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7/22 0:00:00 來源:
未知
業內人士呼吁,只有改變以藥養醫機制,改變醫院在
藥品購銷中的壟斷地位,才能真正讓藥價降下來。
“天價蘆筍片”事件促使醞釀多年、遲遲不能出臺的《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取得突破性進展:6月上、中旬,國家發改委就《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向多家行業協會和部分企業征求意見。據了解,6月15日之前,各家行業協會都已將反饋意見上交發改委。
與第45屆全國新特藥品交易會同期舉辦的中國
醫藥企業營銷高峰論壇,在7月7日舉行了第17屆論壇。在主題為“管制•成長路徑”的這屆論壇上,《辦法》成為熱議話題。與會代表強烈呼吁,只有改變以藥養醫機制,改變醫院在藥品購銷中的壟斷地位,才能真正讓藥價降下來。
價格管理奏效難在哪
在“天價蘆筍片”事件后面世的《辦法》,目的在于降低虛高藥價,但在以藥養醫、醫院在藥品購銷中的壟斷地位沒有絲毫改變的情況下,《辦法》究竟能否達到降低藥價的目的?同時,對于仍然沿襲成本加成管理思路和對費用率、利潤率、流通差價率等嚴格管控的管理模式,其可操作性和實施效果又有多大?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分析認為,以藥養醫機制和公立醫院在藥品銷售環節的壟斷性是藥價高企的真正原因,不從體制機制上進行改革,是不可能解決藥價虛高問題的。朱恒鵬的觀點得到與會代表的普遍認同。朱恒鵬認為,加價率的管理模式導致醫療機構偏好高價藥,建議改變這種管理思路,以中標價作為最高零售價,在此價格之下,醫療機構自主確定零售價,采購供應價格則由醫院與供應商自主談判確定,政府不干預。
北京秦脈醫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裁王波也認為,在體制機制沒有改變的情況下,一味降價并不能降低藥品費用。王波說,以藥養醫沒有改變,有的地方又出現了“以藥養政”的現象,要求中標企業繳納5%的衛生管理基金。在這樣的情況下,發改委《辦法》中試圖控制期間費用率、利潤率和流通差價率的努力很難達到效果。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則指出,《辦法》執行起來幾乎不可能,也難以達到降低藥價的目的,反而有可能出現制藥工業、商業和醫院共同抬高藥價的現象。因為在市場機制失靈的情況下,嚴格限制進銷差率使藥品購銷鏈條上各個環節在明面上獲取進銷差價的利益被限制了,而工業、商業和醫院都要生存,就只能扭曲,共同抬高藥價。
牛正乾認為,應從體制上解決醫療機構管辦分開的現狀,落實醫院的獨立法人地位,使公立醫院戰略決策自主化,醫生成為自由職業者。同時,解決機制問題,通過改革付費機制,按人頭、病種付費。改革付費機制也將激勵醫療機構真正注重病人,真正解決藥價虛高的問題。
底價代理被顛覆?
論壇上,多數人認為,《辦法》實施后對于行業的影響不會特別大。
牛正乾分析認為,《辦法》對行業影響最大的是第十二、十三、十四和第十九條。第十二條和第十三條按照藥品類別和創新程度明確規定了藥品生產的期間費用率和銷售利潤率,第十四條則規定了流通差價率。第十九條規定了符合六種情況之一的,可以對特定企業生產的藥品制定和調整價格,也就相當于之前的“單獨定價”。
目前比較普遍的看法是《辦法》對商業的影響可能大于對工業的影響,特別是對代理模式,將有巨大的影響,底價代理模式將被顛覆。對此,牛正乾總結為“低進高出高差價給醫生高回扣”的代理模式將變為“高進高出高返利,仍然給醫生高回扣”。
江西三精易安醫藥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昌順說,在新的政策下,代理商業必須改變原來“過票”的操作模式。對于工業企業,應盡快調整代理模式,不能單純進行底價
招商后就不聞不問了,在招商的同時,還要給予專業化支持,要像自建隊伍一樣建立
代理商支持系統。
另外,可以預期的是,《辦法》實施后,工業
企業都會忙著做“區別定價”的工作。牛正乾認為“區別定價”的6個條件都有問題,比如與WTO原則不符合、與國家法律相悖等。如果照此實施,每個企業都能拿出符合條件、可以區別定價的品種。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