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除了作為醫生處方用藥之外,還被老百姓視為日常進補、調羹熬湯、養生延年的重要食材。黃芪、黨參、紅棗等藥材與雞湯同熬,被視為調氣養血,滋陰補腎的佳品,北方市場上的枸杞,也被列為重要的湯品。中醫營養學專家賴全安說:“老百姓有按照食材進補的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起到‘治療未病’的預防保健作用?!?/DIV>
不過,中國的消費者并未對中藥材價格的飆升產生恐慌的心態。沃爾瑪、北京華聯等超市和各地的藥房,并未出現老百姓扎堆搶購中藥材的景象。常年患有慢性老年病的廣西南寧市消費者李默仁說:“我每到季節變化的時候,都要購買中藥材配藥調理。藥材價格確實有些上漲,但整體上看還是比西藥價格便宜多了,何況現在什么價格都在漲,藥材價格上漲些也很正常?!?/DIV>
廣西壯族自治區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專家劉健認為,在不少消費者眼中,治療同一種疾病,中藥價格只有西藥價格的五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這樣的價格還是能夠接受的。
中藥材價格上漲并未導致普通民眾搶購的又一原因在于:政府已經注意到農產品價格上漲帶來的壓力,因此,各地紛紛采取措施,短期內加大對中藥材市場的監管力度,提升
藥品市場的監督幅度,長期來看從源頭抓起,建設中藥材生產基地,保持各類中藥材的供應幅度。
賴全安說:“藥材價格上漲,真正壓力較大的還是藥品生產
企業,但企業不能用低效的藥品,因為監管部門通過衛生、食品藥品監管局、工商、質監等多個部門進行監管。消費者本身也能夠進行一定程度的辨識、舉報。這就從多個角度推動了整個中藥材體系的安全?!?/DIV>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