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8/3 0:00:00 來源:
未知
今年4月26日,CRL與藥明康德簽署了一項協議,根據這份協議,CRL將以16億美元收購藥明康德。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指出,如果此項合作成行,那么此次交易將成為有據可查的近期公開披露中外國公司對中國公司最大的一單收購交易。然而夜長夢多,北京時間7月30日,藥明康德與CRL的合作由于CRL股東的反對,CRL終止了這項繼拜耳醫藥收購白加黑之后國內最大的一單交易。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指出,其實在此之前,CRL與藥明康德的并購就出現了不明朗的因素。早在CRL與藥明康德簽定合約之初,對于16億美元的價格,藥明康德CEO李革稱“這是一個公平合理的報價”。而事實上,根據09年年報,藥明康德去年營業收入為2.7億美元,這個數字只是此次CRL公司16億美元支付額的1/6。
而如今股東持反對聲音的源頭就主要來自這里。郭凡禮指出,包括CRL的大股東JanaPartners在內都對此次交易持反對意見,其認為CRL對藥明康德的收購價格“過于昂貴且有不可預知的風險存在”。雖然這種做法具有想重新議價的可能性,但是現在的結果是,CRL將為此支付藥明康德3000萬美金作為毀約的賠償費用。如今這筆“分手費”已經被記錄到藥明康德第三季度的收入中。
郭凡禮指出,當初CRL看中藥明康德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從大的背景來說,CRL想成為全球一流的藥品研發企業和具有全球完善的藥品研發產業鏈條,中國市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預計到2013年,新興國家對全球醫藥市場的貢獻率將由現在的17%上升到25%,這里面就包括中國,這也是當初CRL選擇進入中國市場的原因之一。
其次,CRL看中了中國市場低廉的勞動力價格以及更加寬松的動物實驗環境。一種新藥研發的投入可能要花費十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而且這中間也要花費大量的金錢,為了減少這些時間和金錢的損失,就有了CRL收購藥明康德的初衷。我國CRO公司年收入為1.45億美元,比全球外包業務的2%還低0.5個百分點,到2012年,我國CRO公司收入將達到2.4億美元,前景非常廣闊。
第三,目前中國至少有300多家CRO公司在從事化合物研究外包、原料藥研究外包、制劑臨床前研究外包和臨床研究外包等細分領域的研發外包工作。而在本土CRO企業中只有藥明康德一家在07年8月登陸了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同時,目前全球前十大藥廠中,已有九家廠商為藥明康德客戶,這都使CRL將選擇的對象放在了藥明康德身上。
郭凡禮指出,雖然現今醫藥巨頭委托CRO公司進行新藥研發同臨床試驗的現象在國外非常普遍。但在我國,CRO企業仍處于初級階段,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我國對于CRO還沒有詳細的政策規范,之前國家出臺了新的《藥品注冊管理辦法》,使得以往簡單改劑型、改規格、換包裝、改變給藥途徑等低水平的新藥研發走到了盡頭,但是我國的CRO行業仍處在發展初期,缺乏一個正確的引導和戰略方向的調整。
郭凡禮同時指出,本來此次CRL與藥明康德的合作如果成行,那么對于我國藥品研發企業來說可以使我國企業從管理到標準及服務質量等方面逐步與國際標準接軌直至我國企業的管理和服務水準到達國外企業的認可,有利于提高我國藥品研發的服務水平,也可以促進中國整體醫藥產業技術升級和創新能力的構建,還可以讓我國更進一步融入全球市場。
但是此次CRL突然終止合作對于藥明康德甚至我國整個CRO企業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不過通過這次事件,也對我國CRO企業敲響了一個警鐘:我國CRO企業不能一直冀希望于國際跨國醫藥研發企業的垂青,現在最重要的是升級研發設備、規范管理制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完善一系列的制度和流程來保證實施項目的質量與進度。另一方面,加大臨床實驗投入,打造一站式研究服務的綜合型CRO才是我國CRO企業當下的重點所在。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