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4/29 0:00:00 來源:
未知
正在廣征民意的北京醫改實施方案中有一條是:基本醫療服務由政府、醫保和個人合理分擔費用,特需醫療服務由個人承擔或通過商業健康保險支付。
不少醫院特需門診的前臺都有“VIP”的字樣。顧名思義,VIP肯定意味著好。具體到看病,對應的應該是專家級別高,就診環境好,檢查、交費、拿藥快捷方便,當然價格也高。
采訪中記者發現,其實不少患者看特需門診并非經濟實力雄厚,而是掛不到價格低廉的專家號后的無奈之舉。因此,延長診治時間、改善看病環境,讓價格超出專家號10倍甚至20多倍的特需號真正物有所值,也是他們對此次醫改的期望之一。
記者觀察掛號排了兩天隊15分鐘看完病
昨天上午9時,在同仁醫院眼科會診中心(價同特需門診),一對外地來京夫婦帶著他們5歲的兒子在候診。
此時,樓道里和診室門口早已擠滿了患者和家屬,熙熙攘攘,好不熱鬧。與那些四處張望的患者和家屬相比,這對夫婦表現得更為“安靜些”。
孩子的父親說,老家的醫院診斷孩子患的是先天性視力缺陷,他不甘心,才來全國最好的眼科醫院看病。由于掛不上專家號,他只得把希望寄托于特需門診。于是,他排了兩天隊,總算如愿以償,掛上了特需號。
10時15分,他們被叫進了診室。15分鐘后,夫婦倆帶著孩子出來了,手里拿著“半年后復診”的診斷記錄。
“這孩子有先天性心臟病。大夫說,有這個病就不能全麻,因此就不能做眼科手術。”孩子的父親嘆了口氣說,“排了兩天隊,掛了330元的號,還是沒結果。”從診室出來,這位父親的臉上寫滿了失望。
就診時間短與普通專家號無異
“你先到內科去控制血壓,等血壓穩定之后再說下一步手術的事。”在同仁醫院特需門診,一位患者希望盡快手術,接診醫生指著高壓高達170的血壓說。
由于血壓不達標,這位患者不但無法手術,還要再去掛個內科號治療高血壓,所以,他只在特需門診里坐了6分鐘。
“我這是花了300塊錢掛上的特需號,比從號販子那兒買個專家號也便宜不了多少,5分鐘就給打發出來了,都沒容我再問兩句就叫下一位了。”一位女士表示。
近日,記者連續走訪了同仁、協和、宣武、廣安門等醫院的特需門診,并記錄了10位醫生所看的20位病人的看病時間,其中最長的為19分鐘,最短的只有4分鐘。
隨后,記者又隨機走訪了3家醫院的專家門診和普通門診,發現特需門診就診時間只比普通門診稍長,和專家門診幾乎無異。
在記者隨機調查的15位剛剛在特需門診就診過的患者中,最不滿意的就是看病時間太短。
患者說法不掛特需號難見知名專家
“我知道特需號和專家號其實差不多,可要是不掛特需號,想看凌峰的號根本就沒有。”在宣武醫院特需門診外,一名剛剛為母親預約了神經外科知名專家凌峰教授的患者家屬說。
目前,宣武醫院部分科室實行逐級就診制度,部分科室初次就診只能先掛普通號,在做完各項檢查后,醫生根據具體病情的需要再決定是否向上級醫生轉診。
例如,凌峰教授除接診下級醫生轉來的病人外,平時只在特需門診出診,很多希望能直接找她看病的人就只能選擇特需號。由于慕名而來的病人太多,雖然現在才4月底,可預約號已經排到了7月。
除了這種只出特需門診,不在掛號費便宜的專家門診出診的情況外,還有一部分知名專家雖然出專家門診,但號卻十分難掛。
4月27日下午2時,記者撥通廣安門醫院預約掛號電話,被告知兒科知名專家韓斐主任近期所有的預約號早已掛滿。每逢韓斐主任出專家門診的每周一、二、四,早7時開始掛號,10分鐘后即告掛滿。
“專家號是便宜,可掛不上,要么把錢給號販子,要么多花點錢掛特需號。”一位剛剛帶孩子看完病的母親說。
“老病號”怕斷藥無奈掛特需號
在廣安門醫院的專家排班表上,特需門診出診專家達到了70多位。其中最少的每周出特需門診一次,最多的每周三次。例如,皮膚科主任醫師許銑每周二、四、五均在掛號費為300元的特需門診出診,與他每周出專家門診的時間相等。而在專家門診,掛號費只有14元。
“我知道同一個人在特需門診和專家門診看病基本上沒區別,但上次掛上了專家號,這次沒掛上,不掛這個特需號藥就接不上了,換個醫生看肯定不行。”一位60多歲的“老病號”說,像他這樣一年中需多次看病并且得由醫生按療程連續用藥的人,只能掛上哪個是哪個。
記者調查特需門診時間環境應“特殊”
