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5/10 0:00:00 來源:
未知
記者昨日從
工信部消費品司醫藥處獲悉,工信部目前正會同食品藥品監督局等部門,制定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后的資源整合。
據該部門王學恭表示,未來我國醫藥產業政策的發展重點包括,推動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促進仿制藥發展水平提高,以及推動兼并重組和提高產業集中度。"具體措施包括如完善集團內轉移藥品生產批件的政策。"他透露。
而在今年初出臺的《醫藥工業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將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作為重要任務,目標就是提高產業集中度,力爭前100位的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50%以上。
在政策利好影響下,中國醫藥(600056,股吧)產業并購將成為"十二五"階段的主旋律之一。
中國醫藥吸并天方藥業(600253,股吧)再掀藥企并購潮
事實上,我國醫藥行業并購潮正風起云涌。5月6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旗下兩家停牌已久的上市公司,中國醫藥(600056.SH)、天方藥業(600253.SH)的重組方案在時隔半年后終于出爐。中國醫藥將以吸收合并方式吸并天方藥業,天方藥業將終止上市。
據市場人士分析,吸收合并的方案充分體現了通用技術集團擬將中國醫藥打造為其在醫藥板塊的唯一上市平臺,并借此整合集團醫藥資源,實現醫藥板塊整體上市的戰略謀劃。重組前,中國醫藥側重商業流通及國際貿易,天方藥業側重研發制藥,重組后將實現優勢互補及全產業鏈整合,以統一的上市平臺更好地應對當前日益激烈的醫藥競爭趨勢。
而在今年3月底,廣藥集團旗下廣州藥業(600332)及白云山A(000522)于3月28日雙雙復牌并公布重組預案,廣藥集團將成為繼上海醫藥(601607,股吧)之外的第二家整體上市醫藥平臺,并且由于廣藥集團旗下公司同時在港、滬、深三地交易所上市,廣藥重組將開國內資產整合之先河。
去年一年,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并入中國醫藥集團,華潤集團重組北京醫藥集團等項目順利實施,一批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迅速擴大規模,實現了產業鏈整合和業務布局調整,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組織結構優化。此外,華東醫藥(000963,股吧)、康芝藥業(300086,股吧)和科倫藥業(002422,股吧)等上市公司也熱衷收購重組,解決產能矛盾,加快產品或結構調整。
深圳一家從事生物醫藥研發生產的上市公司投資者辦公室負責人也向上海證券報表示,今明兩年,醫藥產業界的整合會相對更集中。對醫藥生產企業來說,新版GMP標準的實施,將推動企業開展兼并重組。去年1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藥品安全規劃(2011~2015年)》,明確了"十二五"時期藥品安全工作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強調到2015年,藥品生產必須100%符合新版GMP要求,留給藥企的時間只有3年。"屆時一大批在軟硬件方面不符合GMP標準的企業都將無法繼續生產,破產、被大企業兼并重組的可能性最大。"他透露,該公司也有這方面的意向,期待通過收購兼并來迅速做大企業規模。
此外,在快速獲得規模優勢、互補品種、參與國際競爭等誘惑下,中國醫藥企業還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本報記者調查獲悉,部分已具備一定規模優勢的醫藥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常年出差海外。"國內醫藥企業估值較高,而海外的一些醫藥公司估值并不高,如果實現并購,對于我們獲得一些新品種或者開拓海外銷售渠道,都極有幫助。"某上市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人如是吐露心聲。
產業集中度低現狀面臨改變
兼并重組動作的頻繁進行,將有助于改變我國醫藥產業集中度低的現狀。
