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1/13 0:00:00 來源:
未知
生意社11月13日訊 從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上獲悉,截至今年9月底,有16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18個品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36個品種處于Ⅲ期臨床研究
“今后,國家將大力發展用于重大
疾病防治的生物技術藥物、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化學藥物、現代中藥等創新藥物大品種,提升生物
醫藥產業水平。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將成為國家‘十二五’規劃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藥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桑國衛在中國藥學大會暨第十屆中國藥師周致辭中指出。
“十一五”成績優秀
2006年,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其中,“重大新藥創制”科技支撐計劃專項經過兩年的調研,編寫了實施方案,于
2008年初經過國務院常務會議批準正式實施。按照實施方案,“十一五”計劃期間從創新品種研發、大品種改造、技術平臺、基地建設、關鍵技術等五個方面安排了千余項課題,中央經費投入愈40億元。
截至今年9月底,有16個品種獲得新藥證書;
20多個品種提交新藥注冊申請;10多個自主新藥在發達國家進行臨床試驗;18個品種完成全部研究工作;36個品種處于Ⅲ期臨床研究;96個品種處于臨床Ⅰ、Ⅱ期研究……
“新藥專項取得了超出預想的突出成果,向實現大幅度提高創新能力、提高產業競爭能力、改善民生的三大目標,邁出了堅實、有力的一步。”科技部生物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王宏廣說。
不過,目前國內生物醫藥產業與國際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歐美生物技術產業占GDP的15%~
20%,我國只占不到5%,國內生物醫藥
企業的原始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王宏廣說。
“十二五”創新突破點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數年,生物醫藥新興產業或將發展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主導產業。據悉,我國“十一五”期間醫藥科技創新的總經費是“十五”的
2.5倍,是“七五”的50倍。“十二五”期間,國家將繼續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
桑國衛指出,“十二五”期間,重大新藥專項將更加體現國家意志和黨中央
、國務院重大戰略安排,健全國家藥物創新體系,大幅提高醫藥科技創新能力,加速我國醫藥科技由仿制藥向創新的根本性改變的進程,使我國成為藥物后期研發的強國,加速大型骨干企業和品牌產品的培育,大幅提高醫藥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由醫藥大國向醫藥強國的轉變。
“‘十二五’期間新藥研發的總體目標概括起來就是:新藥更多
、大藥更大
、平臺國際化
、突破關鍵技術
、培育大型企業。”桑國衛說。
以新藥創制的若干關鍵技術為例,桑國衛認為要重點從幾方面實現突破:一是力爭在藥物緩釋和控釋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大幅提高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二是務必把生物技術產品的發展作為重中之重,大分子化合物、蛋白藥物、人源化單抗、干細胞技術是國際創新藥物領域的重點方向;三是力爭在新化合物庫、中藥成分庫、種質資源數據庫的建設
,以及新化合物的合成與改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四是在中藥安全性及復方藥物的作用機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在完成仿制向創新的歷史性轉變的策略選擇時
,我們應當直道追
,補短板
,強優勢
,整體提速;同時彎道超車,準確判斷時機,有力措施,以使成效顯著。”衛生部科教司司長何維認為,重大科技專項應以能力建設為重點,實現創新鏈與產業鏈相對接。
(記者 李瑤)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