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0/12/30 0:00:00 來源:
未知
近一年來,紅霉素針劑(以下簡稱紅霉素)在市場的供應急劇減少。其根本原因是,隨著該款藥品被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其價格受到了嚴格的管制,臨床售價為每支1.5元,造成藥企利潤大大降低,企業失去了生產的積極性。從今年8月開始,本報就此連續報道,最終促使有關方面恢復了該藥品的日常生產與供應。
年底之際,再度回訪以紅霉素為代表的低價藥品的生產、供應情況,目的在于讓更多便宜藥惠及百姓,同時也希望相關政策能夠保證藥品生產企業的合理利潤。華商晨報“消失的紅霉毒”系列報道(部分)2010年8月3日2010年8月4日2010年8月5日廉價藥為何總消失按照我國目前的藥價管理體制,藥品價格有三種形式:1.由財政購買、免費向特定人群發放的藥品,實行政府定價,目前約有100種,占已批準上市藥品數量的0.8%左右。2.醫保藥品實行政府指導價,具體形式為最高零售限價,約2600種,占22%左右。3.實行市場調節的藥品,由企業自主定價,占77%左右。國家出臺的基本藥物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在保護廉價藥,但這個制度目前還只是完成了制定目錄的工作,后續的生產、配送、價格、使用等還遠遠沒達到完善的地步,因此才會造成廉價藥“消失”的情況。
12月27日上午9點,沈河區市民劉志恩帶感冒的女兒上沈洲醫院看病,半個小時左右,小家伙安靜地坐在椅子上輸液了。劉志恩說,女兒年年冬季犯病,去年也是肺炎發作,滿城尋找紅霉素,各大醫院都沒有藥。不再稀缺的紅霉素27日,本報記者走訪沈陽數家醫院,紅霉素針劑基本能夠滿足臨床需要,長達一年的紅霉素稀缺的現象基本得到了緩解。據沈洲醫院副院長陳紅介紹,在她的記憶中,自從本報關注紅霉素的報道之后一個月左右,有關部門就落實了紅霉素的供應問題,最近三個月以來,日常供應可以保障。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馮主任則表示,該院以前雖然也有少量紅霉素,但無法滿足供應,自從本報報道之后,現在已經能夠保證臨床。大連美羅藥業總經理李時海曾向記者表示,很長一段時間,紅霉素在“黑市”的價格被炒到每支10塊錢以上。
12月26日,記者在沈陽南六地區暗訪,發現紅霉素已經不再是炒家們囤積的藥品了。借紅霉素火了的醫院提及紅霉素,就不得不提及沈陽維康醫院。今年5月后,沈陽維康醫院幾乎獨家壟斷了地區紅霉素的銷售,并且以每支高于基本藥物目錄的價格對外患者銷售,同時,僅限于在該院使用。憑借紅霉素的作用,維康醫院尤其是兒科病房,確實實現了“患兒爆滿”的景象,這也使得這家開業不久的民營醫院迅速占據了“人氣”。今年8月,本報關于紅霉素的報道見報之后,有關部門對維康醫院“擅自提高紅霉素銷售價格”的行為進行了查處,隨后,維康醫院降低了該藥品的臨床銷售價格。
12月23日,本報記者再次來到了維康醫院,發現該醫院紅霉素的價格已經恢復到基本藥物目錄中規定的價格水平。一位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受到了處罰,但從營銷學的角度來說,紅霉素缺貨事件對維康醫院所產生的正面影響要遠遠大于被媒體曝光以及遭受處罰的負面效應。恢復產量后廠家的無奈導致今年全國紅霉素市場嚴重缺貨的直接原因是該藥品的生產企業減產。今年8月,本報記者前往全國最大的紅霉素生產企業大連美羅制藥進行采訪了解到,原來美羅藥業年生產紅霉素的能力是4500萬支,占全國市場的90%以上。
但在該藥品的臨床銷售價格降低一毛后,該企業已將紅霉素的產量降低至每月150萬支。彼時,大連美羅方面曾向國家發改委遞交漲價申請,其申請的漲價幅度為單支紅霉素提價0.5元。
12月26日,記者就此問題再次與該企業總經理李時海取得聯系。李時海表示目前企業恢復了生產,而至于其向國家發改委提出的漲價申請是否被批復,李時海并沒有做出明確答復,言語間,李時海流露出了些許無奈:產量恢復到過去,價格沒有任何變化。不容樂觀的市場前景但市場庫存依然存在危機。
12月26日,遼寧某藥品銷售企業負責人劉先生表示,前段時間的嚴重缺貨導致目前紅霉素庫存量不足。劉先生稱,正常情況下,該藥品的庫存期限是保證20天的供應量,而現在只有一周的供應量。對紅霉素同樣擔憂的還有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的馮主任。
12月27日,她向記者表示,目前,紅霉素在流通環節沒有任何利潤,幾乎是藥企多少錢給的經銷商,經銷商就多少錢給醫院,包括該院在內的部分醫院也不再加價,直接照單出售給患者。“這不是一種正常的市場行為。”馮主任說,為保證符合國家發改委規定的價格,必須要有幾方面做出讓步,否則,紅霉素缺失的問題就會再度上演。低價藥的集體尷尬不僅僅是紅霉素,目前臨床上有多種低價、實用、高效的基本藥物目錄中的藥品面臨著同樣的困境。馮主任告訴記者,有一種叫做發甘醇的藥物同樣如此,銷售價格在3塊錢左右,就是因為企業得不到利潤,現在基本停產了。馮主任表示,國家對基本藥物進行價格控制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保護患者的利益,但現實的情況卻是“顧此失彼”,一旦企業不再生產,患者必須要使用價格昂貴的其他藥物替換。中國化學制藥工業協會秘書長周燕在調研中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安徽省在基本藥物采購過程中,中標的藥品生產企業全部都是一些小企業,而大的藥品企業無一中標。“這已經表明大企業的生產積極性開始冷淡。”周燕說,政府是各方利益的最大協調與平衡者,至于如何去平衡,這也是一門學問。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