據王學恭介紹,我國醫藥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多小散已成為醫藥工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之一。"藥品生產企業4800多家,銷售不足5000萬元的占70%以上,醫療器械企業13000家,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不足200家。2010年醫藥銷售收入前100位的企業占全行業的銷售收入的比重為33%。"
在醫藥市場觀察人士湯先生看來,近年來醫藥業雖然經歷了大量重組合并,但不論與歐美藥品市場相比,還是與國內其他消費品市場相比,醫藥業集中度都非常低,這種局面下很難指望由品牌提供質量激勵,因為面對如此多的廠商和品牌,消費者無法形成品牌認知。
而中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芮國忠則向記者表示,剛剛開啟的"黃金十年"是產業重構和走向集中的過程,其結果必然是集中度提升和產業多極化。而并購是產業重構與走向集中最快捷、最主流的路徑,由此也開啟了中國醫藥產業第三輪并購,即大并購時代。
醫藥商業領域整合提速
除醫藥工業的企業正不斷開展整合外,醫藥商業領域的兼并重組也開始提速。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通過不斷兼并重組,國藥集團成為國內第一家營業收入超千億的醫藥企業。然而,醫藥行業分散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國藥集團表示將繼續推進兼并重組。
5月7日,據國藥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石晟怡向記者表示,依靠收購兼并這樣的模式,再把國藥的管理體系復制到每一個新店,打造成一個完全有國藥特色的連鎖藥店。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付明仲也向記者表示,未來幾年醫藥業將進入并購高潮期。從國際上看,工業化發達國家的醫藥商業集中度都在90%以上,且藥品批發整合快于零售,制藥會相對滯后于批發。在新醫改環境中,國家希望加快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和管理升級。
一季度多肽藥物銷售穩定增長 領軍企業集體邁向資本市場
記者昨日從翰宇藥業(300199,股吧)股東大會上獲悉,作為生物藥的重要品種,多肽藥物的市場銷售保持穩定增長,受到市場持續青睞。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多肽藥物企業也集體踏上了沖刺資本市場的新征途。作為生物醫藥最充滿前景的細分領域,多肽類生物醫藥企業正獲得醫藥市場與資本市場雙重關注的目光。
市場需求空間廣闊
一直以來,多肽類藥物因其應用廣、療效顯著等特點受到了業內人士青睞。目前多肽產品已廣泛用于醫藥、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生物材料、生物農藥等眾多領域。其中,在醫藥領域已開發的多肽藥物分為治療藥物、診斷藥物和預防藥物,由于多肽治療藥物具有高活性、低劑量、低毒性的特點,主要針對感染、腫瘤、代謝性疾病等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
多肽類藥物同時預示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每年進入臨床研究的多肽藥物數量已達到9.7個。2000年以后,新進入臨床研究的多肽藥物數量顯著增加,增長率達到73.2%,預示著未來治療類多肽藥物的市場供求會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翰宇藥業總裁袁建成便向本報記者介紹,新品種特利加壓素增長較快,今年一季度銷量就接近去年半年的銷量,主要用來治療肝硬化的特利加壓素的市場空間較大,另外像胸腺五肽、生長抑素這樣的成熟品種,也仍有很大的空間可挖掘。"在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下,目前翰宇已經感受到一定的產能壓力。"
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需要更多創新和研發的投入,多肽類藥物亦是如此。在未來的品種開發方面,翰宇藥業已經把眼光投向了糖尿病。5月9日,翰宇藥業公告稱,公司申報臨床研究的醋酸普蘭林肽注射液已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據袁建成介紹,中國是糖尿病大國,罹患糖尿病的人數在9000萬左右,需要終身服藥的人口在4000萬左右,而目前國內治療糖尿病藥物市場主要被諾和諾德、禮來、賽諾非等國際醫藥企業占領,而從歐洲臨床治療經驗來看,多肽在治療糖尿病方面已經展露獨特的優勢。從常規每天注射三針到每周一次注射多肽藥物,患者的接受度較高。因此,他認為糖尿病藥物市場則是多肽企業的未來重要目標市場之一。
