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2月13日訊 作為深化醫改繞不開的“堡壘”,公立醫院這個承擔90%以上診療任務的場所,正在進行一場攻堅戰役——改革試點。自今年2月啟動以來,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進展如何?改革中遇到哪些難題?下一步又將走向何處?
針對這些問題,衛生部副部長、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協調工作小組組長馬曉偉日前接受了記者專訪。他指出:“公立醫院改革正逐步涉入核心領域?!?/DIV>
“看病難、看病貴”推動公立醫院改革啟程
記者:與改革發展需要、人民群眾期待相比,公立醫院主要存在哪些突出問題?
馬曉偉:公立醫院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看病難、看病貴”,這也是此次改革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具體來講,“看病難”主要表現在宏觀服務提供和利用上:一是布局方面,公立醫院總體布局不合理,條塊分割、交叉重疊,城鄉、區域發展嚴重不平衡;二是層次方面,分工協作體系不健全,基層服務能力薄弱;三是結構方面,部分服務領域,如老年護理、康復、精神衛生等比較薄弱。
“看病貴”的主要表現是醫療保障體系不健全,醫療保障覆蓋面窄,保障水平低;在微觀運行績效上,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和以藥補醫機制的客觀存在,導致醫院逐利,醫療費用快速上漲。
全國47個城市陸續開展試點
記者:這次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有何代表性?覆蓋面多大?共涉及多少家醫院?這些城市是否全部啟動改革試點?
馬曉偉:最初有28個省區市的40個城市申報了改革試點,我們按照工作基礎扎實、兼顧東西部地區、以地市級為主等原則,最終確定了遼寧鞍山等16個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這16個試點城市共有的特點是: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上具有典型代表性,當地黨委、政府重視衛生事業發展,衛生工作基礎良好,在前期公立醫院改革工作中做了大量探索并取得成效。
16個試點城市共覆蓋8000余萬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6.09%,其中城鎮居民4600余萬人,農村居民3400余萬人;共有公立醫療機構3956家。
同時,各省也確定了31個省級試點城市承擔省域改革探索任務。至此,全國共有47個城市陸續開展試點工作。
中央和地方同步推進 改革思路越走越明
記者: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進展如何?有哪些方面的初步成效?
馬曉偉:在中央層面,衛生部與國家發改委、中央編辦、財政部、人社部等部門密切配合,完善政策措施。如研究制定有關社會資本辦醫,研究修訂醫院財會制度,制定公立醫院編制
標準等。目前文件都已成文,已經或即將下發。
醫院服務管理改革也同時進行。全面推行預約診療、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和投訴管理工作,全國1200所三級醫院實行預約診療和分時段就診;在23個省份110家醫院對112種疾病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在全國900多家醫院的7300多個病房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在22個省份近100家醫院開展電子病歷試點,在5個省份開展執業醫師多點執業試點;選擇50個病種開展單病種付費試點;結合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開展農村兒童白血病和兒童先天性心臟病醫療保障試點工作,已有近千名兒童患者得到及時救治。
在試點城市層面,出臺了一批公立醫院改革配套政策措施,緊緊圍繞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把作用直接和易于操作的任務作為改革重點。上海、北京、鞍山、蕪湖、寶雞、鄂州等試點城市重點抓好公立醫院設置規劃和布局,醫保和新農合、城鄉醫療救助總額預付和即時結算;上海、天津等城市推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深圳市實行醫院與社區一體化、網絡化建設,實行社區衛生服務院辦院管;陜西省重點抓好子長縣、府谷縣、鎮安縣、神木縣等一批縣級醫院改革,建立縣鄉聯動機制;天津市泰達心血管病醫院在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加強內部管理、改善服務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創新公立醫院運行模式。
同時,北京、洛陽市對公立醫院管理體制,鎮江、濰坊、深圳市對法人治理機制,北京、鞍山、蕪湖、馬鞍山市對補償機制,深圳、寶雞市對上下聯動機制,昆明市對多元化辦醫體制,都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改革探索。
各試點城市推進改革的具體措施和做法,為進一步推進改革探索積累了經驗,使公立醫院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確,思路更加清晰。
改革試點面臨“三道坎” 四種形式探索“管辦分開”
記者: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在推進過程中,主要面臨哪些突出問題?
馬曉偉:在推進試點過程中,試點城市普遍顯露出了一些問題,突出表現為以下三點:
一是優質醫療資源嚴重不足、配置不合理的矛盾進一步顯現。我國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為1.75人,配置水平與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相近。但是,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只占42.4%,縣級醫院只有19.4%,優質衛生人才資源集中在城市大醫院。城市大醫院超負荷運轉,“看病難”難以緩解。
二是管理體制改革方面,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政策空間試點探索。各地實行管辦分開主要有四種形式:成立市政府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在衛生部門下設執行機構;成立由衛生局管理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對所管醫院的人、財、物等實行全面管理;政府委托衛生行政部門履行出資人職責;成立在衛生行政部門之外的公立醫院管理機構,承擔市政府辦醫職能和所屬國有資產的管理職能。這些都需要長期不斷的跟蹤、評估和比較,從這些不同模式中發現符合衛生規律和我國國情的模式加以推廣。
三是在補償機制改革方面,改革的政策支持環境需要進一步完善。盡管各地都增加了投入,但是總體而言,中央提出的各項投入政策沒有完全落實,而且缺乏穩定增長機制。在
醫藥分開方面,僅有個別試點城市取消了以藥補醫機制,其余各地的主要做法還是差別加價??傤~預付、單病種付費等付費方式改革有待進一步推進。
改革試點要“走小步、不停步” 將重點推進七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