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2/4 0:00:00 來源:
未知
基本藥物目錄省級招標要求“價格與質量并重”,看似容易,但在實際操作中卻存在重重障礙。
一直關注國家醫改2010年新動向的廣東某藥企總經理明先生(化名)終于出了一口憋了許久的氣:2009年在基本藥物目錄申報確定以及地區醫藥掛網招投標爭吵不斷的過程中,衛生部副部長張茅新年伊始針對基本藥物制度建設與落實發話:“不能眼睛只盯著價格,質量是第一位的”。
張茅是在1月18日2010年全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上講這番話的。這番話被醫藥界有關人士解讀為:國家主管部門已經感受到各省招投標中所存在的種種弊端,希望能在基本藥物目錄的推廣過程中逐漸清理。
自2009年10月22日基本藥物目錄基層版零售指導價出臺以來,公布零售指導價格的藥品共有296種,平均降幅為12%左右。據此看來,要入圍省級招標范圍,企業首先要保證參與投標的藥物“價格要低”的要素,但事實上,記者了解到,很多曾經參與招標的中小藥企抱怨稱,自己的藥品質量不差,價格也足夠低,卻往往被一些價格更高的“偽新藥”打敗,無緣入圍。
省級招標“質量”指標排在最后
就目前來看,全國各省基本都已經開展了基本藥物省一級招標采購,除了必要的資格證照等材料之外,價格基本已成為決定入圍與否的最終條件。記者從部分已招標的省市了解到,不少地區的招標書中都明確規定,總分100分的情況下,藥品價格60分,企業規模15分,銷售服務15分,排在最后的是藥品質量,僅僅有10分。
藥品價格是否符合上限標準成為主要參考,而質量水準卻不被問津。有業內人士稱,“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雖然要用低價保障覆蓋,但價格和質量的權重也差得太離譜了。”
與國家主管部門所理解的,省級招標中單純從價格因素進行選擇不同的是,記者采訪的不少藥企反映,其實低價競爭并不是 最 大 的 困擾,最大的弊端來自評判機制的不成熟。
一家不愿意披露企業名稱的企業說,他們在其他省份的招投標中,也遇到了招標者棄低價藥取高價藥的怪事,被阻攔在門外。
為何會有這些怪現象呢?據行業知情人士透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國家三令五申打擊藥價虛高的情況下,一些藥品因為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有些藥企選擇停止生產,或者變換包裝和藥名重新定價,這種“偽新藥”充斥一些省份的招投標中(更多新聞來源E路有你)。
記者從某省掛網的議價品種中看到,99%為改劑型規格的“偽新藥”,這些“新藥”高價中標入圍,比如北方某藥廠的復方甘草酸膠囊,1.4元/粒,僅僅從片劑改為膠囊,價格比進口的還貴,進口藥一片才1.26元。
如此情形下,強勢企業以“偽新藥”身份打著“優質優價”的旗號,而實力并不雄厚的一些中小藥企不得不“降價求存”。
“藥品質量得不到提升,‘換湯不換藥’,而價格卻“驢打滾”,國家針對此事在新年伊始提出價格和質量均衡的警告,是必然的一步。”分析者說。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