多肽企業上市忙
在此態勢下,多肽類藥物的企業也走進了資本市場的視野。 近日,中國酶法多肽之父、武漢九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鄒遠東對記者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酶法多肽產業化項目,目前已有國內外多家投資機構伸出了橄欖枝,公司或將順勢沖擊資本市場。"鄒遠東透露,"在主動放棄了納斯達克之后,我的目標就是創業板,但新三板的擴容也具有很大的誘惑。"
目前正在加速沖刺資本市場的九生堂成立于1996年,主要從事多肽的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它是世界上第一個運用生物酶催化,體外蛋白質降解,生產小分子活性多肽終端產品的企業。公司位于湖北武漢、湖北咸寧、浙江杭州、山東蓬萊等地的酶法多肽產業基地即將建成投產,年產值過百億。
而化學合成多肽原料藥領域的領軍企業--海南雙成也在今年4月25日順利通過證監會審核,很快將在中小板上市。目前該公司在中國市場已成功開發基泰(注射用胸腺法新)、注射用生長抑素、注射用胸腺五肽3個化學合成多肽藥物,有多個化學合成多肽藥物正在注冊申報中。來自公司的招股書顯示,公司拳頭產品注射用胸腺法新收入增長迅猛。2009 年、2010 年及2011年,公司主導產品注射用胸腺法新的銷售收入分別實現5,595.29萬元、7,503.66萬元和9,560.94萬元。
"龍頭企業迅速做大,實現規模優勢,并在定價和品種上形成獨特優勢,多肽這樣的生物醫藥產業在國家的戰略轉型中,將發揮更大作用。"翰宇藥業投資者關系部有關負責人這樣總結。
4月產業資本集中增持醫藥生物及電力設備
據統計,4月產業資本增減持規模均大幅下降,其中增持行業主要集中于醫藥生物、電力設備、機械設備等。康緣藥業(600557,股吧)、冠城大通(600067,股吧)等個股增持幅度較大。分析人士指出,產業資本對特定行業的集中增持,可能預示著該行業后市投資前景被看好。
日前,日信證券發布產業資本跟蹤報告指出,2012年4月,滬深兩市共有96家上市公司重要股東在二級市場有所交易,變動部分參考市值共計20.16億元。其中,增持股份1662.97萬股,約合市值1.61億元;涉及減持股份15389.91萬股,約合市值18.55億元。與3月份11.81億元增持規模和119.35億元的減持規模相比,分別大幅下降了86.37%和84.46%。
分板塊來看,產業資本增減持較為集中在中小板及創業板。主板僅有7只股票被增持,10只股票被減持,分別涉及金額1.57億元和1.88億元。
分行業來看,據日信證券研究所統計,產業資本增持行為主要集中于醫藥生物、電力設備、機械設備、交運設備、建材、信息服務等行業;減持行為主要集中于化學原料、房地產、機械設備、食品飲料、金融等行業。
日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徐海洋指出,產業資本處于企業經營的最前沿,對經濟、行業、企業的運行情況最為敏感和熟悉,通過所了解的第一手信息,其對證券市場投資的敏感性往往高于市場平均水平。以大股東和公司高管為代表的產業資本的動向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
目前,產業資本占流通市值比例已從2005年的5%逐年上升至50%以上,隨著定價話語權的提升,其一舉一動對市場走向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徐海洋指出,在市場情緒低迷之際,產業資本往往會出現一些增持舉動,這些增持舉動在短期內經常會對股價起到一定的提振作用,中長期內也可能構成積極影響。就增持的主體與方式來看,大股東及高管增持,表明相關股票價值可能被低估,或者相關股票在未來會顯示出較高的成長性。另外,對于一些藍籌股,其公司的增持透露出政策維穩的信號,而特定行業的集中增持,則預示著該行業后市投資前景被看好。
對于被增持行業及個股后續走勢,徐海洋認為,盡管股票被增持后的漲跌可能將有諸多因素引起,如宏觀經濟、企業運行狀況,政策面、資金面情況等等,但產業資本增持行為本身即包含了對這些因素的預期及判斷。一般情況下,產業資本增持后,被增持股票獲得超額收益的可能性較大。
據日信證券研究所統計,4月產業資本宣布增持比例最大的個股前三位分別為*ST天目,宣布增持443.69萬股,占流通股比例3.64%, 參考市值4051.44萬元;康緣藥業,大股東宣布增持344.73萬股,占其流通股比例1.12%,參考市值4027.78萬元;冠城大通,宣布增持701.85萬股,占流通股比例0.97%,參考市值 6330.33萬元。
