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3/19 0:00:00 來源:
未知
3月10日公布2009年年報的西南合成(000788,股吧)悄然成為基金扎堆重地,耐心“潛伏”的機構投資者除了對公司主業增長信心滿滿之外,更是靜待西南合成大股東北大方正集團對其注入醫院資產的預期兌現。
2010年2月23日,衛生部等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公立醫院改革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推行多元化辦醫”也屬于五大改革任務中的重點之一。這意味著,大量有計劃或已經著手運營醫院資產的醫藥企業將獲得更適宜的政策和資本環境。
而對于西南合成來說,雖然目前醫院資產注入尚只是預期,但并不妨礙其投資價值的提升。自2009年11月4日公布定向增發收購集團的大新藥業股權資產以來,公司股價一路高攀,漲幅超過68%,集團醫院資產注入的預期是主要推手。
收購大新藥業助力主業增長
2009年,西南合成通過定向增發成功收購重慶大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有關人士表示,大新藥業優質資產注入公司,增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2009年三季度并表后,公司的毛利率及凈利潤環比均明顯提高。
由于收購資產和銷售增長,公司去年實現營業收入8.79億元,同比增長16.10%;實現凈利潤6533.42萬元,同比增長119.72%。
分析人士認為,大新藥業主營心血管類、抗生素類、免疫調節類、代血漿類等原料藥及制劑,在品種上與公司形成了良好的補充,且共享研發銷售平臺,提升了經營效率。大新藥業主要產品中妥布霉素、洛伐他汀、阿米卡星、硫酸阿米卡星等四個原料藥通過了美國FDA認證,制劑方面羥乙基淀粉也屬于潛力比較大的品種。
此外,公司現有的原料藥和制劑業務也保持穩定增長。原料藥方面,隨著歐美養殖業復蘇帶來VE需求上漲,公司VE產品產銷出現量價齊升的局面。2009年三季度至今,VE油的價格一直在300元/公斤附近的高位徘徊。
分析人士預計,由于全球VE的終端需求仍將持續回暖,主要廠商寡頭競爭的格局也難以改變,VE的價格預計將在高位繼續運行。
齊魯證券研究員張永攀認為,按照公司VE產能約為1000噸計算,2010年全年VE業務大約能為公司貢獻3億元的銷售收入。近期公司又取得VE食品添加劑生產許可證,使VE產品結構趨于多樣化。
制劑方面,公司的血漿代用品羥乙基淀粉市場優勢明顯,未來將以30%以上的增速高速增長;抗
腫瘤的重磅儲備新藥康普瑞丁磷酸二鈉未來的市場空間也巨大。總之,公司產品結構豐富,從產品結構上保證了公司盈利的可持續行。
機構潛伏待醫院資產注入
除了對公司主營
藥品的前景看好之外,北大系醫院資產注入的強烈預期,直接導致公司2009年下半年的流通股東結構出現明顯變動,出現機構投資者扎堆進駐的現象。
西南合成2009年年報顯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有四家基金公司和兩家證券公司,其中有三家基金公司是新進的,有一家證券公司增持了公司的股份。公司2009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中尚只有兩家基金公司和兩家證券公司。
事實上,大新藥業注入上市公司只是北大方正集團利用西南合成平臺整合資產的第一步,接下來還將逐步實現方正集團
醫藥產業整體上市。分析人士預計,2010年可能注入上市公司的是武漢國藥集團以及北京凌科爾醫藥經銷公司,而這兩家公司整合后,盈利能力提升的空間很大。
安信證券研究人士認為,政府大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將使醫院資產注入西南合成上市公司成為可能,這也將成為公司未來長期發展的重要看點。
據悉,方正集團旗下的醫藥資產豐富,包括醫藥研發、制造、分銷及醫療產業四個領域。而西南合成作為方正集團下唯一的醫藥資產整合平臺,有望不斷地受益集團優質醫藥資產的注入,同時,公司也在不斷拓展外延式并購其他優質醫藥資產,市場因此普遍看好公司的前景。
盡管北大系資產注入的“藍圖”令投資者難抵誘惑,但實際上,該資產注入的時間表預計將在兩三年之后。
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目前方正集團正在建設北大國際醫院,預計2011年才能建成,而相應的資產注入也須待建設完畢后才能提上議事日程。有觀點認為,公司價值的改善需要到2011年,而按照公司目前的產品和資產結構,二級市場的價格已經屬于高估。
醫院托管業務艱難求索
西南合成有關負責人表示,公司的戰略發展主要分四步,除了擴大大新藥業的產品、處置搬遷后的土地資產和調整公司收入結構三項外,還包括注入醫院資產、托管醫院業務,并計劃到2012年之前完成前三項業務。
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到,公司目前正在多方拓展托管醫院業務,但目前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西南證券(600369,股吧)研究員胡海浪表示,公司把注入醫院資產和托管醫院業務放在戰略發展的第四項,也表明公司對業務的風險和難度有一定的預期。
行業專家認為,醫院是醫藥
企業最大的終端需求市場,大型
醫院尤其是三甲醫院擁有很好的現金流,因此開展托管醫院業務相當于拓展整個醫院市場,這對相對弱勢的醫藥企業來說充滿巨大的吸引力。
然而,目前嘗試托管公立醫院的醫藥類上市公司不僅數量很少,而且托管的醫院級別普遍偏低,尚未形成成熟的醫藥企業托管醫院的運營模式。
在東海證券研究員屈昳看來,醫藥上市公司托管醫院,雖然有一定的政策門檻,如資金規模等,但也能夠通過努力克服,目前看來,開展托管公立醫院的最大難點在于醫院本身。
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多家醫院院長發現,醫院對醫藥企業托管的看法存在分歧。有的院長表示,被上市公司托管之后,公立醫院人事管理過于復雜的現狀可能得到改觀。然而,更多的醫院人士對于托管經營模式了解不多,也不愿意讓醫院的盈利狀況全部公開透明,因此在托管方面持保守態度。
分析人士認為,盡管西南合成試圖在拓展醫院托管業務中扮演“第一個吃螃蟹”的角色,但未來上市公司的公立醫院托管業務何時能運作出成效還不確定,更多取決于公司與醫院的溝通談判,即使托管運作成功,也不一定迅速注入上市公司。因此,盡管托管醫院的業務對公司來說前景可觀,但其釋放還有待契機和更有利的市場環境。
公立醫院由誰來辦,與是否能保持公益性沒太大關系。
【作者:邢佰英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