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9/11/19 13:23:28 來源:
未知
在奧巴馬亞洲行前夜,一場困擾他許久的辯論初見分曉。
11月7日深夜,
美國國會眾議院以220贊成票對215反對票通過總額超過1萬億美元的
醫療改革法案。
作為令全球各國領導人頭疼的問題,醫療改革對于當前的
中國政府來說同樣棘手,無論“奧氏
醫改”能否順利進行,都將成為中國及其他
國家醫改的一個參照。
11月18日,奧巴馬政府醫療改革計劃高級顧問、翰威特公司全球
健康管理咨詢總裁肯尼斯L.斯珀林接受時代周報專訪時表示,“
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并非中國醫療體系的獨有現象,這與政府能夠支付的醫療服務,醫務人員及百姓的就醫需求相關聯。“畢竟,中國的醫改與美國一樣,都希望能服務廣大民眾。”
值奧巴馬訪華之際,鏡鑒奧巴馬式醫改之路或可為中國醫改的他山之石。
醫保―美國社會頑疾 醫改,和金融危機一樣,都是奧巴馬甫一上臺便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根據新的改革計劃,美國政府未來10年內將花費1.05萬億美元,把醫療保險的對象擴大3600萬人,并且到2013年創建一個新的公共保險計劃。
無論是醫療總費用、人均醫療費用還是總費用占國內
生產總值的比例,美國已居世界之首,并不斷增長。但衡量
衛生事業產出的國民健康指標卻未盡如人意。美國人均壽命僅列世界第三十七位,
嬰兒死亡率高于所有其他發達國家。與此同時,美國有15%的人被排除在醫療保險體制之外,是當今世界唯一沒有建立全民醫療保健
制度的發達國家。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中,包括西奧多・羅斯福、杜魯門、尼克松和克林頓在內,多位美國總統都曾試圖打破這種由資本操控、為富人服務的醫療體制,可無論是大張旗鼓的醫改,還是修修補補的舉措,最終都因無法突破利益集團的阻力而不了了之。
“美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最發達的國家,但是我們有500萬人沒有任何的醫療保險,這是美國的恥辱。”據斯珀林介紹,奧巴馬競選美國總統之初,就誓言追隨“自由雄獅”愛德華・肯尼迪推動醫保改革,以解決這個困擾了美國人半個世紀之久的社會頑疾。
6月份起,奧巴馬將醫改作為其推行國內“新政”的主攻方向,力爭在年內通過醫改立法并使之生效。但國會兩院卻遲遲未能就有關法案形成統一意見,全國各地相繼出現反對醫改的抗議活動。
擔憂―改革成本誰來埋單 盡管奧巴馬發誓將改革進行到底,但實際情況是,就連實際受益的很多窮人也因忌憚增稅而反對他。近日,針對美國醫改的一項民意
調查結果顯示,超四成的美國人對醫療成本增加的擔心可能會阻止醫療改革法案的最終通過。另一方面,美國制藥商雖承諾未來10年內提供價值800億美元的處方藥折扣,但卻趁醫改尚未實施之際瘋狂漲價,這也引起公眾強烈不滿。
美國的醫改之難,首先來自民眾的觀念問題。醫保問題涉及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因此人們總是信任更繁復的檢查和更先進的醫療手段。所以,盡管向目前無醫保的4700萬國民提供醫保是美國政府和全體國民共同的期望,但如何解決實施新醫保所需要的巨額資金仍有爭議。
“這筆巨額的資金從哪里來是個萬眾矚目的問題。”斯珀林說,“開源”(額外的稅收)抑或是“節流”(節省政府其他開支)都是考驗政府的一大命題。斯珀林指出,民主黨人當時提出該項議案時希望該項支出由政府系統其他支出的節省和新的稅項來提供,“但不幸的是,該項政策提出的時機不大好,恰好碰上了此次金融危機,大多數美國國民的錢包最空的時候,也由此引發了公眾普遍的擔心。”
此外,醫保計劃在實施中也將困難重重。斯珀林舉例:“如何向如此龐大的無醫保群體提供醫保非常棘手,如何辨別該類人群、如何排定時間表等都是現實操作中的難題;而其中還包含了爭議已久的兩個帶有政治色彩的尖銳問題:未來的醫保是否應該將墮胎保障在內,以及是否應當將超過1000萬的非法移民納入醫保范圍。”
關鍵―避免政府一手包攬 在美國,醫改是一場政治勢力的較量。
奧巴馬的醫改計劃的確能夠惠及許多沒有醫療保險的民眾,但對于在現行醫療系統中的既得利益者─
醫生、
醫院、醫療保險公司來說,改革則是“動了他們的奶酪”。當年克林頓的醫保改革法案得到了2/3的民意支持,但后來卻遭到私人醫保行業大規模抵制,最終使得醫保改革計劃在國會慘遭失敗。
目前,“奧氏醫改”最具爭議性的依然是政府經營的公共保險計劃。民主黨視其為引進競爭、降低政府醫保開支、為民眾提供可支付得起的醫療保險的必不可少的選項;共和黨議員則將其視為對個人選擇權的侵犯。
對此,斯珀林給出的
方案是,政府部門可以通過龐大的團體規模優勢,去尋找建立在低于目前市場標準的醫療保險計劃,而不必通過政府強權,將醫療費用轉嫁給
企業或其他非政府部門承擔。“我認為沒有必要去創造一個由政府來經營的保險計劃,但可以由政府去提供資金,向現有的商業保險公司或者其他的市場主體采購該類福利。”
美國的商業保險市場已經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過去醫療費用節節高漲的原因在于:醫療部門把無醫保人員的費用轉移到了有醫保人群之上,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承擔不起日益高漲的醫療保費,而變為新的無醫保人員。如果不盡快推進醫保改革,必將形成惡性循環導致矛盾進一步加劇。
建言―漸行方式更可行 斯珀林向時代周報透露,參議院將于近日討論自己擬就的醫保改革法案,“然后參眾兩院會討論,作出一定的讓步,達成一致通過法案”。但他也指出,奧巴馬總統最終如何平衡各方利益仍是一個未知數。
在斯珀林看來,中美政府面對的潛在問題是一樣的:日益沉重的財政負擔、預期壽命的延長、不斷涌現的高科技醫療手段帶來的費用的增長和醫保普及度的日益提高。
同樣關注中國醫改的斯珀林向時代周報表示,中國現有醫療保險制度還未覆蓋到所有民眾需求,在中國的醫保體系中,還存在著不相匹配的費用支付機制、醫生通過醫藥的加價收入來獲得部分報酬等問題,這需要及時糾正。
“醫改究竟如何推進,要根據這個國家醫保的現狀、現有的問題以及改革的速度決定。一次實現一個進步,確認它得到認同后再逐步嘗試新的變革,這比用一個方案滿足所有的需求來得更現實。”斯珀林指出,漸進的醫改方式更易于被社會接受,“事實上全世界的每一個國家都在努力解決類似的問題:向更多的國民提供支付得起的、更優質的醫療服務。不同的國家相互間都能彼此學習,而且相信未來我們會繼續對此進行探索。”(來源:時代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