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2/3 0:00:00 來源:
未知
三聚氰胺毒奶粉卷土重來。去年以來,有關部門查處上海熊貓煉乳、陜西金橋乳粉、山東“綠賽爾”純牛奶、遼寧“五洲大冰棍”雪糕、河北“香蕉果園棒冰”等多起乳品三聚氰胺超標案件。據言,這些案件中的產品都使用了2008年未被銷毀的問題奶粉作原料。針對奶制品行業出現的新亂象,國務院緊急布置食品安全清查工作。全國從昨日起展開為期10天的乳制品檢查整頓。
有毒奶粉事件在前年被揭發,各地30萬名嬰幼兒遭受程度不等的傷害。事件的善后及爭辯綿亙全年,乳制品產業信譽降至冰點。不幸的是,如此大的家國重創未能遏制罪惡,各種糾偏行動未能斷絕三聚氰胺繼續作亂。是見利忘義的制造商鋌而走險,還是此前運動式的監管遺有疏漏之處?抑或是受害者的憤怒無法產生實質的震懾?總之,三聚氰胺重來是偶發還是必然?
三聚氰胺是有毒的化學原料,前年3月密集發現于嬰幼兒泌尿系統的檢查報告當中。此事遲至9月才曝光,涉及22家重點奶粉生產企業,危害范圍迅速擴大到全國,成千上萬的幼童及其家庭卷進來。當年10月8日,國家五部門制訂嬰幼兒奶粉中允許添加三聚氰胺的限值標準,最高限值2.5m g/kg以上的奶制品不得銷售。與限值標準形成反差,各奶企召回的問題奶粉去向不明。
2008年查出有毒奶粉的總量規模始終是個謎,無論是廠家還是監管部門,都沒有公開這部分關鍵數據。現在的情形顯示,當時查獲的有毒奶粉沒被徹底銷毀,而是隱匿下來,存量奶粉變成存量罪孽。新案例中說是使用未銷毀的原料,可如何控制當年那些動輒以噸計的原料的流向?又怎樣證明沒有新增加有毒奶粉?全國大清查要拿出可靠數據,回答疑問,這是監管的基礎。
三鹿事件沖擊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名牌產品的免檢制度遭廢除,新的食品安全法借勢通過。律令有調整,但很難稱得上完善。三鹿事件發生的次月,山東、河南和福建等地的患兒家屬在石家莊狀告三鹿,被明確告知:政府制訂賠償方案,法院不予立案。去年3月,最高法院院長王勝俊向全國人大作報告,透露曾對三鹿毒奶粉事件制定司法措施。11月,三鹿完成破產程序。迄今為止,毒奶粉立案僅六起,司法懲治與救濟嚴重匱乏。
所有這一切,三聚氰胺有毒奶粉中蘊含的危機處理、監管態度和法治現狀等,那一樁樁往事歷歷在目,現在三聚氰胺又制造出新的受害人。過去曾經發生的那些,在當前顯現出后果。這不是借古喻今,因為2008年爆發的三鹿毒奶粉事件直到今天也沒有終結。除了數量未明的未銷毀奶粉,這在各個方面都有體現。
值得政府部門和社會大眾思考的是:兩年來,有關毒奶粉事件的處理模式是否存在漏洞?反思的中心詞大概離不開法治二字。三聚氰胺新案例已被認定是未銷毀的毒奶粉作亂,證實了一種處置不善的延遲效應。非刮骨無以療傷,國民不可能永遠困在2008年。因此,對新案例的定性不該與過去切斷關聯,否則很難獲得正確的立場,也就很難徹底擺脫。(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