中投顧問:今年下半年醫藥產業政策將密集出臺
2012年后半年,一些醫藥產業政策將密集出臺。其中,完整版《基本醫藥目錄》有望在今年7-8月份出臺,《加強藥品出廠價格調查和監測工作》將于9月1日開始實施,《通用名化學藥發展專項》的下一批專項計劃和《生物醫藥工程產品發展專項》等也將發布。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指出,縱觀這些即將出臺的醫藥政策,比較明顯的特點是"藥品價格"將成為后續的重點所在。目前我國藥品價格分國家定價及企業自主定價兩種。而根據《藥品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條例規定,列入政府管理價格的藥品目錄中的藥品,允許藥品生產經營者在不突破國家規定的出廠價格、批發價格、零售價格的前提下,根據市場情況確定具體價格。
而之所以藥品價格遲遲未能控制,其主要原因在于藥品企業生產的藥品到患者手中利益鏈涉及到生產、供應、銷售等環節。其中從生產開始,生產成本與供應商之間存在采購差價;其次藥品運輸過程中,也存在成本差價;第三招投標過程中涉及到招投標成本;第四藥品銷售與出廠價之間存在較大差價,這也使得新醫改"緩解老百姓看病貴"的問題得不到緩解。
郭凡禮指出,我國藥物企業與公立醫院及其他醫療機構的供需情況大體是,需求方面,公立醫院占多數,其他醫療機構占少數。供應方面,藥物企業供應整體較平穩。目前,我國尚未建立藥物市場運行機制,藥物市場無序化競爭較為激烈。而供需情況對我國藥物市場影響更為明顯,在此作用下,政府主導藥物市場,有助于推動藥物市場向集約化、規模化、高度集中的方向發展。
郭凡禮同時表示,我國醫藥行業的藥品種類集中在麻醉藥品、精神藥品、醫療用毒性藥品、放射性藥品和戒毒藥品、處方藥與非處方藥等領域。我國2009年發布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管理辦法》,基本藥物制度中藥物品類基本覆蓋了本土的醫藥企業。取消藥品加成對醫藥行業藥品供應的影響表現為兩大方面。首先有利于打破醫藥行業藥品供應的利益鏈,第二有利于加快醫藥行業供應人才隊伍建設步伐。(中投顧問)
申銀萬國:醫藥板塊投資時機逐步臨近(薦股)
11年個股分化加速,12 年整體盈利趨勢轉暖:①11 年行業整體表現平淡,個股加速分化:11 年醫藥板塊收入增長20%,主業凈利潤同比持平,毛利率與凈利率均小幅下降,現金流表現良好。受累于化學原料藥和化學制劑行業盈利下滑(東北制藥(000597,股吧)、華北制藥(600812,股吧)、哈藥等四季度大幅虧損),以及生物制藥關閉漿站影響,板塊主業盈利表現差強人意;中藥和醫療服務業主業盈利表現正常。②12 年主業盈利趨勢轉暖:2012 年1 季度收入增長18%,凈利潤下滑1%(主業凈利潤增長10%),毛利率略降,凈利率穩定。行業主業盈利趨勢轉暖,化學原料藥和化學制劑盈利下降縮窄,中藥、生物藥、醫藥商業和醫療服務盈利表現較好,醫療器械平淡。
回顧歷史,收入快速增長是判斷"牛股"的重要指標:①收入大增的公司總是藏著牛股:今年以來表現最好的醫藥股,舒泰神(300204,股吧)和湯臣倍健(300146,股吧),11 年和12 年1 季度收入都大幅增長。②主業利潤規模名列前茅的主要是行業龍頭公司。③過去五年主業收入復合增速超過20%的公司很少,但多數都是牛股:包括云南白藥(000538,股吧)、恒瑞醫藥(600276,股吧)、康美藥業(600518,股吧)、人福醫藥(600079,股吧)、東阿阿膠(000423,股吧)、魚躍醫療(002223,股吧)、通策醫療(600763,股吧)等公司。
政策趨勢轉好:1、注射劑生產線須在13 年底完成新版GMP 改造,部分小企業可能徹底退出行業,產業集中度將提升(如大輸液行業),凍干等設備提供商受益。2、非基藥招標進展緩慢,多數省份選擇等待觀望,低價招標思路擴展至非基藥招標的可能性極低。3、新版醫保目錄定價將分批出臺,在給新產品定價的同時,老產品價格也將根據市場最新價格下降,但發改委層面降價對多數企業影響有限。4、醫藥流通行業整頓將對底價代理模式產生致命沖擊,醫藥流通行業集中度將提升,利好龍頭企業,由于波及面極廣,政策推進速度考驗政府決心。
估值逐步具有吸引力:2010 年醫藥板塊大漲,提前透支了2011 年估值,11 年醫藥伴隨市場下跌,全年僅略跑輸指數,10-11 年醫藥板塊累計跑贏指數23 個百分點。12 年年初至今醫藥板塊表現倒數第二,跑輸指數11.2個百分點,其中:4 月跑輸3.5 個百分點,板塊持續走弱主要反應市場風格轉換、對醫藥政策不確定性及行業前景的悲觀預期。目前醫藥板塊2012 年預測市盈率21 倍,扣除金融服務后,相對市場溢價41%,已經低于歷史均值,考慮成長性,部分個股已經具備很好投資價值。
