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3/9 0:00:00 來源:
未知
昨天上午,幾位醫藥界政協委員在兩會新聞中心接受集體采訪,引來近百位記者關注。盡管幾位委員中沒有部委官員,但是常年在一線工作的他們回答起記者提問都很“實在”,高春芳委員更是直言:解放以來中國藥價漲了14倍,他建議藥價應當透明化,藥品出廠價要由國家統一公布。
原音再現:
出廠價公開
或能把藥價降下來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150醫院院長高春芳在答記者問時報出的一串數字令人回味,他說,我們國家從解放初到現在,工資大概是漲了三倍,有的地方可能高一點,是四倍。但從藥價上講,解放初到現在,藥的價格大概漲了十四倍左右。這個價格的上漲,永遠是和工資的上漲不相配的,老顯得很高。
高春芳認為,國外藥價高,那是因為國情不一樣。他說,國外生產一例藥有十年的周期,它要把所有的錢都加進去,因此價格就顯得高了。我們國家要根據自己的國情來制定基本藥物制度。對于目前出臺的307種基本藥物的價格,高春芳表示支持,“不管工資漲多高,不管藥廠的效益如何,我就定這個價格了,這個價格就用于基本醫療、醫保的,這就是用來解決這個(藥價高)問題的?!?/P>
高春芳認為現在許多藥品價格高,問題出在中間流通環節上。他說,“我的多次提案都講到,要取消中間環節。因為現在有諸多的原因,使我們這個制度還沒有完全形成,我認為,藥品從研究到生產,到最后批準,到最后臨床應用的過程,它應該是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高春芳說自己多次建議,藥廠定價,國家統一發布,出廠價多少,然后各種費用加進去,在市場流通的價格是多少,然后進到醫院,這中間還需要什么經費,都加在一起是多少,這一過程全部公開于眾,就解決了中間流通的問題。他還提出可以在出廠價公開以后,在我們國家東西南北中建立藥品大市場,然后醫院都來這里采購,監督部門把藥品的標準、藥品的質量監督好,這樣中間流通的過程就沒有了。
同行贊同:
每年的進口專利藥
國人就要花費24億
藥價高,一些進口專利藥品的高昂價格是造成國家和百姓醫療負擔沉重的重要原因。全國政協委員、淮安第一人民醫院副院長李玉峰告訴記者,今年全國兩會,他要建議國家效仿印度等國家,采取適當方法,將一些進口專利藥品的價格降下來。
李玉峰說,目前我國的保護藥品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導致一些進口基本藥物的價格大幅度上升,影響到人們尤其是低收入人群購買藥品、享受醫療服務的能力。這些進口專利藥物的共同特點是:療效確切可靠、都要患者長期乃至終身使用、國內藥廠無法進行通用藥生產并形成競爭以拉低價格。估計每年國家和個人為此支出約24億元。他認為,高昂的費用給患者和國家財政造成沉重的負擔,他也在提案中建議,效仿南非、印度等國家的做法,適時啟動對關鍵治療藥物的專利強制許可程序,正確處理創新和仿制的關系,通過法律和貿易手段解決數億人民群眾看病貴的問題。李玉峰還建議,國家可先啟動對艾滋病、乙型傳染性肝炎、丙型傳染性肝炎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四種重大疾病關鍵治療藥物拉米夫定、聚乙二醇干擾素和伊馬替尼的專利強制許可程序。
“外行”建議:
不妨允許醫生“走穴”
這樣民營醫院愿降藥價
“民營醫院受到群眾歡迎,卻因政策限制而難引進人才,藥費降價也得不到政府補貼,給的參保定額也不夠用。”全國人大代表、夢蘭集團總裁錢月寶,盡管并非“業內人士”,但昨天她同樣也從解決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議:應允許醫務人員多地點執業,解決民營醫院人才問題。
錢月寶說,民營醫院良好的服務態度與認真務實的醫德醫風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和贊賞,正逐步成為公立醫院的良好補充。然而,盡管民營醫院采用重金聘用優秀醫護人才的方法留住了一部分人才,但“在哪里行醫就要到哪里注冊,否則就是非法”這一政策規定限制了醫護人才的流動,也造成了民營醫院醫護隊伍穩定性差。她建議,政府允許醫務人員多地點執業,讓醫療資源的流通渠道暢通,來解決民營醫院醫務人員的人事代理問題,也能讓老百姓到民營醫院看大專家。
另外,藥費降價政策出臺后,民營醫院也隨即全面降低藥價。但由于是民營性質,醫院不能與公立醫院一樣得到政府補貼,這對民營醫院的經濟收入和生存發展來說是一大困難。她建議政府盡快對民營醫院給予公平合理的財政補償。“建議政府在參保定額的政策制定上,將民營醫院與公立醫院一視同仁,讓群眾有更多選擇。”
石小磊 戚慶燕
■民意調查
新醫改
公眾期待少花錢
兩會前,本報聯合搜狐新聞中心與零點研究咨詢集團進行了“兩會熱點話題之醫改調查”,數據顯示:“就醫貴”仍然是當前公眾看病就醫的最大問題,因而公眾期待近期推進的新醫療改革能夠切實地降低百姓的花費。
“就醫貴”
依然是最大癥結
調查發現,看病超高的花費依然困擾著我國公眾,在諸多問題中提及率達到了47.3%,顯著高于其他方面。因而在醫改方案中,如何解決看病中的“費用問題”,依然是重中之重。
藥價下降、大病保障
關注度列二三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公眾最為期望“醫保能解決大部分的醫療費用”,提及率達到34.3%,其次是“藥價下降”(16.9%)和“重大疾病有保障”(16.8%)。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公眾對于藥物價格的降低有比較高的期待(16.9%),但他們顯然對“保障”問題更為關注;這折射出公眾關注“看病貴”,根本原因在于看病就醫中“自掏腰包”的費用高;因而在醫改過程中,無論是擴大保障范圍還是降低醫療服務的價格,最關鍵的是讓公眾“少掏腰包”,公眾才會真正地感覺到實惠。 (來源:揚子晚報)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