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饅頭出 爐 誰之錯
4月11日,媒體對上海華聯等超市涉嫌銷售染色饅頭的事件進行了報道,稱上海盛祿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以下簡稱“盛祿”)涉嫌將白面染色制成饅頭在上海華聯等多家超市銷售。報道同時稱,“盛祿”還有更改饅頭生產日期、隨意添加防腐劑和甜蜜素等行為。
針對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的嚴峻形勢,記者看到某網友在微博上這樣調侃道:早起,買根用地溝油炸的油條,切一個用蘇丹紅腌制的咸蛋,沖一杯含有三聚氰氨的牛奶,最后再吃個染色饅頭。中午,在食堂點一盤富含農藥的韭菜,啃一根帶有瘦肉精的雙匯火腿腸,來碗翻新陳米飯,泡壺香精茶葉。下班,清蒸一條避孕藥魚,爆炒一盤尿素豆芽,開瓶甲醇酒。
面對消費者的擔憂,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程宣輝坦言,目前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的主要原因是,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門檻低,企業的規模較小,出于市場競爭的需要,其生產的食品就要刻意迎合廣大消費者的口感、觀感,這些食品生產企業技術力量薄弱,對食品添加劑的應用比較隨意,從而引發各種食品安全問題。
染色饅頭中違規添加的檸檬黃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自從2006年發生用蘇丹紅生產“紅心鴨蛋”事件后,消費者從心理上將食品添加劑列入了“黑名單”。
其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的主體不是食品添加劑本身,而是食品生產制造者對食品添加劑的濫用。”程宣輝說。
程宣輝認為,食品添加劑只要在國家標準范圍內添加是合法的、安全的,但是由于一些企業在生產過程中隨意使用食品添加劑,再加上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對食品添加劑的抽檢范圍較窄,難以對遍布我國城鄉的中小企業進行監管,從而導致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頻發。
膽大的違法者
按照媒體對上海華聯等超市大量出售添加色素“玉米饅頭”事件的報道,記者不禁要問,盛祿公司生產的饅頭中添加了哪些食品添加劑,其非法添加的食品添加劑違反了我國哪些法律法規?于是記者將媒體報道中盛祿公司生產饅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與國家相關標準進行了對比,對比情況如下:
1. 媒體報道內容:饅頭標簽上標注的食品添加劑是維生素C,但實際上上海盛祿公司添加的是甜蜜素和防腐劑山梨酸鉀。
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發酵面制品可以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中沒有山梨酸鉀。
2. 媒體報道內容:工人稱以前做饅頭都放糖精,現在用甜蜜素代替糖精,并表示,添加甜蜜素的劑量可以少一點。記者發現,工人們在添加各種添加劑時非常隨意,完全是按照自己的經驗,想添加多少就添加多少。
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允許添加甜蜜素的食品種類是烘焙/炒制堅果與籽類,并不包含發酵面制品。
3. 媒體報道內容:記者在生產車間內看到,在制作玉米饅頭時,工人把回收來的白饅頭、玉米饅頭倒進和面機里,并往兩臺機器里分別倒了一碗玉米面,隨后他又拿出一罐橘紅色的粉末,挖兩勺倒進了和面機。記者看到,這是一種叫檸檬黃的著色劑,把這種著色劑加在活面機里,白面就可以變成玉米面的顏色。兩袋足有100斤的白面、一小碗兒玉米面,再加上這種叫檸檬黃的著色劑和超市退回的饅頭,白面被染成黃色,漂亮的淡黃色“玉米饅頭”就出爐了。
根據我國《食品添加劑使用衛生標準》規定,可以添加檸檬黃的食品種類包括果汁飲料、碳酸飲料、糖果等食物,但用量有嚴格限制,最大使用量為0.10g/kg。可使用該色素的食品中并不包括發酵面制品。
迷茫的監管路
“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干嘛去了,為何不將饅頭列入日常監管范圍之內?為何不加大對饅頭的檢驗檢測力度?”北京市消費者黃彤說。
對此,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綜合檢測中心副主任仲維科表示,對于檢驗中心而言,檢測檸檬黃等食品添加劑是一項非常簡單的項目,例如在點心類加工食品中,這些食品添加劑都屬于常規檢測項目。“但是誰也想不到饅頭生產企業會在生產饅頭過程中使用食品添加劑,這一點真是誰也沒有料到。”仲維科說,就像孩子成長一樣,食品的相關檢測標準也是在逐步完善和成長過程中;一個小孩子隨著他的成長環境的變化、見識的增多,你無法預測他將來是否會犯罪。
同樣的道理,在當初制定饅頭檢測項目時,誰也沒有想到會有人在我們吃了上千年的饅頭里加入色素。“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食品生產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增加銷售利潤,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一些超越常識的非法物質。”仲維科說。
此次發生在上海的食品安全事件,對各級食品生產、檢驗、監管部門有哪些啟示?
仲維科表示,對于包裝食品來說,大多數食品都有相關的產品標準,這些食品在出廠前,其產品標準內容均印制在外包裝上。然而,饅頭、大餅、花卷這些消費量大的傳統食品卻不是包裝類食品,包括街頭前店后場自制熟食、小吃等各種餐飲食品,均沒有產品質量標準。加多少玉米才叫做合格的玉米饅頭?迄今為止沒有相關標準可以遵循。這就造成一個法規的空白,這么大的一個行業,事關老百姓一日三餐飲食安全,卻沒有相關標準和規范。這是我們需要反思的第一點。
反思的第二點是,食品添加劑的正規用量都很小,國家對其使用量都有嚴格限定,但是我國現存的小型食品生產企業、作坊的管理水平比較低,其從業人員很難把握投放食品添加劑的精確數量。餐飲食品提供單位和食品生產小作坊如果“愛”上了食品添加劑,其用量超標、混合不勻、使用品種不合適的可能性很大。這就要求監管部門創新監管,確保小型食品生產企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劑。
反思的第三點是,退一萬步說,即便盛祿公司生產的假玉米饅頭中使用的食品添加劑衛生質量合格,其添加量也不超標,但是這種亂用食品添加劑的行為仍然有很大的社會危害。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一般情況下誰會去超市購買含有玉米的粗糧類面食?肯定是那些關注自身健康的人,其中很多人都是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他們聽了醫生和營養師的忠告,決心從今往后多吃粗糧,于是把白面饅頭換成玉米面饅頭。但事實是,他們買到的是染色加香精的白面饅頭,一日三餐吃的“玉米面”饅頭中吸收不到玉米特有的營養,他們餐后血糖沒有得到有效改善,他們健康生活的行動被欺騙了!
仲維科認為,這次發生在上海的饅頭事件只是目前我國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冰山一角。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多地在超市采購主食和熟食,越來越多地在餐飲提供單位就餐,如果相關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不能及時對非包裝食品和餐飲食品進行有效的規范管理,如果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加強自律,我們一日三餐的食品安全很難得到保障。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