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1/11 0:00:00 來源:
未知
由于市場傳聞央行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晚間央行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權重股“就地臥倒”,對加息不敏感的醫藥股卷土重來。昨日,兩市140只生物醫藥股整體漲幅達3.12%,而同期滬綜指卻下跌0.63%。
在三季度大幅跑贏滬綜指之后,醫藥股上月集體高位震蕩調整,昨日再度大漲,是否意味著新一輪行情到來呢?
10月醫藥板塊滯漲
今年以來,醫藥股的炒作持續時間極長。按照國信證券分析師賀平鴿和丁丹的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醫藥板塊以28%的絕對收益,完美演繹了大進攻行情,但也一度累計了相對滬深300高達160%的市盈率溢價,創歷史新高。
進入10月份以來,由于金融和地產等權重板塊突然上漲,機構紛紛減持醫藥股,相關股票進入震蕩調整期。數據顯示,滬綜指10月份累計上漲12.17%,兩市醫藥指數僅上漲4.04%,成為滯漲板塊。
從政策面來看,導致10月份醫藥股調整的所謂基本藥物降價等事件未兌現,這令市場重新審視行業估值。賀平鴿和丁丹在研究報告中認為,10月周期股的持續上漲對應醫藥股一個多月的盤整,使其相對估值溢價快速收窄。同時,伴隨著三季報披露,多數重點醫藥股業績符合甚至超出預期,繼續支撐絕對估值。
熱錢突然涌進醫藥股
自從11月4日美聯儲宣布量化寬松政策以來,醫藥指數開始連拉五陽,從1436.8點漲至昨日收盤的1589.5點,收盤價持續創出歷史新高。
從市場風格轉換的原因來看,由于機構普遍預測10月份通脹預期超過4%,關于央行將上調準備金率的消息,令兩市權重股集體下行。其中金融和地產板塊整體跌幅分別為1.55%和1.72%。在強周期性板塊調整之時,醫藥行業等消費類品種因為常在通脹初期跑贏大盤的屬性,被熱錢重新挖掘。廣發證券分析師萬兵認為,權重板塊的疲弱給消費類個股帶來一定的表現機會,“吃藥喝酒逛商場”板塊再成市場熱點。
全景數據顯示,由于擔憂貨幣緊縮政策,昨日,深滬兩市合計有93.59億元資金大舉撤離,在兩市81個行業中,僅有27個行業有資金凈流入。其中,醫藥制造板塊凈流入9.39億元,連續第三日居凈流入排名榜首。
醫改新政影響有多大
多數專家認為,短期來看,熱錢重新相中醫藥股,與11月9日國家出臺《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有較大關系。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7大醫藥市場。天相投資分析師宋凱預計,未來幾年內我國將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醫藥市場,中國要由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轉變,行業結構調整勢在必行。
對于醫改新政的重點,廣發證券分析師李平祝認為,是扶持創新及技術提升、推進并購重組、提升行業集中度。“該政策對于醫藥行業構成利好,尤其對于大型普藥龍頭企業、化藥創新型企業、現代中藥企業和擁有核心技術的生物制藥企業。”
按照中金公司分析師孫亮的估算,當前醫藥板塊估值相對大盤溢價達100%左右,隨著時間點向2011年推移醫藥板塊估值具備平移動力。孫亮認為,各省市的醫保目錄大部分都已確定,今年4季度和明年1季度將是采購高峰,隨著政策預期逐步明朗,屆時行業發展有望“反彈”。
醫藥股昨日漲幅前10
代碼 名稱 收盤(元) 漲幅(%)
600252 中恒集團 37.02 10.01
600351 亞寶藥業 12.09 10.01
002399 海普瑞 141.46 10.00
600479 千金藥業 19.6 9.99
002118 紫鑫藥業 26.88 9.98
600285 羚銳制藥 14.88 9.98
600329 中新藥業 18.85 8.71
000423 東阿阿膠 53.25 7.68
002332 仙琚制藥 20.27 6.97
300003 樂普醫療 30.89 6.89
如何掘金醫藥板塊?
醫藥股在前三季度大幅跑贏大盤,與其業績增長相對穩健不無關系。據中金公司分析師孫亮統計,兩市醫藥板塊前三季度凈利潤增長34%,繼續保持高增勢頭。考慮2009年四季度行業爆發增長帶來的基數問題,估計2010年全年凈利潤同比增長30%左右。
從盤面看,一些業績預增的醫藥股近期持續飆升。昨日,在兩市生物醫藥股中,中恒集團、亞寶藥業、海普瑞、千金藥業、紫鑫藥業和羚銳制藥等股票漲停。其中,中恒集團已是連續拉出5個漲停板,成為近期大牛股。
如何從醫藥股中掘金呢?孫亮在綜合考量板塊估值水平和行業發展情況之后,認為現階段應選取中長期具備發展潛力或者具有短期催化劑的企業。
面對當前處于較大通脹壓力的經濟背景,東方證券分析師李淑花認為,醫藥行業對抗通脹預期降低成本的能力至關重要,直接影響行業的整體利潤和發展趨勢。因此,可重點關注原料資源充足、可抵擋通脹壓力和高成本沖擊的企業。
國泰君安證券分析師則建議繼續緊跟“十二五”政策導向,關注藥品流通、生物醫藥和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十二五”規劃。在行業策略上可采用“板塊主題+精選個股”。關注原料藥漲價受益股健康元、浙江醫藥、新和成;短期內具備題材炒作的公司如白云山、華蘭生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