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9/21 0:00:00 來源:
未知
據國外媒體報道,2009年,印度醫藥工業總產值約占國際醫藥工業總產值的12.2%,制劑產值約占3.4%;而在2003年,印度醫藥工業的這些數據只有8%和1.5%。雖然印度制藥業與我國一樣尚未開發出一只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重磅炸彈級新藥”,但印度在通用名藥制劑出口上已位居第三世界國家之首。美國、歐盟和俄羅斯已成為印度藥品出口的三大市場,而東南亞/南亞和中東/阿拉伯地區則是印度藥品出口的傳統市場。印度,已經成為亞洲出口通用名藥制劑的“領頭羊”。
值得我國制藥業深思的是,印度制劑出口取得成功,有相當一部分應歸因于我國對印度原料藥的大量出口。據了解,近年來印度已成為我國原料藥的最大買家之一。印度大量采購我國生產的青霉素G鉀鹽、7-ACA(半合成頭孢菌素的關鍵原料)、硫氰酸紅霉素(合成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的主要中間體原料藥)、撲熱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和安乃近等大宗產品,然后在其國內加工成制劑或其它高附加值產品,再出口到其他國家,獲取高額利潤。我國企業如果任由這種狀況持續下去而不作努力,則真的將淪為印度的“原料藥附庸國”(印度媒體語),只能走“向印度等國大量出口原料藥”之路。
據美聯社最新報道,在2007~2008財政年度里,印度制藥業共計出口72億美元的原料藥和制劑產品。去年印度出口原料藥和制劑總金額估計已接近或超過100億美元。預計今后幾年印度醫藥產品出口增長率將達18%。雖然印度在醫藥產品出口總金額上還無法與我國相比(據統計我國去年共計出口180億美元原料藥產品),但在出口制劑和原料藥的利潤率方面,我國企業則不如印度。最能說明問題的事例是,印度制藥公司利用從中國進口的廉價布洛芬、頭孢曲松和氨芐青霉素等原料藥加工成制劑后,大量銷往歐美及俄羅斯、中東市場賺得暴利。而我國原料藥生產商由于手里沒有cGMP、COS證書等國際市場通行證,只能眼睜睜看著印度公司拿中國的原料藥發財。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擴大印度藥品在國際醫藥市場上的影響力,印度政府出面已在該國最大城市孟買連續舉辦了3屆化學藥原料藥國際展覽會(印度CPHI)。據國外媒體報道,去年12月在孟買舉行的第三屆印度CPHI會上,共計有80個國家600多個廠商參會。印度商工部官員在這屆展會上宣布,2015年印度醫藥工業總產值有望比現在規模擴大4倍,達到250億美元——這將是一次驚人的飛躍。
借鑒印度發展制劑產品出口的經驗,我國藥企應當從中汲取深刻教訓,因為出口原料藥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獲取微薄的利潤。更糟糕的是,生產原料藥產生的環境污染大大超過制劑業。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國即有不少資深業內人士說過,“外國人買走了中國產廉價原料藥,將污染留在了中國”。在國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倡導低碳經濟的今天,制藥業應該用實際行動向“原料藥附庸國”說不。而要徹底改變當前這種狀況,我國制藥企業就應該學習和借鑒印度制藥業的成功經驗,爭取讓更多的中國制劑走出國門,進入國際主流市場。這樣不僅能夠獲取較高的經濟回報,而且能減少生產原料藥所造成的環境污染。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