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9/19 0:00:00 來源:
未知
家人從未購買
醫院的嬰兒衣物、紙尿褲等用品,但醫院卻“強行”將售價300多元的“待產包”賣給了他們。妻子分娩前,全家總動員準備的各種寶寶用品,竟沒派上用場。
“待產包”即包括新生兒小衣物、小包被、紙尿褲等在內的母嬰用品包。不同醫院,待產包內物品不同,價格亦不同。
近日記者在多家醫院調查發現,新生兒家長需購買“待產包”的現象在多家醫院均存在。此外,“待產包”內無用武之地的產品被指有加價之嫌。
對此,北京市衛生局有關人員表示,“待產包”并非規定的醫療服務收費項目必備物品,目前,衛生部門已就此事展開調查。
產婦遭遇“被購買”
今年6月,劉先生一家開始著手置辦嬰兒用品。那時,距離妻子分娩還有兩個月時間。“就怕到時候來不及。”劉先生說。
細心的劉先生上網查閱了很多信息,從小孩手帕、背心、小褲衩、小帽子,到奶瓶、奶粉、尿不濕,甚至連新媽媽的護理帶、產婦衛生用品等,都準備了好幾套。
8月中旬,妻子出現臨產癥狀,隨即被送往中日友好醫院產科,而后產下一子。
兒子從產房被抱出來時,已被穿戴一新。護士告知劉先生,要繳納352元的待產包費用。
隨后,劉先生向院方提出,家里已準備好小衣物,不想再購買醫院的待產包。然而,院方告訴劉先生,家長準備的嬰兒用品都不能帶入手術室內,需要使用醫院專門為產婦和嬰兒準備的統一用品。此外,劉先生的寶寶從產房穿出來的小衣服和抱被都是產包里的,“包已經打開,不能不交錢”。
無獨有偶,陳先生兒子在北京醫院出生,同樣也有“被購買”待產包的經歷。陳先生說,雖然包括自己在內的多個家長都有所準備,醫院還是在沒有征得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就為寶寶使用了“大禮包”的產品。但大家都沉浸在為人母為人父的喜悅里,很少有人為這300多塊錢較真,“讓交錢我們就交錢了,沒有不買的”。
所有醫院賣待產包
記者走訪了十多家三甲醫院和區縣婦幼
保健院,幾乎所有醫院都有此待產包服務。
不同的是,各醫院待產包價格不等,從100多至400多不等。價格不同,物品也不盡相同,除了嬰兒小衣服、睡袋、尿布和媽媽的喂奶衫在內的基本物品外,有的醫院產包內還有嬰兒潤膚油、手套、腳套和小枕頭,其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
為了方便準爸爸準媽媽們準備嬰兒用品,有熱心網友搜羅了京城各大醫院的待產包內容和價格,發布在相關論壇里。有一帖子公布了京城32家醫院產科的待產包情況:“海淀婦幼220元,包括兩件哺乳衫、兩個嬰兒睡袋、一床嬰兒小褥子、小被子,2包強生濕紙巾、1包菲比尿不濕、1包大號成人醫用墊、2包小號成人醫用墊、1包超大衛生巾;同仁醫院產包:5件嬰兒和尚服、3個包巾、1個厚抱被、一個薄抱被、一個棉睡袋、2袋35片NB好奇紙尿褲、一包寶貝可愛80片濕巾、2件哺乳衣、一副小手套。”
一家知名三甲醫院婦產科護士長坦言,醫院提供的待產包價格為440多元,其中既有根據季節不同而厚度不同的睡袋,也有喂奶衫、產帽、嬰兒帽、小被子、沐浴露、潤膚油、濕巾、喂奶輔助器、好奇紙尿褲十多樣東西,“算是應有盡有了吧,用不完還可以帶回去”。
對于醫院的此種“大禮包”,部分家長不愿買單。劉先生和陳先生持相同觀點,他們覺得既然自己準備了干凈舒適的小衣物,就沒必要重復購買。還有的新媽媽覺得產包內的部分產品根本沒用,“比如小襪子、小帽子我們就沒用上,寶寶腦袋小,那帽子戴不了,還得到外邊單買”。在北京大學某附屬醫院分娩的羅女士說,新生寶寶后腦勺比較鼓,不太適合枕枕頭,因此產包里枕頭只能當擺設。
“寶寶長得快,幾天就穿不上了,而且順產一般住兩天就可以出院了。”劉先生說,中日友好醫院的產包里除了2件喂奶服、小被子和小枕頭外,光嬰兒和尚服和睡袋就近10件,根本穿不過來。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