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3 0:00:00 來源:
未知
長久面臨尷尬境地的民族藥產業或將迎來“春天”。
日前,衛生部與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共同印發《全國民族醫藥近期重點工作實施方案(2010~2012年)》(下稱“《方案》”)。作為2007年11部委出臺的《關于切實加強民族醫藥事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工作細化,相關行業人士對《方案》給予了高度評價,并期盼相關政策盡快落地。
發展重點
“這是1995年以來,我看到的最能反映民族醫藥發展的難點、困惑和問題,并提出切合實際的政策性實施方案,把十幾年來民族醫藥界的專家和從業人員多年多次呼吁、反映的問題和心聲匯總、歸納、表達出來的文件。我相信這將成為民族藥產業奠定基石的歷史性起點,是在‘十二五’期間扶持、引導、支持民族藥產業的重要指向。”奇正藏藥董事長雷菊芳對《方案》的出臺頗感驚喜。
事實上,長久以來,民族藥處于傳承困難、主流無法接受、政策界限不清、現代研究不足、市場受限的境地。而《方案》則針對各層面的問題予以部署,在業內人士看來,體現了相當的全面性。
《方案》著重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將政府辦民族醫醫院納入公立醫院改革、發揮民族醫藥在基層衛生工作中的優勢與作用、加強民族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民族醫藥發掘繼承和科研工作、做好民族醫藥標準化建設、完善發展民族醫藥事業的政策等。
“這是對近年來民族藥發展政策的進一步落實,涵蓋醫療、教育、科研等多方面,應該說是比較全面的。”中國民族藥協會會長諸國本表示。
而《方案》所提出的“篩選推廣民族醫藥適宜技術”,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開展140項民族醫藥適宜技術篩選研究工作。開展基層中醫藥民族醫藥適宜技術推廣能力建設。民族地區省級中醫藥、民族醫藥管理部門根據當地實際,遴選民族醫藥適宜技術納入本地區基層常見病多發病中醫藥、民族醫藥適宜技術推廣項目目錄,編寫民族醫藥適宜技術手冊,分類分層推廣民族醫藥適宜技術”,格外令諸國本興奮。在他看來,西、中醫學習和了解更多的民族醫藥,不僅僅有利于民族藥的發展,也有助于推動中、西醫藥的創新。
民族藥標準構建
“我們一直在呼吁,針對民族藥,要建立符合其自身規律的標準。”諸國本表示。
而在《方案》中,民族藥的標準化建設被格外重視。方案強調,將民族藥國家藥品標準提高工作作為國家藥品標準提高行動計劃的重點工作之一,分批對衛生部頒布的藏藥、蒙藥、維藥標準進行修訂和提高;完成300種藏藥、蒙藥、維藥及藥材標準的提高工作;指導民族地區建立和完善民族藥藥材標準,制定和修訂體現民族藥特色的炮制規范;鼓勵和引導民族藥生產企業和研究機構積極開展民族藥標準研究提高工作。
有業內專家指出,上述措施對民族藥企業或是不小的壓力,將推動產業變局。
對此,雷菊芳表示:“這些要求對企業來說當然有壓力,但也是民族醫藥在新時期健康生存、尋求發展、有所突破和創新的必經之路,我們必須積極參與、努力提升,進而獲得產業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外延空間。
產業變局是有可能的,變化和整合是方向和必然。”
事實上,關于民族藥標準構建,地方已有所嘗試。此前針對云南省中成藥、民族藥及地方習用藥材無法定標準,以及與國家標準“同物異名”、“同名異物”的問題,云南省食品藥品監管局于2005年開始進行研究,并在公布《云南省中藥材標準》和《云南省中藥飲片標準》的基礎上,目前已經正式頒布了50種彝族藥標準和54種傣族藥標準,其中5種已納入2010版國家藥典標準。
除了標準,諸國本表示民族藥人才的培養也是工作難點之一,他建議要給與相關人士更多的執業和實操機會,應將民族藥人才的教育作為一個特殊的領域進行長遠規劃,并加強基層醫生的培訓等。
“最大的困難還是在于政策落地,在于政府及監管部門的認同和行動。我們希望這個方案能落實到各省區的‘十二五’規劃綱要中。”雷菊芳呼吁。更有企業人士指出,“《方案》落地之日,就是民族藥產業突破之時”。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