,或是國家基于節能減排而做出的產業引導,即鼓勵企業向外轉移。至于將核黃素生產工藝納入禁止范圍,則應該是考慮到國內企業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問題。
導向意義顯著
依照商務部7月公布的新版《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管理辦法》(修訂草案),新《目錄》中禁止出口的技術,不得出口;限制出口技術則實行許可證管理,凡出口國家限制出口技術的,應依法履行出口許可手續。此外,限制進出口技術的許可權將由商務部下放至省級商務行政主管部門。
有專家表示,任何一項技術都為經濟和產業的發展服務,時隔近7年出臺新《目錄》,其中具體限制項目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的是國家接下來對產業的導向政策。
“國家限定部分醫藥技術出口,主要是基于國家的健康安全、資源保護以及民族產業發展三方面。實際上,跨國制藥公司真正核心的技術基本都掌握在自己手里,有的甚至采取措施實現技術壟斷。相較其他國家,我國真正禁止或限制出口的技術很少,不會影響企業與國外醫藥技術的交流。”中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芮國忠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另外,他還指出,單個企業的主要目的是保護市場,其在與國外合作開拓市場時,或會導致技術外溢,而這種外溢自然會造成國內整個相關產業在全球市場份額的縮小,而新《目錄》將在企業利益與國家產業利益的協調方面發揮作用。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