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4/1 0:00:00 來源:
未知
一些地方疾控部門介入疫苗生產與銷售,成為其中的利益主體,無法做到對疫苗“生產線”的有效監管
繼山西疫苗事件之后,近日江蘇常州延申問題疫苗案再次被關注。事實上,在去年12月8日,國家食品
藥品監督管理局即在新聞發布會上披露了此事。當時,與“江蘇延申”一起被通報的還有另外一家疫苗生產商———“河北福爾”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地處京郊的河北三河。然而,底線失守的疫苗生產商并不只有這兩家。2009年3月10日,國家藥監局公告了大連“金港安迪”造假狂犬疫苗事件。
這三家疫苗生產商皆是行業內的重量級
企業。可以查到的數據顯示,金港安迪2007年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2008年,江蘇延申實現銷售收入1.88億元,在國內狂犬疫苗批簽發數據榜排名第四位,占國內11%的市場;2008年河北福爾也實現產值1.3億元。由此可以大致估算出來,這三家企業幾乎占據了1/3的狂犬疫苗國內市場。
疫苗生產商“勇于”犯法、突破社會倫理底線的膽量,從何而來?這固然有政府部門的監管不力的因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恐怕在于,地方疾控部門在疫苗生產環節中,有著深度的利益訴求。
通過對上述三家公司股權結構的研究,可以發現除江蘇延申外,另外兩家企業皆與地方疾控部門存在股權關系。
河北福爾1995年成立之時,河北省衛生防疫站(河北省疾控中心前身)占28%的股份。此后,雖然經過股權變動,河北省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仍有10%的股份。在金港安迪的最初資本構成中,遼寧省疾病控制中心所屬安迪生物高科技公司占了30%。雖然,在2006年,遼寧疾控中心退出金港安迪。但是,如果說其與金港安迪之間就此沒有任何關系,恐怕也缺乏說服力。眾所周知的是,如果地方疾控部門和疫苗生產商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糾葛,顯然,無法做到對疫苗“生產線”的有效監管。
山西疫苗事件暴露了地方疾控部門在疫苗銷售環節的利益所在。河北福爾與金港安迪則讓我們看到了,地方疾控部門在疫苗生產環節的直接利益。目前的格局是,地方疾控部門作為行政機構,卻多少卷入了疫苗的生產與銷售,成為整個環節中的利益主體。
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疾控中心和疫苗生產商都是如此,但是,這幾家大戶就足以動搖疫苗安全防線的根基。
如今,民眾已經對疫苗問題表示了強烈的利益關切。有關部門,只處理個案顯然不夠,要挽回民眾的信心,必須要讓那些觸碰疫苗安全高壓線的公權力之手拿開。□老于 (媒體人士)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