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4 0:00:00 來源:
未知
北美產業史上有一句名言: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GP摩根重組了新大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半個世紀,鐵路、鋼鐵、汽車、石油、化工、冶金重型產業剛剛興起,由于空間大、前景誘人,整個社會蜂擁而至,但也造成產業結構低水平、低起點、重復建設,市場秩序混亂,全行業微利虧損,技術和產品升級緩慢等。此時,GP摩根重組了北美鋼鐵行業,形成了高度壟斷的市場格局,規模經濟由此而生。
現在中國的醫藥產業類似于當時的北美鋼鐵行業。4700多家制藥企業低水平重復,大量資源在產業內部無效率的狀態下運行,自主創新能力弱、技術水平不高、產品同質化嚴重、生產集中度低等問題十分突出,這與國際上制藥業高科技、高投入、高利潤的特質形成了巨大反差。那么,中國醫藥產業結構該如何調整?
工信部、衛生部與國家藥監局在2010年11月頒布了《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提出了產品結構、技術結構、組織結構、區域結構、出口結構五個方面的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任務和目標,制定了鼓勵技術創新、完善集中采購和臨床使用政策、發揮藥品價格杠桿調節作用等11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從《意見》來看,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三大關鍵詞是“創新”、“整合”與“轉型”,尤以“整合”為最主要的手段。
那么,扮演醫藥行業“GP摩根”的主體是誰?從種種跡象來看,更多的是央企和地方國企扮演了這個角色,另外,外資的并購也呈現出熱鬧的景象。由此也引發了產業整合中兩個很重要的關系處理問題。
首先是國企與民企的地位問題。生物醫藥行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這決定了國有企業必須在這一領域有所作為。國有企業特別是央企不僅擁有強大的資本實力,還有先進的創新科技,必須全力出擊,實現戰略控股,保證產業安全。
但是,國有企業的市場反應速度比不上民營企業。民營企業以快速的市場反應能力、靈活的機制,抓住時機,也能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大顯身手,在某些細分市場上快速形成競爭力。
從目前來看,我國民營企業受到了較多不平等待遇,面臨資金短缺、專業人才匱乏等問題,其生存和發展空間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政府需要為民營企業創造更加寬松的政策環境,給予其更多的支持。
其次是外企與內企的格局問題。近年,隨著專利藥研發與上市愈加困難,疫苗、OTC、非專利藥、保健品等產品已成為外企爭奪中國市場的“新利器”。從外企的市場控制率來看,外資和進口藥已占全國大城市藥品年銷售額的60%~65%。而將包括廣大農村地區的藥品總銷售量進行統計發現,目前外資企業在整個醫藥產業的總銷售額中占據的份額基本維持在26%~27%左右,其中,醫療器械與設備的高端產品約80%市場為外方占有。另外一個值得警醒的苗頭是,外資在上述領域的并購非常活躍。
總之,醫藥行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已是大勢所趨,而無論產業整合者的角色是誰,都有兩大關鍵節點至關重要——一是可持續;二是產業安全。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