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8 0:00:00 來源:
未知
】“我們希望以血液制品作為主導、支點,在做大做強血液制品的前提下,做一個生物醫藥行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
風險與管理是相對的,管理到位風險就退,管理倒退風險就進位。對于血液制品行業來說,只要規范管理,我認為是一點風險都沒有。
其實,只要把企業做好,上市只是一個方面;把公司做好了,上市這個事情自然就會達成。
關于并購,我們有這樣的想法,對行業內和上下游的一些企業都有一些并購的計劃,像采漿耗材、血液診斷試劑,不過我們會非常審慎。
血液制品行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戰略性的行業。大的自然災害、戰爭,都離不開血液制品。但是,臨床上很多人用藥還依靠進口,這是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人貴述己而不自詡”,這是哲學家大衛·休謨在他自傳開頭說的第一句話。用這句話來概括徐建新再貼切不過。
徐建新是江西博雅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在與其短短兩個小時的交談過程中,徐建新的神態和語氣中令人感受最為強烈的,是那種似乎隨時保持清醒淡定的態度,稍顯強勢的個性,以及對血液制品行業的深刻理解。
他事先把本報采訪提綱上的問題“過濾”了一遍,表示想談談對這個行業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博雅生物的企業故事。
1987年,徐建新從江西中醫學院藥學系畢業,進入藥政、藥檢部門工作。徐建新發現,生物制藥是一個市場前景很看好的朝陽產業。1996年,他毅然放棄了舒適的衛生行政管理工作,調入江西博雅生物制藥有限公司。
博雅生物成立于1993年,由江西省衛生廳、撫州地區衛生局和撫州市衛生局組成。2001年改制成股份有限公司,后又經歷幾次股權變更。目前是江西省唯一一家經國家認定的血液制品定點生產單位,現有白蛋白類、免疫球蛋白類、凝血因子類等3大類7個品種21個規格系列產品,是血液制品行業中品種、規格較全的少數幾家企業之一。
1998年,徐建新擔任總經理期間,組織博雅生物GMP認證工作,從廠房、設備技術改造到人員培訓,建章立制,他一絲不茍地抓,扎扎實實地干,使博雅生物在當時全國血液制品行業中第二個通過國家認證,率先拿到GMP證書。
經過幾年對市場的觀察和認真分析,2005年,徐建新果斷地提出了幾大營銷改革策略,使博雅生物的血液制品在市場上站穩了腳跟,并且達到了全國同行業中上水平。
“血液制品行業經歷了政府辦階段、股份制改革階段后,自2006年國家九部委頒發《關于單采血漿站轉制的工作方案》之后,就從原料的整合開始,進入了整合階段。”徐建新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全球血液制品市場容量已經達到100億美元,全球血漿處理能力超過30000噸;最大的消費市場為北美地區,占40%的市場容量,其他地區,歐洲占30%、亞洲占20%左右;品種銷售金額最大的是靜注人免疫球蛋白,占40%以上,白蛋白和凝血Ⅷ因子各占13%左右。
在國內血漿供應量方面,由于2006年國家對采漿站進行改制,2007和2008兩年血漿供應量下降到了最低點的2500噸左右,但到了2009年以后,各企業加大了建設力度,國內血漿供應總量已經回歸到約3600噸的水平,進口白蛋白增長也已經到了平臺期。
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徐建新帶領的博雅生物將通過三條路徑——加強質量管理、應用新技術、加大研發力度,先做好“產業內的事情”,然后才是企業上市的考慮,形成資本與產業最有效的結合。
[對話]
每份血漿都經嚴格檢查
《醫藥經濟報》:血液制品行業的市場前景怎么樣?同時,它是個受原料限制比較大的行業,請問這會對博雅生物的發展造成困擾嗎?
徐建新:這里有一組數據,白蛋白的用量在國內人均達到0.07克;在歐美市場,人均達到0.3克,差距很大。靜注人免疫球蛋白,發達國家人均達到0.13克;我國人均達到0.007克。可見,這個市場是巨大的。
原料問題,大家都認為它會受到限制,其實這個觀念是不對的。就我們國家來說,衛生部是鼓勵你(企業)去開發的,而不是限制這個產業。支持你(企業)去建立原料基地,建立單采血漿站,但是它有個門檻,要符合它的標準。具體的門檻就是申報設立新單采血漿站的生產企業必須具有生產三大類(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類)6個以上產品的能力,博雅生物符合這個要求,有白蛋白、免疫蛋白、纖維蛋白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等3大類7個產品。全國符合這個要求的企業不是很多,而只要符合衛生部規定和各省規劃就可以建立原料基地。博雅生物正好符合這個條件,所以原料問題,在規范管理、積極努力的前提下,對博雅生物來講是個機會。原料這一塊我是非常有信心的。
《醫藥經濟報》:血液制品是高風險品種,同時也意味著嚴格的質量管理,博雅生物從源頭開始如何保障質量?