投資策略:投資時機逐步臨近,時點取決于市場風格以及市場對行業轉好數據的確認,全年我們對板塊表現樂觀。2011年11月至今,醫藥板塊走熊18個月,2011年醫藥制造業(剔除原料藥)收入增長31%、利潤增長24%,行業延續了穩健快速態勢,12 年收入增速雖會低于11 年,但盈利增速有望好于11 年。1、基于盈利趨勢和政策趨勢,我們建議提高對醫藥流通業的關注度,行業面臨拐點,底價代理模式退出將利于龍頭企業發展,優選國藥和一致;2、低價招標今年將轉向,大型普藥企業11 年盈利受到擠壓,今年政策環境好轉,普藥面臨階段性投資機會,優選一致、科倫、雙鶴和三九。3、中長期而言,具備研發和品種優勢(恒瑞、天士力(600535,股吧)、海正、人福)、品牌優勢(白藥、東阿、康美、江中)、整合優勢(仁和、魚躍)的企業將逐步勝出,建議繼續持有,出現大幅下跌就是積極增持機會。(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東方證券醫藥行業雙周述評:關注12股
醫藥板塊表現大幅跑贏大盤。上證A股在過去兩周整體上漲1.99%,其中醫藥板塊上漲2.2%,跑贏市場0.21個百分點,市場向消費板塊傾斜明顯。
政策要聞:北京啟動三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2012年4月23日)、發改委五月或出臺生物產業十二五規劃(2012年4月25日)、藥房社會化欲破題 北京基層或先行(2012年4月27日)、醫藥政策或密集出臺 藥價管控成核心(2012年4月28日)、藥監部門謀訂保健品標準(2012年4月28日)、SFDA:藥用明膠膠囊5月起須批批檢驗(2012年5月2日)、國務院通過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2012年5月3日)。
行業動態:藥品流通價管理辦法7月難執行(2012年4月25日)、安徽模式繼續改良 基藥招標擬統一價(2012年4月26日)、通化金馬(000766,股吧)等9家藥企10種膠囊鉻超標嚴重(2012年4月30日)、工信部:維C行業準入標準"適時發布"(2012年5月3日)、藥監局修訂吡格列酮說明書(2012年5月4日)。
東方研究回顧:行業研究方面,我們重點研究了牙科市場,認為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醫療服務行業均將是朝陽產業;而牙科等專科醫療領域在消費升級和較為寬松的政策環境支持下,將成為醫療服務行業中的優勢細分行業。短期醫療行業會面臨投入加大的要求,但將為未來發展奠定基礎。公司研究方面,我們首次覆蓋九芝堂,前東阿阿膠營銷總監程繼忠到任九芝堂總經理,程總經理有23年從事醫藥銷售和商業渠道管理經驗,我們預期,隨著程總經理到任,公司營銷體系將有望發生質的變化。
投資策略與建議:
醫藥生物行業仍具有較高成長性,降價的靴子也逐步落地,我們建議關注云南白藥、東阿阿膠、華東醫藥、人福醫藥、雙鷺藥業(002038,股吧)、九芝堂、天士力、海翔藥業(002099,股吧)、東富龍(300171,股吧)、以嶺藥業(002603,股吧)、上海凱寶(300039,股吧)和山大華特(000915,股吧)等公司。
廣發證券:醫藥板塊5月重點推薦組合
去年及今年前四個月醫藥股的二級市場走勢已反映出投資人對行業的悲觀情緒。如果前瞻性地看下半年的醫藥股表現:我們相對比較樂觀,主要原因是悲觀預期已包含在股價當中,未來超預期的政策因素較少。5月我們重點推薦組合:云南白藥(增長確定、市場預期不高),仁和藥業(000650,股吧)(估值安全、增發順利推進),華東醫藥(銷售超預期,股改承諾有望年內推進解決),人福醫藥(看好麻醉鎮痛藥細分市場),江中藥業(600750,股吧)(下半年業績彈性高)。(廣發證券(000776,股吧)研究中心)
招商證券:看好醫藥板塊補漲行情(薦股)
板塊收入保持強勁增長,業績持續分化,但龍頭企業仍保持較快增速:板塊11年收入、凈利潤增長20.9%、11.9%,12年Q1收入、凈利潤增長20.7%和0.5%。收入保持強勁增長符合預期,后期在醫保籌資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可能會有所下降;利潤增速較慢,特別是Q1,主要是由于化學原料(價格下降)、化學制劑(特別是抗生素類,及部分受招標政策影響較大的企業)業績下滑及部分非經常性因素影響所致。但龍頭股11年及12Q1均維持20~25%以上的增速,符合我們一直以來"行業將分化,從而帶來業績分化"的判斷。整體來看,由于11年業績"前高后低",我們認為12Q1實際業績增速并不差。
