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3/24 0:00:00 來源:
作者 社論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2010-03-24 09:06
中國社會處于轉型當中,制度建設滯后,法律法規不完善,針對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行政、法律約束力與實際要求不相符合。有些時候,相關部門不作為或少作為,甚至存在權錢交易的現象,尋租問題屢被揭露出來。
“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剛剛過去,我們的耳邊卻仍充斥著許多不和諧的雜音。從毒奶粉到“問題疫苗”,再到餐桌上的地溝油,每一種亂象都是那么 “觸目驚心”。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曾引據的一句話,為人們所熟悉——“……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這是馬克思針對異化了的資本所作的批判。
奶粉也好,疫苗也好,地溝油也罷,都是關乎民眾身體健康,甚至可能影響到生命安全的食品、藥品。在這些東西上面做文章的人,如果不是利欲熏心,不是為牟取非法利益而利令智昏,那就再也沒有別的解釋了。在利益的誘惑下,一些人就敢踐踏法律,就敢去“冒絞首的危險”,而若監管不到位,則犯罪成本降低,更會有人鋌而走險。
擺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嚴肅的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關乎民眾生命健康的食品、藥品安全案例為什么層出不窮?
一個答案是,當下的市場秩序、商業秩序還不夠規范。有人會在一些食品中添加致癌物“蘇丹紅”,有人將主要用于印染工業的所謂“保鮮液”來浸泡豆芽,“毒白酒”、“毒火腿”、“毒大米”等問題食品更是屢屢被媒體曝光。無良經營者唯利是圖,隨意挑戰法律底線與道德底線。
一個答案是,中國社會仍處于轉型過程當中,由于制度建設的滯后,特別是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使得針對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行政、法律約束力與實際要求不相符合。有些時候,相關部門不作為或少作為,甚至存在權錢交易的現象,尋租問題屢被揭露出來。
還有一個答案,恐怕要從人性的深層意識中尋找。我們這個社會中的一些人,是不是對于個體生命的價值缺少基本的認識,缺少基本的敬畏,甚至過于漠然?在個人(或少數人)利益與他人健康的這樣一座天平上,居然常常會出現向利益傾斜的情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社會的悲哀。
以地溝油為例。這其實不是一個新問題,幾年前,地溝油上餐桌的現象就已為媒體所揭露。隨著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以及專項治理的推進,應該說,幾年來,這一狀況已有所收斂。但是,今天的混亂情形,說明市場秩序仍然不夠規范,監管方面仍然缺乏必要的力度,人性惡的一面猶如罌粟之花,在非法利益的誘惑下開放。
3月19日的《人民日報》社會版頭條,以《“地溝油”,不該上餐桌》為題,詳細報道了當前地溝油的亂象,并提出統一收集、資源化利用是消滅“地溝油”的治本之策。這無疑是一篇有分量的報道,但其標題也透出一分無奈——骯臟的地溝油不能上餐桌這樣一個基本的底線訴求,居然還要靠中央黨報來傳遞出語重心長的叮囑。
毫無疑問,向形形色色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宣戰,已經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個重要任務。有人說,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是對黨和政府執政能力的考驗,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大事,也是關乎國家形象的大事。此話絲毫沒有虛夸。新近成立的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由副總理李克強出任主任,副總理回良玉、王岐山出任副主任,如此“強勢班子”領導食品安全工作,也正說明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所在。
我們注意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最近已經下發緊急通知,為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要求各地迅速組織對餐飲服務單位采購和使用食用油脂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嚴查餐飲服務單位進貨查驗記錄及索證索票制度落實情況。這種應急性的緊急舉措固然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沒有在根本上觸及監管環節不到位的情形——一旦風頭過后,各地的監管力度是否會隨之下降,治亂用重典的辦法又是否會貫穿始終?
概言之,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需要一道堅實的閘門。這道閘門的建構,需要從人性的自省、經營者的行為自覺,以及政府監管的大力加強等方面多管齊下。如果一個社會能將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的治理,化作各個相關環節集體的“刮骨療傷”,將功莫大焉,善莫大焉。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