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9/9/17 13:43:31 來源:
未知
據《鄭州晚報》報道,“由于該市120車數量有限,加之收費標準偏高,使得野救護車迅速發展。據統計,目前該市的野救護車已有十幾支車隊,專做市外危重病人出院
生意”。讀罷至此,筆者不禁聯想起前段時間央視提供的一組數據,“從2006年到2008年,北京
兒童醫院平均日門診量從5394人/次增加到6445人/次,年均增長高達10%,但此間醫護人員數量一直沒有增加”。
不同新聞,說明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醫療衛生資源的供不應求,不僅存在于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也難以幸免。目前,大部分120急救網絡基本上都是由公立醫療機構組成。某種程度上,醫療服務體系和急救體系的各自壟斷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民辦醫療在醫療服務體系中發展受限,多數只能創辦專科醫院,不具備綜合性急救條件,進一步使其難以進入急救體系。
毫無疑問,急救體系需要統一的規劃、組織和調度,否則將浪費急救資源、降低急救質量———假如沒有統一的急救網絡平臺,很容易出現一人報警、多家醫院同時出車的無序狀況。但是,急救體系的資源調配采取計劃的方式,并不意味著其生產供給也必須通過計劃實現。
當然,如果政府可以提供足夠數量的救護車,包辦急救體系也并非不可。顯然,這個假設在鄭州市是不成立的,該市不僅救護車有限,而且其服務價格偏高,導致了急救體系的供求脫節。既然政府沒有能力保證急救資源的足夠供給,為什么不可以充分發動民間力量來舉辦呢?
實際上,飽受指責的野救護車也并非一無是處。差的服務固然不及好的服務,但至少總比沒有強———患者轉院乘坐野救護車,至少還有保命機會,車上也還有一些救護設備,總要比坐以待斃強。野救護車雖“非法”但“合理”,實質上是社會對急救資源供給不足的一種自我矯正。
問題并不復雜,答案也很簡單。只要放開合法的供給準入渠道,非法的供給自然逐漸萎縮。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可以而且應當有多種實現形式,急救體系需要向民間醫療進一步開放,這樣既可以直接增加服務供給,還能通過有效競爭降低服務價格、提升服務品質。
關于鄭州急救收費
標準偏高的問題,一方面可以通過民辦醫療和公辦醫療的競爭促使服務價格下降,這正是競爭之于醫療衛生的意義所在;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動用公共財政對于部分急救項目進行補貼,使得民眾可以消費得起基本的公共衛生產品。(陳皮 研究員)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