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公布的2010年年報看,醫藥流通企業增長勢頭普遍良好。其中,國藥股份2010年實現收入59.18億元,同比增長13.93%;利潤總額3.99億元,同比增長35.08%.上海醫藥完成重組后的首份年報也顯示,其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扣除聯華超市股權出售獲得一次性收益)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67%、35.22%和46.15%。
醫藥流通大鱷市場份額上升 業績較好
2011/4/21/15:3來源:醫藥經濟報作者:唐學良
從目前已公布的2010年年報看,醫藥流通企業增長勢頭普遍良好。其中,國藥股份2010年實現收入59.18億元,同比增長13.93%;利潤總額3.99億元,同比增長35.08%.上海醫藥完成重組后的首份年報也顯示,其營業收入、營業利潤(扣除聯華超市股權出售獲得一次性收益)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9.67%、35.22%和46.15%。
在醫藥制造業穩步增長、新醫改帶來市場擴容以及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的背景下,我國醫藥流通市場總量呈現出穩定增長態勢,這也是醫藥流通企業的增長動力所在。西部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預計隨著新醫改的不斷深入和第三終端市場的發展,我國醫藥流通市場規模將以10%左右的增速持續增長,發展空間值得期待。
業績符合預期
國藥、上藥、華潤等全國性和地方性醫藥流通巨頭陸續發布了2010年年報。整體來看,去年醫藥流通企業業績較好,基本符合市場預期。
國藥股份年報顯示,2010年,公司實現收入59.18億元,同比增長13.93%;利潤總額3.99億元,同比增長35.0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3.1億元,同比增長36.81%.其中,商業收入57億元,增長13.76%,毛利率8.19%,減少0.12%;工業收入1.6億元,增加21.6%,毛利率40.81%,減少1.23%;倉儲物流收入8589萬元,增長10.42%,毛利率32.42%,增長0.53%.
中投證券研究報告指出,醫院純銷、特色工業將是國藥股份的快速增長極,總經總代和麻藥業務仍將維持穩定增長。國藥股份未來在醫藥商業方面將做大做強純銷業務、做深做透麻藥特色流通領域、利用好醫藥進口保稅平臺加強醫藥分銷總經總代業務;在工業方面,以國瑞為平臺做好特色制藥工業。
據了解,通過內生增長和外部收購迅速發展,國藥的醫藥分銷收入達到648億元。目前,國藥的分銷網絡覆蓋中國29個省、市、自治區,同比增加6個地區,覆蓋中國133個城市(包括市、省會和其他地級市),占中國333個城市(地級市或以上)中的40%.申銀萬國研究報告指出,中國醫藥分銷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國藥作為龍頭企業將受益,未來國藥控股將會繼續通過內生增長和外部收購擴張其分銷網絡。
上海醫藥也于日前交出了完成重組后的首份年度答卷。2010年,上海醫藥實現營業收入374.11億元(未含托管的抗生素業務,下同),同比增長19.67%;實現營業利潤20.77億元,增長35.22%.其中,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68億元,同比增長46.15%(扣除出售聯華超市股權獲得的收益3.63億元)。醫藥分銷與零售業務實現銷售收入290.95億元,同此增長22.95%,毛利率達到8.57%,利潤率則減少0.28%.
對于上海醫藥2010年的業績,多數券商認為基本符合預期。中投證券指出,上藥2011年的首要動作是完成H股的發行,H股融資后的新上藥將更加有資本和競爭力在工業和商業領域進行進一步的擴張。
而地方性龍頭南京醫藥亦值得關注,雖然其預計2010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2009年下降50%以上,卻仍被多數券商看好。西部證券研究報告指出,南京醫藥在江蘇、安徽和福建三省具有較高的市場份額,其特色業務“藥房托管”正積極布局全國,藥事服務規模不斷擴大,其子公司南京同仁堂同樣增長明確。在醫藥流通業兼并重組的大形勢下,其作為我國第四大醫藥流通企業,市值小、業績彈性大,具有較大并購價值。此外,進軍中藥材領域將為公司帶來新利潤增長,公司業績存在超預期可能。
雖然經過近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醫藥流通重點企業的業績增長良好,盈利能力也有所增強,但目前醫藥流通行業仍存在行業進入壁壘不高,集中度仍處于較低水平的狀態,國內市場占有率前三位的流通企業市場份額總計為20%左右,遠低于發達國家的70%,行業凈利潤率也僅在1%左右。因此,提高行業集中度,發展區域性、全國性龍頭企業成為目前我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的重點。
長牛子行業
近年來,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受惠于行業整合,市場份額呈現上升趨勢,市場集中度也在不斷提升。為進一步提高行業集中度,即將出臺的醫藥流通“十二五”規劃將鎖定以下目標:培育兩三家千億元級企業寡頭,20家百億元級企業。
該規劃的推行將進一步加快我國醫藥流通業的兼并重組速度,促進我國醫藥流通行業健康快速發展。專家預計到“十二五”末,我國醫藥流通市場的總規模將達到9000億元,醫藥流通企業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未來10年我國醫藥流通市場將步入快速整合階段。
而目前醫藥流通領域第一輪洗牌基本完成:2010年隨著華潤成功拿下北藥、上藥花巨資拿下中信醫藥、國藥香港上市、九州通A股上市,國藥、華潤、上藥、九州通競爭白熱化。進入醫藥流通百強榜的其他企業也展開了一系列競爭:如華南地區醫藥龍頭企業廣藥集團,打出振興大南藥的戰略牌;南京醫藥也擴展疆土,并購傳言屢屢傳出。
在政策支持下,醫藥流通變得更有利可圖。東北證券醫藥行業分析師劉林認為,超級商業巨頭大整合后百川歸海,勢必以流通領域為突破口進行其他整合。事實上,目前國藥、上藥、九州通等流通巨頭,已經頻頻向工業領域發起并購,它們可能在“十二五”期間以及以后,構建從原材料、生產以及銷售的全產業鏈王國。
有國外研究機構分析指出,在中國整個醫藥流通行業大洗牌的背景下,中國醫藥流通龍頭企業的總市值超越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世界上市值最大的醫藥流通企業將出現在中國,而中國的世界級大型醫藥企業也有可能最早出現在醫藥流通領域。
但值得注意的是,短期內在藥品價格管理、打擊商業賄賂等政策影響下,醫藥流通仍存在不小風險。西部證券投資顧問王璐指出,從中長期看,行業內兼并重組在政策支持下將為醫藥流通行業帶來新生動力,醫改擴容、消費升級、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出口回暖等也將長期保障醫藥流通市場的快速增長,未來醫藥流通行業發展空間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