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8 0:00:00 來源:
未知
舊
醫療器械經過更換零件等翻新處理、消毒、重新包裝后再次用于臨床,這在全球不少國家的醫院已成為一種慣例。盡管有些國家立法禁止該做法,但多數國家對此既不反對也不贊成。事實上,將舊醫療器械翻新后循環使用,在醫療事業費極度緊張的國家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潮流,即使是在美國這樣經濟發達的國家,其醫院使用“再生醫療器械”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一位教授在今年3月出版的《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院報》上撰文指出:2002年,美國只有25%的醫院使用再生一次性醫械產品,到2009年這一數字已上升為45%,表明有越來越多的美國醫院在使用再生一次性醫療器械產品。目前全美至少有1700~1800家診所經常使用再生一次性醫械產品,這樣一來,可使診所的醫療經費支出降低50%。
該教授還稱,僅使用再生一次性醫械產品,全美醫院每年可節省醫療經費共計13814.2萬美元,減少430萬噸的醫療垃圾(含其包裝在內)。
政府報告肯定安全性
從總體上看,使用再生一次性醫械產品是利大于弊,但這樣對病人來說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對于這一問題,最權威的答復應該是來自美國政府部門的報告。
2009年,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GAO)公布了一份2008年所作的調查報告。報告稱,盡管FDA現行
法規并不鼓勵或提倡醫院使用再生醫械產品,但FDA巡視人員在對一些正在使用或已經使用過再生醫械產品的副作用調查統計表明,事實上,使用再生一次性醫械的副作用例數并不高于使用全新一次性醫械產品。
這份報告客觀地肯定了使用再生醫械產品的安全性。FDA官員承認,只要醫院能將回收一次性醫械產品進行完全徹底消毒滅菌,再生使用也是可行的。FDA當然知道美國有不少州財政情況不佳,下撥衛生事業經費在不斷縮減,醫院方面為維持醫院的日常運作,只能千方百計開源節流,而循環使用再生一次性醫械產品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其次,對于那些并不直接接觸人體且價格非常昂貴的電子診斷
儀器,如CT、MRI、X光機、彩超等,更換關鍵配件后繼續使用更成為
醫院的常態化做法。購買一臺新CT機動輒需要幾十萬美元資金,這對本來就捉襟見肘的中小醫院來說絕非小數字,所以對醫療設備通常都物盡其用。
美國市場上常年銷售有再生一次性醫械產品,包括關節內窺鏡刮削刀片、各種套管、血壓帶、軟組織夾板、夾子和剝離器等。但輸液器、輸液泵和導管等直接接觸靜脈血管的產品則未見再生使用。
非盈利民間組織極力推動
在美國,已有“綠色健康醫療實踐”、“美國心血管病學會”等非盈利民間組織,公開呼吁美國政府要盡量鼓勵醫院使用再生一次性醫械產品,以便節省大量寶貴資金用于更需要的地方,且還能減輕醫療垃圾對環境造成的重大污染及降低醫療經費的支出。
據悉,“美國綠色健康醫療實踐”組織人員從各醫院募集到8000多磅的再生一次性醫械產品運送至索馬里、海地等最不發達國家,無償贈送給當地醫院使用。美國政府有關部門對此舉持默許態度。
美國醫院協會為全美最大醫院民間組織,該協會對下屬醫院使用再生醫械產品的態度也是積極的。美國醫院協會負責人甚至在雜志上撰文批駁“使用再生一次性醫械對病人有害”的觀點。
此外,該協會一位官員最近在雜志上撰文說,所謂一次性醫械產品只能使用一次是不科學的,這些產品在使用過以后,只要清洗徹底再經完全消毒和紫外線滅菌等輔助措施,完全可使其達到新品那樣可靠的安全度,符合FDA規定的有關消毒劑殘留的現行標準,而不存在“殘留消毒劑會隨再生器械的使用進入人體”的危險。
該官員還引用了FDA在2005年公布的一份有關使用醫械后死亡的國內6500多名病人的調查報告,指出沒有一個病人是因使用了再生醫械產品引起的感染而死亡,反而是因醫械內在缺陷引發的副作用而死。據美國心血管病學會的跟蹤,近年來發生的美國醫院14例心血管病手術中,因嚴重感染而死亡的病例中,有13例為器械消毒不嚴所致,另一例為手術器械使用不當所引起。以上14例手術中死亡病例無一例與使用再生器械有關。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