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3/9 0:00:00 來源:
未知
醫藥健康行業可能是傳播行業最不受寵的一個。由于法規的嚴厲,它注定了無法像其他行業一樣光彩照人。然而,隨著人們對于生命的更高追求,以及互聯網對人們觀念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傳播公司開始重視醫藥健康領域,希望其成為收入增長的來源之一。
所有的傳播公司,從最大的廣告集團WPP,到稍小規模的Huntsworth和Creston公司,都成立了醫藥健康傳播部門。根據IMS Health的分析,自2002年起,全球醫藥市場總額翻了一倍,已經超過了每年5千億美元。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進行,醫藥市場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在英國,由衛生部長Andrew Lansley推行的基礎計劃規定,如果病人需要藥品或醫療設備,則必須到NHS(英國全民健康服務體系)的基礎醫療體系(PCT)購買,如今這項零售任務外科門診的醫生即可完成。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奧巴馬最近頒布了醫療體制改革,這將為3000萬美國人的醫療保險費用買單。
“盡管奧巴馬的醫改政策與英國醫生的零售授權改革不盡相同,但他們都為醫藥產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令人興奮的是,這對傳播行業來說也將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Creston的執行主席Don Elgie說,“2010年,公司醫藥健康部的收入占總收入的24%,而前一年則僅為14%。因此,我可以預期,在接下來的幾年里,我們在醫藥健康領域的收入將每年增加10%,至少在英國和美國可以實現這一目標。”
此外,Numis Securities(證券代理商)在一份對媒體行業的調研報告中稱,一些國家正在高速發展,如印度和中國,其GDP也正逐漸的向西方國家靠攏,這將迅速提高全球對醫藥行業的需求。
具體到中國,大量醫改資金用于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并承擔更大比例的醫療衛生費用。中國領先的健康教育和傳播顧問公司凌科信認為:作為人口和經濟大國,中國的醫療衛生改革也將為醫藥產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機會,并將成為促進醫藥健康傳播的推動力。
中國衛生部衛生經濟研究所相關研究部門曾發布數據稱:2010年及未來五年中國內地的醫療消費預計將以每年百分之十一的速度攀升。這也驗證了凌科信及中國醫療健康傳播機構對未來市場的預期。
凌科信總經理蘭莉女士指出,除政策和政府扶持以外,還應注意中國醫藥行業的變遷。隨著醫療改革不斷深入,中國醫藥行業也進入3.0時代。與傳統的1.0和2.0時代不同,患者和支付方扮演越來越重要的決策,成為行業的核心。同時,患者主動性正在被不斷強化。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信息在互聯網上變得更加“易得”和“易懂”,而網友已經越來越習慣利用各種渠道獲得需要的保健、疾病預防和治療的信息。這些,都為中國的醫療健康傳播行業打開了結構調整和發展之門,并成為促進繁榮的“春風”。
“我們看到,醫藥健康傳播行業正在經歷結構式增長。”Numis說,他同時還指出其他行業,如廣告業,則將面臨長期的壓力。
患者與醫生之間的關系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而互聯網則是這些變化的最大驅動力。患者們現在可以在網上了解自己的病情,或通過社會媒體分享他們的經歷,或者向其醫生要求使用某種藥物。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轉向互聯網,為他們的健康問題尋求答案和幫助”,Huntsworth執行主席Lord Chadlington說。
在美國,醫療健康的數字化應用已經在電腦、手機等設備上實現,并且通過互聯網等移動網絡被醫療機構、醫生、患者、消費者接受和使用。在H1N1等病毒一觸即發之計,微博、IPHONE應用都已經深入疾病預防和公眾知識普及的“前沿陣地”,成為數字化醫療應用的成功嘗試。基于IPHONE/Android/BlackBerry三大主流智能手機系統的數字化應用,也已經成為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的“貼身醫師”。近日FDA通過針對IPHONE和IPAD用于臨床的批準,這也標志著數字化醫療應用將迎來政策開放帶來的“蓬勃發展”。
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雖然對于數字化醫療應用的嘗試稍晚一步。但是,隨著互聯網、移動網絡覆蓋人群的擴大和網絡行為的普及,數字化醫療也已經成為必然的趨勢。這一點在中國等快速發展的新興國家中,表現尤其明顯。凌科信總經理蘭莉女士曾指出:數字化是科技進步、醫療改革、患者覺醒等多方面誘因促成的近在眼前的趨勢。這是任何從業者都應該看到并且充分利用的。
但是,一些國家卻設置法規以嚴厲約束制藥公司與患者的網上交流。以英國為例,ABPI(英國制藥協會聯盟)規定,禁止制藥廠商與消費者之間的直接對話。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信息交換不暢:消費者會面臨問題,而醫藥行業卻受制于法規約束只能緘口。業內人士預計,這種情況遲早是要改變的。在Creston最近的一項調研中指出,80%的健康護理專家認為,ABPI的法規對網絡營銷傳播缺乏明確的指示。
由于這項規定的存在,醫藥公司目前迫切需要PR、宣傳活動、咨詢和網站的幫助,同時還要制定應急策略(制定藥物危機應對策略)。其中,公眾對整形手術和營養類藥物,如維他命的關注度是最高的。
盡管消費者如此關注,市場營銷對健康專家來說卻并不輕松,尤其是處方藥高昂的宣傳和推銷費用,需要大筆的資金支持。對于藥廠來說,完成新藥研制需要數十年時間,還要以被限制的價格上市銷售,而且銷售時間是有限的,大概只有12年。緊隨其后的是專利到期問題,以及廉價仿制藥的激烈競爭。輝瑞的膽固醇治療藥物立普妥是世界暢銷藥,但它的專利也將在未來幾年內到期。
專利藥物的市場營銷對于代理商來說,回報是非常豐厚的,由于他們需要雇傭專家,有時候需要雇傭具有雙學位的專家或自然科學和藥物學博士,因此他們的收費也是很高的。
當然,制藥公司對代理商的需要也提高了,因為他們砍掉了自己的銷售隊伍。以前,這些銷售隊伍單獨走出去和醫院或診所直接對話,現在,取而代之的是網上售藥。同時他們還需要營銷支持,這種支持在醫藥圈稱為電子零售。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欣欣向榮的行業”,Chadlington說,隨著醫生外科門診對于藥物采購的控制,該行業將會越來越繁榮,而制藥公司也需要更加本地化的市場營銷。
正如凌科信總經理蘭莉女士曾經說過的:患者的主動意識,將匯成對醫療信息的龐大需求,也將成為醫療傳播行業發展的推動力。而各國醫療改革的深入和不斷增加的對醫療行業的投入,也將促進醫療行業的結構性發展。加之數字技術、移動互聯網等科技進步,都將為醫療傳播發展創造了時代條件。我們正在迎接這樣的大發展大變革,這是從業人員普遍的共識和希望。
(責任編輯:金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