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醫保局的修訂思路是,對所有的藥店放開醫保定點資質申請,但條件是醫保定點藥店不能賣非藥品。”廣東老百姓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方原向記者透露。
事實上,成都、武漢、杭州、珠海等地目前已實施類似規定,禁止醫保定點藥店銷售非藥品。業內指出,目前零售藥店行業已整體進入多元化經營時代,叫停醫保藥店非藥品業務,無異于讓新醫改環境下面臨發展低谷的零售藥店行業雪上加霜。
監管部門設立醫保定點藥店,主要是為了方便參保人購藥,目前全國絕大多數城市醫保定點藥店約占城市藥店數量的10%。
不過,由于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社區醫療完善等新醫改政策造成藥店賣藥利潤式微,引發零售藥店行業整體轉向多元化經營,除藥品以外,保健品、化妝品甚至日用品等品類開始進駐藥店,一家藥店就是一家“小超市”。
為避免醫保基金亂用,成都、武漢等地從今年7月31日起就叫停醫保藥店非藥品業務。各地醫保部門紛紛出臺定點藥店售賣非藥品禁令,給正在多元化道路上干得熱火朝天的藥店當頭一棒:要醫保,還是要多元化,兩者只能選擇其一。
老百姓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謝子龍向記者坦言,醫保藥品占到老百姓大藥房銷售額的三成,非藥品類大概也是三成的占比,但銷售藥品的毛利率僅有40%~50%,非藥品類的毛利率能達到60%~80%。如果“醫保定點藥店禁止銷售非藥品”政策全國推廣,將整體不利于老百姓大藥房的盈利。
廣州排名第三的廣東金康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浩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金康大藥房今年銷售額3億元,藥品業務銷售額約八成即2.4億元,營業利潤約3600萬元;非藥品業務銷售額占兩成即0.6億元,但營業利潤就接近2000萬元。如果舍非藥品選醫保資質,即便旗下七八十家藥店全部成為醫保藥店,亦不一定能帶來更大的銷售額增長,而非藥品業務近2000萬的利潤卻會消失。
資深業內人士李從選預計,在醫保藥店禁售非藥品趨勢全國蔓延之下,藥店集體面臨選擇題,因此未來藥店行業將出現兩種商業模式:一是繼續成為醫保定點藥店,選擇專業的藥學服務模式;另外一種則是放棄醫保定點資格,堅持多元化經營模式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