中藥子行業保持較快增長:11年收入、凈利潤增長23%、25%,12年Q1收入、凈利潤增長27%、17%;盈利不錯主要是受招標政策影響相對較小;化學制劑12年Q1負增長:11年收入、凈利潤增長16%、0.2%,12年Q1收入增長18%,凈利潤下降22%,剔除哈藥直銷業務預計負債2.8億元,凈利潤下降8%。我們認為限抗、中標價格大幅下降是利潤下降的最主要原因;化學原料藥12年Q1負增長:受降價及部分公司計提固定資產損失等影響,11年收入增長11%,利潤下降13%,12年Q1收入、凈利潤下滑3%、11%;生物制藥穩定增長:11年收入、凈利潤增長11%、6%,12年Q1收入、凈利潤增長11%、23%,湯臣倍健及復星有較大影響,剔除后利潤增13%;醫藥商業主業穩定增長:11年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長27%、28%,12年Q1收入增長29%,利潤下降16%,剔除上藥凈利潤同比增長20%;醫療服務保持快速增長:11年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長43%、28%,12年Q1收入、凈利潤同比增長37%和30%,保持快速增長。
醫藥工業3月增速環比提升:國家統計局醫藥工業12年1~3月份收入、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3.2%和14.4%,低于11年同期的27.8%和22.3%;3月份單月收入、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6%和19%,環比增速明顯加快。
布局板塊龍頭,靜待補漲行情:龍頭股1季度業績不差,估值有支撐;行業悲觀政策已有預期,《藥品流通環節價格管理暫行辦法》暫不執行短期構成超預期;板塊年初以來大幅跑輸大盤,板塊有補漲動能,維持"推薦"評級,建議布局具有估值優勢的板塊龍頭,重點關注12年Q1高增長及超預期品種;5月份進入業績真空期,概念性個股也值得階段性投資。5月投資組合:阿膠、康美、白藥、瑞康、智飛、凍干血塞通生產企業及受益太子參降價品種。
風險提示:醫保目錄內品種招標價格降幅高于預期。(招商證券(600999,股吧))
12只醫藥股價值解析(一)
廣州藥業調研報告:打造"大南藥"發展新平臺
廣州藥業 600332 醫藥生物
研究機構:上海證券 分析師:趙冰 撰寫日期:2012-04-13
投資建議:未來六個月內,給予"大市同步"評級公司11年實現每股收益為0.35元,在不考慮重組與增發的條件下,預計公司12年實現每股收益為0.39元,以4月11日收盤價12.40元計算,靜態、動態市盈率分別為34.98倍和31.52倍。由于公司業務橫跨工業和商業,醫藥工業(中藥)上市公司11年、12年平均市盈率分別為27.35倍、21.32倍;醫藥商業上市公司11年、12年平均市盈率分別為19.23倍、18.71倍。公司目前的估值水平稍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公司完成本次重組后,產能和收入規模顯著擴大,醫藥產品結構進一步改善;有助于充分發揮協同效應,提高經濟效益;消除同業競爭,減少關聯交易。由于集團承諾未來還將把"王老吉"、廣藥研究院等注入上市公司,我們看好公司長期的發展前景,給予公司"大市同步"評級。
天方藥業:收入平穩增長,大股東支持將是重要驅動因素
天方藥業 600253 醫藥生物
研究機構:東海證券 分析師:劉宇斌 撰寫日期:2011-10-25
事件
公司今日發布2011年3季報,1-9月份實現每股收益0.09元。
評述
公司1-9月份實現營業收入21.99億元,同比增長5.87%;實現營業利潤4287.55萬元,同比增長12.8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3987.88萬元,同比增長15.01%,實現每股收益0.09元。其中,7-9月份實現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1175.05萬元,同比增長102.24%,每股收益為0.028元。
營業收入保持平穩增長。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5.87%,主要有兩個原因:1)原料藥出口方面,公司加快了國際市場注冊認證步伐,積極開發新興市場、新客戶,擴大出口份額,其中上半年出口業務同比增長了31.62%;2)制劑方面,公司不斷加大全國各省基本藥物招投標的投入力度,公司的明星產品阿托伐他汀鈣膠囊增長較快。
毛利率小幅上升。1-9月份公司毛利率為13.12%,同比上升了1.73個百分點。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林可霉素供應商之一,林可霉素也是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2011年以來林可霉素一直保持在420-430元/BOU的水平,毛利率較去年同期提升了3個百分點;由于公司招標力度的加大,阿托伐他汀鈣膠囊2011年增長較快.其毛利較高,帶動制劑業務板塊整理毛利率提升約5個百分點。
