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4/27 0:00:00 來源:
未知
醫藥行業一直頗受投資者關注。尤其是近年來,許多“重磅炸彈”藥物專利相繼到期,而上市新藥數量減少,在財政壓力下,鼓勵使用通用名藥又被各國陸續強調,仿制藥的發展潛力已然被嗅覺靈敏的投資者所察覺。然而,醫藥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投資者如何在醫藥行業的轉型中饕餮盛宴?
22日,成都。在第65屆全國
藥品交易會同期舉辦的“2011第三屆中國
醫藥產業投融資高峰論壇——仿制藥國際化和中國機遇”就此議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記者了解到,仿制藥需求的增長為醫藥投資提供了優質的土壤,在數以千計的醫藥
企業中尋找好的投資目標和機會成為關注的焦點。
國際市場誘惑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作為仿制藥大國,如何走向仿制藥強國是當前中國制藥業面臨的一個迫切而現實的命題。有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化學仿制藥市場的規模在400億~500億美元,而國際仿制藥市場規模則接近1500億美元,市場容量遠遠大于國內市場,屬于極為可觀的增量市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我國制劑的出口額僅為11.98億美元,其中外商投資企業占51.9%的比例,而印度2007年的制劑出口額就達到48億美元,且與原料藥出口的比例為74∶26,2009年我國原料藥和制劑的出口比例則為93∶7。
“在全球仿制藥行業面臨變局的今天,國內原料藥企業向仿制藥國際化的產業升級正當其時。”興業證券研究所醫藥分析師王晞認為,盡管一路坎坷多阻,但前景可期。從政策層面講,《關于加快醫藥行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支持國內企業實現制劑出口,而且較高的出口退稅率、在國內
招標中的定價優勢都吸引著國內企業走出去。另外,與歐美國家相比,我國人力成本和其他成本優勢仍然很明顯,與印度等競爭對手相比,基礎建設占優勢,因而在全球仿制藥領域,國內遲早會出現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制藥企業。
事實上,國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依然很艱難。這涉及到海外消費習慣的變化(是否認同中國藥品的品牌)、銷售模式的改變(由原料藥企業的B2B到制劑銷售的B2C)和當地法律
法規等。就此王晞認為,仿制藥出海需經歷兩個階段:初期應以國際合作為主,如海正藥業和西班牙的CINFA公司合作;華海藥業通過原料藥產業升級實現制劑出口;恒瑞醫藥、美羅藥業、華東醫藥、人福醫藥等,利用自身制劑的優勢,將主導的制劑品種逐步出口到歐美,跨越原料藥階段;京新藥業、海翔藥業等則是利用現有原料藥的優勢,在少量品種上實現制劑出口;僅為外企做制劑代工者也在積極尋求海外合作,但最終將回歸自主營銷。
王晞的觀點得到了銀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員王志行的贊同:“長期來看,國內企業的終極目標是通過在海外設立分公司或收購國外企業的方式建立自主的營銷渠道,以實現進軍國際規范市場的路徑。”
投資方向甄選
記者了解到,2010年全球仿制藥市場規模接近1500億美元,未來5年增速仍會保持12.5%左右。與此對應,仿制藥在醫藥行業中占比不斷提升,2003年為11.3%,預計2014年,這一數字將增長到18.6%。
中國醫藥工業研究總院副院長俞雄分析說,仿制藥市場的繁榮原因主要有3點:首先是大量專利紛紛到期,形成仿制藥盛宴的基礎;其次是新藥減少降低了專利藥對仿制藥構成的沖擊;更為重要的是,出于控制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支出的考慮,各國都出臺了支持仿制藥發展的政策。而在中國,首仿及“Me-too”藥都獲得了一定年限的保護。
事實上,龐大的國內市場本身就為仿制藥走出去提供了強大的支撐。王晞舉了一個例子:海正藥業剛募集20多億元資金建設富陽制劑基地,年產70億片的固體制劑車間和3條注射生產線將為海正大規模出口奠定了基礎。尤其是他克莫司膠囊在歐洲的首仿成功,證明了海正在技術上完全具備了開發自主品牌仿制藥的能力,這給未來制劑的出口提供了極高的安全邊際。
“恒瑞走的則是區別于海正的模式。2010年7月,恒瑞的伊立替康注射劑生產線進行了美國FDA認證,這有可能是國內首條通過FDA認證的注射劑生產線。我認為創新藥是恒瑞公司的主要看點,制劑出口能提高估值,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藥品降價帶來的估值和業績上的壓力也不能小視,而且新藥研發的進程低于預期。”王晞分析。
實際上,投資者對生物仿制藥也難掩投資沖動。某證券公司的劉姓負責人告訴記者,未來5年,生物仿制藥市場將會迅速成長,更值得注意的是,歐盟已批準10多種生物仿制藥,包括諾華山德士生產輝瑞研發的生長素Genotropin仿制藥Omnitrope,到2016年,將有250億美元的生物藥失去專利保護。
采訪中記者發現,投資者較為謹慎的是,與化學仿制藥相比,生物仿制藥的開發時間更長,注冊審批更為嚴格,且患者和醫生對其接受度相對較低。王晞認為,醫改釋放醫療消費需求,對藥品市場中性偏暖,再加上產業升級、富裕階層的擴大、人口老齡化帶來的醫療需求,仿制藥增長預期不難判斷。“不過,近期基金持有醫藥股比例在降低值得留意。2010年中報,基金持有的醫藥股占投資市值的比例為9.89%,而到了2010年年報,該占比下降至8.62%,因此,建議近期可關注受政策影響較小的原料藥、仿制藥出口等子行業。”
對此上海復星醫藥集團副總裁、國際部總經理崔志平則認為,從國際醫藥市場來看,新上市的全新化合物緩釋或緩釋加即釋的比例越來越高,搶仿項目中的緩釋藥物也在增加。目前,這類制劑在全球銷售達到100多億美元,且每年仍以20%的比例在迅速增長。“中國的口服緩釋控釋制劑比重相當低,這就決定了國內市場對高質量的長效口服緩釋控釋制劑的需求巨大,非常具有投資前景。”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