徐建新:我一直認為血液制品是高風險品種的這個提法值得商榷,應該是高科技、高標準的品種。從品種本身來講,由于血液制品源自健康人血漿,不像其他異種蛋白那樣容易產生過敏。血液制品風險的主要成因是管理不規范,如果管理存在盲點,可能出現經血液傳播的疾病。風險與管理是相對的,管理到位風險就退,管理倒退風險就進位。對于血液制品行業來說,只要規范管理,我認為是一點風險都沒有。
對原料的質量控制,博雅生物是非常嚴格的。博雅建立時間長,對單采血漿站的管理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們的質量管理核心是從源頭供漿者開始控制,供血漿者的招募非常嚴格,要通過公安機關的身份核對和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核發《供血漿證》,確保供血漿者為采漿區域內的常住人群。供漿過程中,采用虹膜儀、指紋儀雙識別系統,保證供漿者的身份真實性。同時,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對供漿者進行健康征詢、體檢和病毒檢測,每位供血漿者都是在獨立狀況下使用單采血漿機、一次性無菌采集耗材,在密閉環境中進行血漿采集。血漿采集完畢后,馬上于零下45度速凍并置于零下20度以下保存,保證了原料血漿的質量。
其次,人們認為血液制品是高風險品種,是因為人們常常把供血漿貼上“賣血”的標簽,對供血漿不了解。
其實單采血漿站采集原料血漿和血站采集全血的意義是相同的,都是為民眾醫療服務需求而設置的,血站和單采血漿站都是國家采供血機構,都會受到衛生行政管理部門的嚴格監督。
生產成本當中,血漿的成本是最大的。因為它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必須實行嚴格的控制。每份血漿除了單采血漿站的檢驗外,血漿到血液制品生產企業后,還有一系列的檢驗。這是嚴格按照衛生部《單采血漿站質量管理規范》和《血液制品管理條例》來做的。從1997年下半年開始,衛生部統一機器采集血漿之后,中國就沒有發現因采漿傳播疾病的案例。因為機采實行的是一人一套無菌采集耗材,不會發生交叉感染。這方面國家投入大,各個企業投資也大。所以說,采漿是非常安全的。另一方面,我國的采漿技術應該講已經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最開始引進的全是美國百特和美國血液技術公司的機器和耗材,現在已經完全國產化,這方面是非常安全的。
血制品行業應受保護
《醫藥經濟報》:國內的血液制品行業與國外血液制品行業存有較大差距,能夠開發的產品類別遠遠少于美國,這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博雅生物的研發規劃是什么?
徐建新:國外血制品行業之所以做得好是因為血漿綜合利用率非常高,能夠從原料血漿中提取22~24個產品,但中國通常情況下是7~9個,少的只有3~4個。在產品結構上,國內以白蛋白為主,白蛋白占了血液制品市場銷售額的60%以上,但國外是以球蛋白、凝血因子類產品為主,白蛋白只占25%。
研發這塊我們有很多思路。博雅的研發一直是不錯的,我們的技術中心是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博雅生物現有的產品都是靠自主研發出來的。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著力于研發平臺的建立及原料血漿的綜合利用。
第一,建立一個產學研中心,打造血液制品及其他生物制品的研發平臺。對此,我們已經和國內多家知名院校和研發機構達成一些共同意向,也向省里有關部門做了匯報。我們將把研發中心放到老廠去,那邊所有的設施都是齊備的,只要進行適度的改造,引進高精尖人才,構建專業隊伍,就會很快打造成一個水平非常高的研發中心。研發中心要按國家藥監局GLP標準來打造。第二,我們要加大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類的研發力度,目前立項啟動的已經有幾個品種,在申報和研究中的有凝血酶復合物、凝血因子Ⅷ等。同時,我們正在介入重組凝血因子類產品的研發,這是血液制品發展的另一渠道。
《醫藥經濟報》:生物制藥產業目前是國家“十二五”規劃重點發展的戰略產業之一,血液制品作為生物制藥的分支,目前行業集中度不高,同時國產的血液制品價格也偏低,供應時有短缺,對于發展血液制品產業,你有什么建議?
徐建新:對于國產血液制品的價格,我建議應該走市場化的道路。現在血漿的成本價太高了,最早血漿的價格才是十幾萬元一噸,后面機采就提到二三十萬一噸,現在已經達到七八十萬一噸。
血液制品行業應該是一個民族工業,國家應該好好保護它。血液制品行業是非常重要的,是一個戰略性的行業。大的自然災害、戰爭,都離不開血液制品。但是,臨床上很多人用藥還依靠進口,這是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
上市只是手段
《醫藥經濟報》:現在資本市場對生物制藥行業很感興趣,血液制品上市公司的股市表現一直也不錯,博雅生物多年前就已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在2007年引進了風險投資商深圳高特佳創投,于近期提出了上市目標。
博雅生物的上市計劃是怎么樣的?在產業整合的環境下有沒有想過并購一些小企業?
徐建新:我們對上市的理解是這樣的,上市不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只是一個手段。上市主要是融資,目的是更好更快地發展企業。所以,應該先把自己的內功練好。我們企業做了那么久,不是那種剛建的企業,現在大家都希望走得平穩一些。其實,只要把企業做好,上市只是一個方面;把公司做好了,上市這個事情自然就會達成。
關于并購,我們有這樣的想法,對行業內和上下游的一些企業都有一些并購的計劃,像采漿耗材、血液診斷試劑,不過我們會非常審慎。并購的前提是我們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我們的新廠在2010年1月拿到國家的GMP證書,設計規模是投漿500噸,建設的標準是歐盟的標準,而新版GMP也是參照歐盟標準,就不擔心滯后了,這是我們的一個優勢。所以,如果新版GMP出臺,對我們來說又是一個機會。
《醫藥經濟報》:那什么是博雅生物長期的發展目標?什么是公司長期的定位?
徐建新:可以說,我們在認真做好血液制品的同時,也關注生物醫藥相關的一些東西,以及基因工程的凝血因子。我們希望以血液制品作為主導、作為支點,在做大做強血液制品的前提下,做一個在生物醫藥行業有影響的企業。生物醫藥領域中的基因工程、疫苗、診斷試劑,我們都會涉及到,還包括微生態一些藥物。我們對一些疫苗的關注,是與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結合起來的,像乙肝、狂犬、破傷風,我們做大的空間也比較大。因此企業上市融資也是為了發展新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