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醫改亮劍:叫停有償預約掛號 瓦解灰色利益鏈
中國虎網 2009/8/11 11:38:35 來源:
未知
新醫改終于向有償預約掛號“亮劍”。
8月4日,衛生部醫管司發布了《關于在公立醫院施行預約診療服務工作的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簡稱《意見》),明確公立醫療機構不得與任何社會中介機構合作開展收費預約掛號服務;已經開展上述服務的,要盡快整改清理。
以華山醫院為首,上海多家三甲醫院紛紛宣布將停止與掛號公司的合作。
業務跨京滬穗三地的醫院網近日打出了“系統維護”的招牌,不再接受網上提交預約掛號申請。預約掛號服務覆蓋面更廣的愛康國賓公司稱,一直還在接受網絡或電話的預約申請;但考慮到政策面的調整,可以為會員辦理退卡手續。
上海市衛生管理部門正多方收集有關意見,以便在《意見》正式出臺后加強監管。不過,醫療專家資源作為一種準公共品,其合理高效分配仍有賴于新醫改的系統工程。
有償預約利益鏈條瓦解
預約掛號服務最早2002年在上海出現。作為健康管理公司提供的附加服務,剛推出是免費的。此后專門掛號公司大量涌現,免費服務也很快變為有償預約,會員卡費用水漲船高。
出于對專家號源的爭奪,掛號公司把諸多三甲醫院也“捆綁”成利益共同體。上海從事預約掛號業務的元老級人士李偉(化名)稱,業內最常用的辦法是一次性買斷某家醫院或某幾個科室一年的號額——掛號公司將自己所收的會員費與醫院、中介系統提供商(網絡或電話系統)分成,“一般的規矩是各拿1/3”。
有償預約掛號使稀缺的醫療專家資源變為“價高者得”。
掛號公司超量發行會員卡的贏利模式,從一開始就預言了有償預約掛號的不可持續性。李偉坦言,由于會員卡發行量過大,造成患者預約了仍看不上病。推出預約掛號業務的第二年,他的公司就不斷接到投訴(更多新聞來源醫藥新聞網)。
大醫院對有償預約掛號也越來越不配合。李偉回憶,到了2007年,一家掛號公司只要被會員患者投訴一次,就會被醫院解除合作。“門診掛號費只占醫院總收入的5%不到”,上海一家三甲醫院分管財務的副院長稱,醫院不可能因小失大。
此次衛生部出臺的有關《意見》,徹底切斷了醫院與掛號公司之間的利益鏈條。
斬斷利益鏈條之后
該《意見》同時規定,從今年10月開始,所有三級醫院都要開展預約診療服務。
上海市衛生局人士介紹,上海去年就提出“推行實名制預約”,目前全市72家二甲以上醫院都已設立便民服務中心,開展門診病人預約掛號服務。
但醫院的信息系統建設普遍比較滯后,人手有限,要在短時間內完全靠自身開展網上或電話預約“不太現實”。而且,醫院分別斥巨資建設各自的系統,也是一種浪費。
業內人士建議,由政府建立一個完整的后臺數據庫,把各種渠道的預約掛號信息匯總,按照時間先后來進行分配。“這在技術上已經完全可行”,李偉稱,后臺系統已經可以做到定時預約,誤差不超過十分鐘。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副院長梁鴻認為,“看病難”主要原因是高端醫療資源的稀缺,醫療資源80%集中在大城市,其中又有30%集中在大醫院。此外,市民習慣性找專家門診加劇了矛盾,僅靠預約掛號并不能解決問題。
即將出臺的上海醫改方案對此有所考慮。一種思路是建立三級醫療衛生聯合體,并通過以聯合體為單位的醫保預付制來控制患者流向,在聯合體內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就醫,報銷比例會有所不同,以此實行統籌管理與調控。
另一方案則建議,建立兩個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即基本衛生保健服務體系和基本專科醫療服務體系,通過報銷比例的區分來引導患者合理就診。【作者:梁耀盛 李芃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