“掛特需號最主要的就是患者和專家能有一段比較長的一對一就診時間,問診、檢查都更仔細,并且診療區獨立,就診環境比較安靜,這也是掛號價格貴的主要原因。”某大醫院門診部副主任說(更多新聞來源E路有你)。
記者從部分醫院了解到,特需號為每半天10個或15個,100-200元的號一般安排15個病人,300元及以上的號一般安排10個病人,其間不再加號。
如果按上午8時至中午12時接診10位病人計算,每位病人的就診時間應為24分鐘,除去醫生喝水、去洗手間等時間,也應在20分鐘左右。即使是接診15位病人,每人也可以和醫生交流15分鐘左右。
但是,從記者隨機記錄的同仁、協和等醫院的特需門診病人就診時間看,無論是100元的號還是300多元的號,就診時間達到20分鐘的很少。
另外,由于病人多,部分醫院特需門診診療區的環境也與普通門診、專家門診無異。
在同仁醫院眼科會診中心,上午人多時,護士甚至需要守在中心門口攔住急于進入診室的患者和家屬,而中心內所有的診室里也都站滿了人。
官方說法問診時間醫院并無規定
“各大醫院對特需門診的就診環境和專家級別都有相關規定,但醫生看每一個病人要多長時間還真不能作出具體的硬性規定。”某大醫院宣傳處工作人員表示。
隨后,記者又詢問了同仁、北大、人民等多家醫院,院方均表示對特需門診專家的問診、檢查時間沒有特殊規定,并且表示不會用硬性的時間規定來要求醫生。
在市發改委網站公布的“北京市醫療服務價格查詢-門(急)診收費標準”中,三級醫院的門診診療費為4元/人次,掛號費為知名專家教授10元/人次、正主任5元/人次、副主任3元/人次,并沒有對特需門診的掛號費作出任何規定。
“特需門診的掛號費屬于市場調節價,是由各醫院根據自己的情況自行制定的,不在統一定價之列。”市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稱,一般來說,特需門診出診醫生均為知名專家教授,本院的知名專家教授名單由醫療機構上報市衛生局醫政處審定就行。
患者希望關注細節讓特需物有所值
昨天,患者家屬郭女士又來到宣武醫院特需門診,為母親預約特需號。
去年10月,76歲的郭母突發腦血管出血,在宣武醫院住院兩周后回家休養。因為腦血管病病情復雜且危險,處于恢復期的郭母需定期回醫院進行檢查、治療。為了“能在該復查時掛得上好大夫”,郭女士為母親選擇了神經內科特需號。
“這里的特需號是可以預約的,雖然貴點,但至少保證到時能看上病,這錢與其給號販子,還不如直接給醫院呢。”郭女士說,從母親患病至今,光掛號費就已經花了1000多元。
“特需醫療服務的費用還是由病人自己承擔,這一點我們沒有異議,我們也知道醫改涉及面廣,要做的事情很多,但真的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關注到特需醫療這個細節問題,能切實改善醫療環境和質量,畢竟每天都有那么一些并不富裕的病人為此付出對于他們來說很高昂的掛號費用。”郭女士說。
·往期回顧·
4月22日,北京醫改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開始在網上征求意見。針對醫改實施方案中的亮點以及其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本報于周一起連續刊登有關調查。
第一期,我們關注的是醫保報銷上限升到30萬元,這對廣大重病患者無疑是一個好消息。
但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醫生和不少患者特別是癌癥患者提出,應將現階段已普遍使用的療效更好的新藥、新技術治療項目納入醫保報銷范圍,讓30萬元更實惠。
第二期,我們關注的是醫生多點執業的問題。
大醫院的優秀醫生到社區等基層醫院出診,會極大地方便市民看病,特別是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醫生們也想“下基層”,但實在是分身乏術。
對此,院方希望能讓一部分醫生脫產,并明確醫療事故責任歸屬等問題,讓大醫院的優秀醫生能真正“充實”到基層,讓市民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來源:法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