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3/19 0:00:00 來源:
未知
國內保健食品市場呈現出“三分天下”的格局:即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藥用植物為原料的產品;以營養學理論為基礎,以各類營養物質為資源的營養補充劑;以生物學為理論基礎,通過生物轉化生成的產品。
由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和商務部外貿發展局主辦的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簡稱“健康展”)即將在上海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中國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孟冬平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作為國際新興醫藥保健市場的中國,近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呈現出巨大的市場活力和發展空間。
中國保健品市場發展潛能相當大
在中國,養生保健一直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元素。隨著國內經濟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大眾對自身的健康越來越關注,自我保健意識也越來越強,越來越科學理性。
在去年年底發布的國家《醫學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中,首次寫入了“治未病”這一傳統養生保健理念,為中國健康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今年1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又聯合印發了《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根據該規劃,到2015年,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產業將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0%;形成10家以上產品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下一步,國家將重點推動研發和生產優質蛋白食品、膳食纖維食品、新功能保健食品等。這些政策無疑為健康產業發展的注入新的動力,提供了機制性保障。
孟冬平說,中國擁有上千年的健康養生文化和中醫中藥歷史,借助品類齊全的成熟制造技術、較高的生產能力,中國正在掀起新一輪的健康養生熱潮,從專業的醫藥產品到傳統滋補保健品、營養食品,從
醫療器械、休閑養生,到健康管理、健康咨詢,與人類健康福祉緊密相關的專業生產和服務,正在不斷豐富著這個市場。這充分說明中國保健品市場的發展潛能是相當大的。
據介紹,2011年,中國醫藥保健品產品進出口總額733億美元,同比增長39%。中國作為全球第三大醫藥市場,在全球醫藥保健產業分工與合作中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健康產業年產值5600億元
健康養生已越來越為世人所重視,消費人群數量的不斷增長拉動了市場需求,同時,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多元化,也促進了細分市場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孟冬平介紹說,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健康產業年產值5600億元左右,生產企業共約1700家,銷售企業約2.5萬家,銷售規模達900億元,2011年全年銷售規模估計超過千億元。截至2011年底,我國已審批
保健食品11862個,其中國產11197個,進口665個。同時,保健用品和保健服務業也迅速崛起,產值達3000億元左右。我國已成為世界保健(功能)食品產業重要的原料供應和委托生產國。預計到2015年整個市場的規模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而到2020年,市場總量將突破4500億元。
孟冬平表示,在市場需求的帶動下,結合自身轉型的實際,不少醫藥
企業紛紛將產業鏈延伸至保健品領域,例如,以中藥材為原料的保健品利潤可觀,不少中藥企業將把目光投向中藥保健品。
目前,我國保健品產業發展更多地體現了傳統養生理論和現代技術融合的理念。國內保健食品市場呈現出“三分天下”的格局:即以中醫理論為基礎,以藥用植物為原料的產品;以營養學理論為基礎,以各類營養物質為資源的營養補充劑;以生物學為理論基礎,通過生物轉化生成的產品。
據中國保健協會對2010年的市場調查顯示,位居保健食品接受度最高的前十大品種為鈣類、魚油類、卵磷脂、螺旋藻、復合維生素類、蛋白質類、蜂膠類、天然維生素E、大蒜提取物、銀杏提取物。保健用品則涵蓋了家用康復及醫療護理產品、按摩器具、天然個人護理用品、健康與美容護理產品、運動健身及減肥瘦身器材等。
“健康展”傳播科學保健養生理念
孟冬平指出,隨著國內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的不斷提高,追求高品質的生活和科學合理的健康養生理念,正在推動消費者更趨向于選擇家用保健用品來進行自我保健,對保健品消費的心理和行為,逐漸趨向理性化。消費者將更加重視保健品的安全性,對保健品功能的訴求將更加明確。
孟冬平介紹說,即將舉行的“健康展”中有一大亮點,就是貫穿展期始終的養生內容和互動體驗,增加了參觀者對產品的體驗、培養健康理念、引導大眾正確養生等公益內容。
據介紹,國際化是本屆“健康展”的另一大特色。
展會匯聚了來自中國、美國、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30多家展商,并將同期舉辦主題涉及國際市場開拓、進口產品注冊、養生保健等一系列論壇講座。
孟冬平表示,中國
醫藥保健品進出口商會打造中國國際健康產品展覽會這個平臺,旨在傳播科學的保健養生理念,推動中國醫藥健康貿易實現突破性飛躍,促進我國健康產品大步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