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26 0:00:00 來源:
未知
名目眾多的生物醫藥產業園遍地開花,廣州開發區的生物產業基地并非當中最醒目的一個。有上海、武漢等地一眾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在前,廣州開發區如何走出一條差異化道路,吸引搶手的優質企業?
“我們在創新上具有優勢,市場化程度也比較高,項目融資能力也比較強。在這樣的背景下,下一步重點就是發揮已有的優勢,逐漸吸引一批創新能力強的生物類企業落戶到區內。”兼任開發區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的朱平這樣講述開發區的發展思路。
朱平口中的創新優勢,與開發區近年來對企業“知識產權”申請與保護的扶持力度密切相關。
專利保護勢在必行
知識產權好比研發型企業的生存氧氣。尤其是在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由于產品技術含量高,具有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的特點,保護專利不受侵犯更成為創新之保證。
2004年的調查顯示,我國醫院使用的1900多種生物醫藥產品中,國外占了2/3,而且生物技術藥品在許多醫院的使用呈上升趨勢。但國內正在研制和生產的生物醫藥產品多為仿制品,絕大部分沒有自主知識產權。
記者了解到,為了扶植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此前中國政府曾斥巨資設立67個生物醫藥項目,其中包括30個緊迫項目,9個重大項目。遺憾的是,經上海市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專利檢索發現,其中大多數已被申請專利,上述項目被迫終止。
另一方面,過去幾十年間,由于一些中國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觀念不強,以及政府相關統計數字的缺乏,不少醫藥企業都曾落入國外知識產權的“陷阱”。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國內對知識產權的重視正在不斷提高。記者了解到,近年來,各地政府都對生物制藥企業的知識產權申請給與重點扶持。
2009年9月,上海市政府辦公廳轉發了上海市發展改革委、上海市科委制定的《關于促進上海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規定》(以下簡稱“規定”),第一次就促進當地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涉及的知識產權申請、保護和實施等問題提出了具體措施和指導意見。
《規定》鼓勵和支持生物醫藥企業為自主研發的技術成果申請國內外專利,提出對獲得國內外專利權的企業給與不同程度的資助,并明確了在專利權有效期內,技術專利發明人及專利權所有單位在專利轉讓或許可他人實施后的合法收益。
創新優勢漸現
事實上,早在2003年,廣州開發區就在企業知識產權申請及保護方面著墨甚多。
記者了解到,2003年,全區的專利累計不足200件。朱平對記者表示,其時政府主管部門逐漸意識到知識產權的嚴重性,并開始從政策層面上對企業進行引導。
“原則上企業在專利申請方面的費用,我們全部cancel(取消),如果有專利受到侵犯的案件,我們在案件調查取證上也給予經濟支持,最高到3萬元。”朱平介紹說,當時開發區的上述扶持政策在國內尚屬首創。
在通過政策引導企業提高專利的同時,開發區政府對專利創造個人也給予充分的獎勵政策。記者獲悉,專利創造個人在經過條件審核之后,其獎勵標準從3萬到10萬、15萬元不等。
政策引導的效果似乎很快就顯現出來。幾年間,廣州開發區的專利申請量、授予量呈跳躍式增長。2009年11月份的統計數據顯示,開發區全區的專利申請量已經由2003年的不足200件上升至1620多件,同比增長40%,其中一半為發明專利。
值得一提的是,在專利申請數量提升的同時,專利的含金量也在明顯提升。記者了解到,在第八屆國家知識產權專利評選大會中,開發區中的生物醫藥企業——達安基因的生物發明專利獲得國家專利金獎。而在剛剛結束的第十一屆國家專利金獎評選中,同期全國只有15個專利金獎,廣州開發區又囊括其中1枚。
在加強政策扶持之外,廣州開發區也與中科院進一步加強了合作力度,建立技術創新的載體,期望在“十二五”期間能夠形成一批國家重大執行專項。
“‘十一五’期間,中科院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即將獲批重大新藥創制專項、達安基因公司主要的診斷試劑也將獲批;而華南新藥創制中心在‘十一五’結束后,也能夠拿到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資格。”據朱平介紹,近年來,開發區每年專利技術成果轉化成長比例都高出工業產值增長的一倍以上,開發區正在從制造向創造轉型。
數據顯示,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為開發區六大支柱產業之一。2008年,該區生物醫藥產業工業產值已高達26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