集團大力支持公司發展將是長期趨勢。2008年實際控制人通用技術集團進駐天方時,2010年增發和之前投入的5億元現金,集團投入資金不足10億元,預計通用技術集團仍將繼續支持公司發展。通用技術集團旗下有中國醫藥(600056)、中國新興集團等醫藥資產,天方作為集團內部最強的醫藥工業實體,為了增強醫藥產業整體實力,縮小差距,集團對天方投資不斷加大將是長期趨勢。
盈利預測與評級:我們預計公司2011-2013年EPS為0.10元、0.13元、0.18元,以昨日收盤價6.25元計算對應的PE為64倍、49倍、35倍,我們認為林可霉素和硫酸氰紅霉素價格仍有提升的空間,通用技術集團還將對公司進行支持,但公司目前盈利能力較差且估值較高,暫給予公司"中性"的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下跌的風險,阿托伐他汀鈣推廣的風險。
12只醫藥股價值解析(二)
翰宇藥業:特利加壓素著重學術推廣,未來成長可期
翰宇藥業 300199 醫藥生物
研究機構:廣發證券 分析師:賀菊穎 撰寫日期:2012-04-30
2012年特利加 壓素仍將是增長亮點2011年公司實現特利加壓素銷售收入為2166萬元,同比增長102%,低于預期,主要原因為非基藥招標時間延后,重點市場因打擊商業賄賂影響新產品銷售,銷售策略有所偏差等,未來這些因素有望逐漸消除。目前特利加壓素已進入10省醫保,并在20多個省市中標,此外,公司計劃在2012年通過兩個四期臨床試驗研究在原有的適應癥基礎上增加抗感染休克,并推廣在肝硬化手術中用藥;在營銷方式上,注重學術推廣,加大與臨床醫生的合作。我們預計在四期臨床試驗研究完成后,特利加壓素銷售將快速增長,2012年特利加壓素銷售量將達20萬支以上。
傳統產品增長較快,新產品進展順利傳統胸腺五肽在2011年實現40%以上的增長,預計2012年一季度有望實現50%左右的增長,全年考慮到招標價格下降因素,預計將有30%以上的增長。生長抑素競爭較為激烈,消化類藥品調價對其影響不大,公司仍延續2011年終端下沉策略,0.75mg 規格逐漸下沉基層,預計一季度銷售量在50%以上增長,3mg 規格主攻大醫院,也實現較快增長。
新產品愛啡肽有望今年下半年獲批上市,卡貝縮宮素也將在明年年內獲批。考慮到新產品推出后將經歷1年左右的招標期,預計將在2014年實現較快增長。卡貝縮宮素推出后有望成為重磅級產品,新產品推出將支撐公司未來3-5年高成長性。
香港子公司與國際接軌,未來公司產品線逐漸豐富公司于今年4月使用4000萬超募資金和1000萬自有資金成立香港子公司,并將引入糖尿病藥物治療藥物溴麥角環肽。未來香港子公司將作為與國際接軌的平臺,有望持續引進潛力較大的制劑產品或與國外藥企進行原料藥、制劑合作。公司具有較強的產品選擇能力以及較好的質量控制能力,從產品線看,未來將逐漸集中在消化道,腫瘤,糖尿病,心血管等大病種領域。
盈利預計及投資評級我們暫維持對公司2012-2014年EPS1.03/1.35/1.71元,同比增長28%,30%,27%,考慮到公司優秀的產品線以及質控能力,特利加壓素逐漸進入軌道,新產品推出后持續支撐公司業績,維持持有評級。
風險提示1、新產品上市時間延期;2、藥品降價風險;3、現有產品推廣緩慢
恒瑞醫藥:創新與國際化將啟動增長第二季
恒瑞醫藥 600276 醫藥生物
研究機構:國泰君安證券 分析師:李秋實 撰寫日期:2012-05-04
投資建議:增持,目標價35元。創新和國際化引領公司穿越政策迷霧,加速發展,預計12~13年EPS為0.97元、1.18元,建議增持,目標價35元。
12只醫藥股價值解析(三)
華東醫藥:百令膠囊帶來確定性增長
華東醫藥 000963 醫藥生物
研究機構:興業證券(601377,股吧)分析師:王晞,項軍 撰寫日期:2012-05-03
盈利預測。我們維持此前的盈利預測,預估公司2012-2014年的EPS分別為:1.10、1.32和1.60元,目前估值合理,未來看點在于股改承諾問題能否得到有效解決,我們維持"增持"評級。
天士力:二線品種增長提速,新品成長潛力大
天士力 600535 醫藥生物
研究機構:德邦證券 分析師:李項峰 撰寫日期:2012-05-02
一季度工商業齊頭并進,債券發行降低財務費用率:2011年,公司業績低于市場預期,受四季度折舊、現金激勵和產品試生產等因素影響。2012年一季度,實現銷售收入21.29億元,同比增長55.03%,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1.48億元,同比下降7.7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同比增長47.16%。2012年4月,公司分別完成短期融資券和一期債券的發行,短期融資券融資3億元,利率為5.15%。公司債券第一期發行4億元,發行利率為6%。短期融資券和債券的利率都低于銀行貸款利率,將降低公司財務費用,提升盈利能力。
