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3/12 0:00:00 來源:
未知
盈利與虧損,兩家醫院的賬單一比,差異在藥品收入的多寡
E路有你訊 日前,南方周末記者獲得一份廣州某三甲醫院2009的收支賬單:
收入:財政補貼約5%;藥品收入近45%;醫療服務收入50%。
支出:人員20%,藥品支出3%,物資材料12%,維修折舊10%,科室業務辦公11%,轉移成本(手術室成本)32%。
該醫院去年總收入近30億,小有盈余,藥品利潤占總利潤的50%左右。可見,藥品撐起了該醫院的半邊天。
西南某市三級乙等醫院院長胡思明(化名)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的情況則完全不同。按照所屬地衛生局的規定,當地醫院藥品收入不能超過總收入的35%,該醫院2009年利潤結構如下:財政收入10%左右,藥品收入20%,醫療服務收入70%左右。去年總收入3億,虧了8000多萬。
與上述廣州三甲醫院對照,二者的差異在藥品收入的多寡。
2006年公立醫院藥品加成費由2004年的34.66%降為15%,令許多醫院叫苦不迭。上述廣州三甲醫院內部人士透露,自那時開始很多醫院嚴重虧損。他們醫院因從彼時開始抓經濟效益管理,努力控制不必要的開支和費用,才沒虧損。“(廣東省所有醫院)報上來的收入基本上都是小于支出的。”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的話側面印證了這一事實。他指出15%只是平均,實際醫院的某些藥不止這個數。
3月6日,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在全國政協小組討論時透露,目前公立醫院的收入中,藥品加成是大頭,約為總收入的40%到50%,政府補貼在10%左右,醫療服務收入30%至40%。顯然,藥品是絕大多數全國公立醫院的主要利潤來源。
“治病的不如算命的”
醫療服務收費貢獻了這個醫院利潤的45%,但要靠醫院3000來名醫護人員來實現,還要動用全部的醫用設施和設備
上述廣州三甲醫院的醫療服務收費含臨床診療22%、手術費39%、麻醉費5%、技診收入 (化驗、檢查、B超、CT等)33%,但貢獻的利潤不足一半。
這僅為45%的利潤要靠醫院3000來名醫護人員來實現,還要動用全部的醫用設施和設備。
據北京協和醫院變態 (過敏科)主任尹佳介紹,目前醫療服務收費掛號費為5-14元;住院費:28元/床/天;手術費:闌尾切除術304元,肺癌全肺切除術983元、心臟搭橋術2200元。在病人全部的醫療成本中,真正體現醫生價值的醫療服務費比例低于10%,90%由藥費、檢查費和醫療器械使用費構成。
“肝移植手術是外科的最大手術,收費才2000塊,需要10來個人,而且使用的器械、設施都未折算在內,還不如賣一只藥(器官移植用藥)。”廣州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副院長何曉順說。
同樣做肝移植的香港醫生,僅做一例肝切除,收費就是5萬—10萬,年薪達到五六百萬。
身為院長的胡思明,從業34年,月收入總計2755元。他是正高級職稱,相當于州委書記的級別,如果是公務員,月薪4000多,還有其他補助。他說,“能跟公務員一樣,就滿足了。”
濟南軍區醫院低年資的骨科醫生劉毅調侃自己連算命的都不如。城門的算命先生10塊錢一算,3至5分鐘。他在醫院里,看一個病人得2元錢的掛號費。“學了7年,要用這些年所學的東西,認真分析,不但要診斷,還得提出治療意見。而且還要擔風險,治不好人家要回來找。算命的給人家算錯了,人家不會來找。”
據北京市衛生局2月公布的北京市八家公立大醫院的成本核算結果,在兩千多個醫療項目中,盈利項目占43%,虧損項目占57%。化驗費和檢查費盈利。護理費、治療費、門診掛號費、診療費、住院治療費全部虧損。其中住院診療費的收費標準與成本投入嚴重背離。住院診療費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費用、材料費用和折舊費用。據統計,平均每個住院患者每天的診療成本費為107.2元,而實際收費標準卻是7元。
西南某醫院院長胡思明坦率表示,只有提高輔助檢查費用、診治費用、查房費等,才能彌補醫院的虧損。在收費只能按照物價局規定的情況下,他們不得已使用重復檢查等手段,比如一個人剛照過了CT,兩三天后又讓他照一次。他說,“有些服務按道德是不行的,但說實話醫院和醫生都要生存。”(來源: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