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9/12/29 8:32:11 來源:
未知
擴大就業、增加收入、穩定房價、推動醫改、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明年,江蘇百姓將迎來更多利好。
記者從12月27日-28日在南京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了解到,從今年“保增長”為首要任務,到明年“促轉變”為發展重點,我省經濟工作的部署有了政策思路的調整,但沒有變的是對“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強調。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取得明顯成效、經濟回升向好態勢不斷鞏固的大背景下,江蘇一方面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一方面進一步完善保障民生的各項制度,讓百姓共享發展的成果。
社區醫院只許開基本藥物
首批37個縣區明年2月全面實施
新醫改方案啟動半年來,多數老百姓總覺得還是“雷聲大雨點小”。醫改的好處究竟什么時候才能真正落到患者身上?本次經濟工作會議上給出了時間表:明年2月,我省首批37個縣區的社區醫院將全面實施基本藥物制度,看病的費用將真正降下來。
■社區醫院 所有藥品不賺1分錢
參加經濟工作會議的省衛生廳廳長郭興華,提及新醫改即將落到實處,對自己的興奮之情并不加以掩飾。“快了,明年2月全省37個縣、區的基層醫療機構會成為首批貫徹基本藥物制度的地區,占全省社區衛生中心、鄉鎮衛生院的1/3,這些地方的老百姓會立即感受到去基層醫療機構看病費用大幅降低。”
看病費用降下來如何得到保證?郭興華的解釋解開了許多人的疑惑:“第一個保證是招標,現在正在進行,我們招標價定得就很低;第二個保證是集中采購,全省統一采購配送后,中間的流通環節費用減掉了,這也擠去了藥品價格中的水分;第三個保證是使用,必須零差率,什么價格進的,什么價格賣出,醫療機構不準在藥品上賺1分錢;第四個保證是市民在社區醫院看病,要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即花錢更少。”
那么,如果這些社區醫療機構不開便宜藥怎么辦?對于老百姓擔心的藥品“降價死”,郭興華一點都不擔心,他告訴記者,這個擔心是多余的,因為從明年2月起,推進基本藥物制度的社區衛生中心和鄉鎮衛生院將正式與藥品利潤“脫鉤”,“只準進基本藥物,不準進別的藥品,也就是說只能開出基本藥物”。
當然,要做到這些,財政補貼必須跟上,郭興華介紹,到昨天為止,首批37個縣、區中有一半補貼已經明確了,省政府本周還要開會,還有十幾個地方全部要明確。
郭興華告訴記者,目前正在推進的基本藥物制度建設,表面看起來是個藥的問題,但實際上推進基本藥物制度的過程就是對社區醫院、鄉鎮衛生院實施全面的機制改革。繼明年2月首批1/3的基層醫療機構改革到位后,明年底全省6成社區醫院都要改到位。
他說,今年國家制定了一個基本藥物目錄,省里又追加了一部分,現在我省的基本藥物一共是597種,在全國是最多的,也基本保證了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看大部分常見病的用藥所需。今后這批基本藥物在基層醫療機構使用全部零差率,這使得過去占基層醫療機構收入70%的藥品收入被一下子剝離了,這對于藥品生產流通供應和基層醫療機構改革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什么價格進來,什么價格出去,醫院在藥品上不許有一分錢收入,切斷了基層醫療機構與藥品的利益關系,藥開得再多也不能賺一分錢。
與此同時,財政對基層醫療機構的補貼也絕不能搞成“大鍋飯”性質,為了充分調動醫療衛生人員的積極性,提高服務質量,財政補貼與業績考核掛鉤,業績考核的內容主要就是服務的數量、質量,還有群眾滿意度,換句話來說,基層醫療機構只有努力服務讓群眾滿意了,才能拿到財政的錢。
■公立醫院 藥事服務費“肯定很低”
新醫改中,涉及到“深水區”的除了基本藥物制度改革,還有就是公立醫院改革,而且公立醫院改革的難度遠遠大于基層醫療機構改革。
目前,國家定的思路是,降低藥品價格和設備檢查費用,同時適當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使醫院從“賣藥品”轉變為靠“技術”吃飯。省物價局、省衛生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剛剛出臺的《關于深化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意見》也對此思路進行了明確,其中特別提到了“藥事服務費”。可是藥事服務費究竟怎么收,現在還沒有定論。
“國家的指導意見還沒有出臺,我們要等國家的出來了才好定。”昨日,郭興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這樣表示,但他透露,“藥事服務費肯定會很低,因為藥事服務費主要是根據藥品在醫院運行的成本來定的,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體現醫務人員的技術勞務價值,所以很可能是按處方的一定比例來收,現在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新增的藥事服務費,不會增加患者負擔。”
昨日郭興華也向記者坦言,公立醫院改革機制中最核心的一塊補償機制,目前仍沒有定論。“這是因為,一方面要降低看病費用,一方面又不能打擊醫務人員工作積極性,所以這個方案一定得慎重地制定,這也是明年醫改的重點內容之一。
那么基本藥物制度會不會也在公立醫院推進?郭興華表示,暫時還不會。“基本藥物無法滿足公立醫院的需求,所以并不適合在公立醫院全面推開。”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財政補償將是今后公立醫院運營的主要來源,正因此,在醫改方案里,公立醫院絕不會通過提高醫療服務收入來補償藥品降價的“損失”——醫改的最終目的還是使看病費用真正降下來,為公眾提供公益性的、高質量的醫療服務。
■醫保報銷 社區就醫多報銷15%-25%
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廳長徐郭平告訴記者,作為醫改的重要組成部分,明年,我省醫保制度將進一步擴大覆蓋面,全省160萬在校大學生將被納入居民醫保。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標準,人均籌資補助不低于120元,實際住院費用補償比例達到45%以上。城鎮職工和居民醫保制度規定范圍內醫藥費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和60%。
在居民醫保方面,我省要求,到2010年底,各地要全面實現門診統籌,即參保居民的門診小病和符合規定的產前檢查費用也可用醫保統籌基金報銷,在社區醫院看病的報銷比例將比大醫院高出15%-25%。
明年,我省還將大力推行醫療救助,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農村五保對象、臨時生活救助對象中大重病患者、享受民政部門定期定量生活補助費的60年代精簡退職職工、重點優撫對象、市縣總工會核定的特困職工和符合救助條件的參核退役人員等7類困難群眾,將全部入醫保,參保費用主要由財政負擔。其診療費用,在享受基本醫療保險補償后,由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還將獲得不同比例的補助。(來源: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