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09/12/30 8:25:45 來源:
未知
據醫藥經濟報報道,“最近科技部組織專家對中藥產業進行了認證,大中藥產值將達1.4萬億元,是現在的7倍。”最近,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蔡寶昌在2009傳統醫藥國際科技大會暨博覽會某論壇上的一席話再次表明了大中藥產業的巨大發展空間。
2009年正值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開建十周年,由科技部牽頭組織的2009傳統醫藥國際科技大會暨博覽會特別設置了“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建設十周年成就綜合展”。
十年成就背后仍存不足
“中藥現代化實際上是一個系統,它其實還包括思想觀念、文化、經營、國際交往等多個方面,我們剛開始提的中藥現代化比較側重于科技層面的現代化,其他方面的現代化在很長時間內并沒有被提及。到目前為止,中藥現代化已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但工作仍做得遠遠不夠。”原國家科委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甘師俊在2009傳統醫藥國際科技大會暨博覽會一論壇上如是說。
自1999年我國中藥現代化科技工作正式啟動以來,科技部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先后批準建設了20余個“國家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中藥現代化隨即上升為相關基地省的“一把手”工程。本次十周年成就綜合展區內展示的正是來自上述基地省的中藥現代化企業。
來自大會主委會的資料顯示,在“一把手”工程的激勵下,國內的中藥現代化產業取得了著實進步。截至目前,各基地省合計建立了430余個中藥材品種的GAP基地,種植面積達1700余萬畝。在中藥技術創新方面,不少基地省亦實現了較快發展,以廣東省為例,該省已建立起一批國家和省級中醫藥現代化科技創新平臺,構建了從種植、研究開發、臨床試驗到產品生產的創新鏈條。2008年,該省中藥企業工業總產值達180億元。
不過,與大會同期舉行的一系列論壇上,部分中藥行業的老專家還是認為,成就的背后,中藥現代化仍舊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在中藥制劑裝備研究開發論壇上,就有中國制藥裝備協會的專家認為國內現有的中藥制藥工藝和裝備技術依舊難以滿足中藥現代化的真正需求。在其余有關中藥飲片的論壇上,有專家甚至表示,現今有的名老中醫開了藥方卻治不好病,其實深層原因在于飲片出了問題。
有分析指出,在各省全力展開中藥現代化基地建設的熱潮下,“以醫帶藥”發展模式和中藥西藥化模式之爭被暫時擱置,規模成為各地最為看重的指標。在這一指標下,不少問題被忽視,甚至被掩蓋。
蔡寶昌在同期舉行的“傳統醫藥科技產業發展與服務貿易論壇”上就直言,中藥飲片作為中醫藥最有特色的產物,現已經成為中藥現代化進程中最為薄弱的一個環節。
“長期以來我們有中藥材、中成藥的國家標準,卻一直沒有中藥飲片的標準。直到現在剛剛完成的2010版藥典才有了438味中藥飲片的標準。從中藥現代化提出以來,我們的主力部隊都在研究大規模的中藥廠GMP改造。物質基礎研究固然很重要,但目前整個中醫藥領域中,最迫切的是要提高中藥飲片的質量。”蔡寶昌如是說。
幾家國內頗具知名度的現代中藥飲片企業的負責人甚至坦言,國內一流的飲片基本上用作了出口,三流飲片才留在國內。
大中藥產值將過萬億
事實上,除了上述問題,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中成藥投料標準問題以及中藥文化傳播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均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中藥現代化進程。不過,不論是政府代表還是企業界人士抑或是行業專家,均對中藥現代化產業和產業基地的前景十分看好。
據蔡寶昌介紹,最近科技部組織專家對中藥產業進行認證后認為“大中藥的產值將會達1.4萬億,是現在的7倍”。
鑒于大中藥產值的預期,以及2010版藥典執行后中藥現代化產業鏈將進一步規范化,蔡寶昌對基于GMP種植的中藥材和中藥飲片產業信心大增,正在組織南京中醫藥大學科研力量在該領域展開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運作。
作為主持制定并組織實施國家科委“九五”醫藥技術創新“1035”工程和“中醫藥現代化行動計劃”的先行者,甘師俊提起中藥現代化顯得特有感情。在論壇上,他再次為中藥現代化出謀劃策,認為當下中藥產業的現代化發展思路應轉變為“一個基礎,兩個拳頭”,即在抓好技術現代化的基礎上,必須展開資本運作,將實業經營與資本經營緊密結合,并且還要注重利用信息技術加速中藥現代化。
“在下一個10年的中藥現代化進程中,各地的基地和企業均應該加大對資本運作與信息技術的重視。”甘師俊指出,“任何一個現代產業的發展離開資本這條道路,都是不可能完全持續發展的。中藥現代化產業應該利用中國醫療健康產業投融資峰會等平臺,通過引入風險投資,實現自身加速發展。”
甘師俊同時認為,中藥現代化基地和中藥企業都應該時刻記住:“我們是在社會信息化的潮流下來從事中藥產業和中藥現代化。信息技術和互聯網的應用必然會對中藥現代化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他最后還特別指出:“現今整個市場觀念變了,網絡技術滲透性非常強,中藥現代化產業必須借助信息流帶動物流和資金流。這將是中藥現代化產業巨大的市場。”個性化和證據化的服務將是未來醫療服務業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而這種服務必然和網絡與信息技術結合在一起。所以,中藥現代化產業鏈的每一個環節都要主動地向個性化、證據化服務靠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