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產業主要依靠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產品附加值高,能源消耗少,污染物排放少,具備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特征。中藥產業帶動力強,產業鏈條向農業、農村和健康服務業延伸,可以帶動第一產業的種植、養殖業,促進農民致富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可以帶動研發、物流、零售等第三產業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和增加就業。特別是中央關注民生的執政理念、深化醫改的政策推動和13億多人口的健康需求,決定了這一產業具有良好的成長性,發展速度快,市場空間廣闊,有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成為我國新興的支柱產業。同時,加快中藥產業發展,促進中藥產品和服務更快地走向世界,不斷拓展國際醫藥市場,不僅可以化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形成新的外貿增長點,還能夠確保我國在中醫藥領域的領先地位和主導權。
中藥已和現代藥學、生物技術及其他先進技術和工藝等有機結合,中藥產業已初具規模并蓬勃發展。今后要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推動中藥產業鏈的形成和健康發展。
一是發揮中醫藥在深化醫改中的作用,促進中藥與中醫統籌協調發展。要促進“三名三保”工程的全面實施,保證中藥材質量、中藥飲片與炮制質量、中藥產品與中藥制劑質量;推動發展中藥農業,提升中藥工業,改造中藥商業,培育中藥產業。
二是積極推動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摸清中藥資源家底,發現問題,提出應對策略,確保我國中藥資源安全。
三是提高中藥領域科技創新能力,加快中藥注冊、規范標準及質量管理體系建設。提出“十二五”中藥科技發展規劃建議,加快中藥新藥和優勢特色品種的創制和中藥經典名方與有良好臨床療效的院內制劑的研究和開發。
四是加快中藥國際標準的建立。打破因中藥國際標準缺失造成的技術和貿易壁壘,促進中藥材及其產品以藥品身份進入國際市場。要從戰略高度研究中藥國際標準問題,堅持“以我為主,我主人隨”的原則,確保中藥國際標準的主導權,以標準引領中藥國際貿易的良性增長和結構改善,維護國家整體利益。
——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日前舉行的“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肖培根院士從事中藥研究58周年學術研討會”上說。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