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1/11/26 0:00:00 來源:
未知
公司生產的三重四極桿液質聯用儀,用它只需取幾滴臍帶血,幾分鐘就可以準確診斷33種遺傳病,在藥物創制過程應用廣泛。大平臺建設中,引進了一批像這樣的高端儀器,全省所有有需求的企業、研究院所都可以共享使用。 □王亞楠 徐東 報道
◆閱讀提示醫藥產業是眾所周知的高質產業,從國際經驗看,一個重大新藥的開發成功就可能帶來數百億的利潤。但這樣的誘人前景對國內醫藥企業來說卻似乎總有些遙不可及,其根源就在創新能力的缺乏。山東也不例外,盡管已連年盤踞國內第一醫藥大省的位置,但醫藥產業要實現質的提升,還得從“創新”破題。
□本報記者 王亞楠
本報通訊員 郭懷芳
是什么引來海外領軍人才?
采訪趙忠熙之前,記者對他的歸來很難理解:在美國二十多年,先后加盟于國際前五強的藥企美國默克公司和新型上市藥業美國美達貝斯治療公司,其研究填補了多項空白,研發了3個被譽為“重磅炸藥”――年銷售超過10億美元的國際上市創新藥物,為默克公司所研發的新藥過去10年銷售利潤之和已高達200多億美元,可以說是“功成名就”。
而他現在的名片上印著山東省重大新藥創制中心副主任、山東首批“泰山學者―藥學特聘專家”、國家“千人計劃”特聘教授。
對于趙忠熙來說,“國家變強大了,科研環境變好了,國家開始重視科技創新”,能在這個時候回到母校、回到山東做點事,是“最值得珍惜的機會”。盡管國內的科研環境和國外還有很大差距,但“成就感是完全不同的”!回來這一年多,他感受到了政府對新藥創制的支持,也感受到研發人員的十足干勁,“這會是一個醫藥研發的黃金時代”!
一大批像趙忠熙這樣的海外領軍人才正在重新“端詳”著祖國,他們渴望在祖國的復興中實現更大的價值。領軍人才是創新最關鍵的資源,誰能吸引到他們,誰就能在競爭中搶跑。這也正是我省在建設重大新藥創制平臺時關注的首要問題。
為此,“泰山學者”專門創設了“藥學特聘專家”崗位,目前,在先導化合物發現、藥物質量控制、新藥篩選、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等5個新藥源頭創新關鍵平臺上均設置了崗位,科技、財政等多方資源聚攏,給予每個崗位至少500萬元的專項經費支持,以快速提升我省新藥自主創新和源頭創新能力。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處處長趙友春告訴記者,首批10位藥學特聘專家,海外、省外各5名,都是帶著“任務”上崗的。設崗單位均配備了高水平的創新團隊,在83名科研骨干中,博士11人,正高級職稱22人。
八策連發的背后
“在專項引導下,山東連續出臺了8個政策性文件,推動醫藥創新和產業發展,這在全國都是不多見的”,調研山東重大新藥創制平臺建設情況時,許多專家發出這樣的慨嘆。
從2009年至今,為了組織實施專項和培育新醫藥產業,山東省委、省政府連續出臺了《山東省中藥產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山東省醫藥工業調整振興指導意見》等8個政策性文件。其中,在《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以建設山東重大新藥創制平臺和國家山東創新藥物孵化基地為突破口,舉全省之力,“整合、提升、拓展”,構筑我省重大新藥創制體系和重大新藥成果轉化體系,到2020年,逐步建成運行機制科學、技術鏈與產業化鏈密切銜接、區域相對集中、服務能力完善、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并能夠支撐醫藥產業快速發展的醫藥科技創新體系,形成魯中、半島、魯南新藥產業密集區。
不僅如此,在2010、2011年省人代會上,重大新藥創制平臺連續兩年列入省政府重點建設的科技創新平臺,寫入《山東省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省政府專門成立了“山東省重大新藥平臺建設協調小組”,14個省直相關部門和相關市都大力支持平臺建設。
這么大的政策支持力度,足見決心。而這么大的決心,是因為現實需求之渴切。山東是醫藥大省,醫藥產值連續7年居全國第一,是我國制藥產業發展最具活力的區域,但即使如此,全省一年的藥品銷售收入還不及國外大藥廠一個品種一年的銷售收入,重大新藥創制能力低已成醫藥產業再發展的制約。重大新藥創制平臺被視為今后若干年我國在醫藥研究和產業發展上最關鍵的布局,山東爭取到這一機遇頗為不易,但爭取到平臺的建設只是個開始。
百億投出“最具活力”行業
平臺建設帶來了對醫藥產業創新能力的新一輪大投入。
“十一五”期間,專項支持我省經費3.57億元,帶動全省投入100多億元,重點用于平臺中心區和4個基地建設。明年,總投資12億元、規劃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的平臺濟南中心區和國家創新藥物(濟南)孵化基地即將建成,平臺的聚集度和公共服務能力將進一步增強。
平臺建設的效應則已經開始顯現。在企業層面,依托專項重點培育的20家產業化示范企業呈快速增長之勢,通過新藥創制、大品種改造、關鍵技術突破、質量控制技術提升等培育措施,解熱鎮痛類、抗感染類、心腦血管類、糖尿病類、抗腫瘤類等原料藥及制劑產品走向規模化,成為我國乃至全球重要生產基地。齊魯制藥、瑞陽制藥等16家企業進入醫藥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全國前100位;菏澤步長、東阿阿膠等13家企業進入醫藥工業利潤總額前100位。企業的創新能力提升明顯,去年全省共申請1類新藥臨床研究13個,獲得新藥生產文號3個,取得臨床批件8個,正在開展或已經完成臨床試驗的品種24個。
以專項為紐帶的產學研聯合創新,支撐了醫藥產值連續3年保持高速增長。2010年,全省規模以上醫藥企業761家,銷售收入、利潤和利稅等3項主要經濟指標均居全國首位。醫藥行業營業利稅率為24.95%,明顯高于工業行業的平均水平17.64%,高于輕工、化工、機械、冶金、紡織、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建材等支柱行業,成為山東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行業之一。
◆相關鏈接
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平臺
建設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平臺是我國《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確定的16個科技重大專項之一,旨在通過建立8-10個綜合性創新藥物研究開發技術平臺,為我國新藥研發的持續創新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業內人士認為其布局將引發醫藥研究和產業發展重新洗牌。在實踐過程中,我省抓住產業基礎雄厚的優勢,將創新基礎較好的企業納入其中,一是降低企業的研發成本,二是加強成果轉化的進程。 (亞楠 整理)
◆相關鏈接
泰山學者―藥學特聘專家
我省利用地方知名人才品牌“泰山學者”和優勢政策,創造性地支持國家重大醫藥創制平臺建設。日前,省政府辦公廳正式公布了首批“泰山學者―藥學特聘專家”名單,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山東省重大新藥創制中心副主任趙忠熙等10名專家獲聘,聘期5年。目前第二批特聘專家也已在申報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