復方丹參滴丸增長穩定,二線品種增長提速:在公司前瞻性布局基層醫院市場和FDA臨床II期通過的效應共同作用下,2011年丹滴的收入增長達20%以上,預計未來丹滴的增長保持穩定,增速為15%。二線品種養血清腦、水林佳等產品預計復合增速維持在30%以上,芪參益氣滴丸將是今年重點推廣的品種,預計增速達100%。
丹參多酚酸注射液和重組人尿激酶原前景廣闊:丹參多酚酸是恢復中藥注射劑審批的第一個產品,類似的產品只有綠谷的丹參多酚酸鹽。作為單組分丹參類注射液,未來取代多組分丹參注射液的空間很大。重組人尿激酶原是生物I類新藥,屬于第三代溶栓產品,優于尿激酶和鏈激酶,與tPA效果接近,未來有望替代tPA產品。流感亞單位疫苗市場空間大:亞單位疫苗是利用病毒表面抗原制成的不含病毒核酸的疫苗產品,抗原性較好,且安全性較高。是未來疫苗的趨勢。相對裂解疫苗來說,流感亞單位疫苗國內生產廠家較少,競爭格局有利,市場空間巨大。2011年,國內僅有諾華疫苗與天士力金納獲得批簽發。
風險提示:1.新產品丹參多酚酸和重組人尿激酶原推廣不順利,進入醫保時間低于預期;2.中藥注射劑安全性的風險;3.丹滴FDA臨床III期進展低于預期。
盈利預測及估值分析:預計未來三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88.54,112.94和135.53億元;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分別為7.23,9.28和11.56億元;每股收益分別為1.40,1.80和2.24元。給予2012年30倍PE,目標價為42元,增持評級。
12只醫藥股價值解析(四)
康美藥業:業績大幅超預期
康美藥業 600518 醫藥生物
研究機構:東方證券 分析師:江維娜,李淑花 撰寫日期:2012-04-27
投資要點
較低基數上的高增長,業績超預期。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5.51億元,同比增長83.4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4.05億元,同比增長69.05%,實現扣非后每股收益0.183元,同比增長68.81%,實現較低基數上的高增長,業績超預期。
今年一季報所得稅先征后返,處置部分存貨,中藥飲片增速快。一季度存貨21.26億,較公司年報存貨19.06億呈上升態勢,但其中部分品種已經有所變化,可能與公司看跌部分藥材價格,高位賣出部分藥材有關,同時低位買入部分已跌價品種有關。去年所得稅稅率為25%,今年年報一季報都已經實現所得稅先征后返,此外一季度單季度實現中藥飲片銷售收入4億左右,增速較往年同期高10個百分點左右。處置部分存貨、中藥飲片增速快、所得稅先征后返是業績超預期的主要原因。
業務多點開花,預計全年凈利潤增速40%。新開河紅參2億,12年將繼續貫徹價值回歸,3-5年內實現10億左右收入規模。亳州藥材市場銷售收入有望在下半年進入應收賬款。今年9月市場搬遷后,開票費、增值服務費等將提供另一可持續收入,隨著新市場人氣的提升,交易額的上升以及管理力度的加強,可持續性收入的規模將逐步增加。
財務與估值
我們預測公司12-14年EPS分別為0.68、0.90和1.22元。維持公司"買入"的投資評級,目標價18.2元。
風險提示
貿易增速下滑;高管減持;
通策醫療:一季度或是利潤增速低點
通策醫療 600763 醫藥生物
研究機構:東方證券 分析師:莊琰 撰寫日期:2012-04-23
根據公司季報,我們調整公司2012-2014 年每股收益至0.57、0.75、0.96元,(原0.61,0.78,0.99元)公司估值一直相對較高,如果由于短期利潤波動引起股價調整,或將提供較好的介入機會。仍看好長期發展,維持公司買入評級。
12只醫藥股價值解析(四)
記者昨日從工信部消費品司醫藥處獲悉,工信部目前正會同食品藥品監督局等部門,制定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兼并重組后的資源整合。
據該部門王學恭表示,未來我國醫藥產業政策的發展重點包括,推動自主創新能力提升,促進仿制藥發展水平提高,以及推動兼并重組和提高產業集中度。"具體措施包括如完善集團內轉移藥品生產批件的政策。"他透露。
而在今年初出臺的《醫藥工業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將推動企業兼并重組作為重要任務,目標就是提高產業集中度,力爭前100位的企業銷售收入占全行業的50%以上。
在政策利好影響下,中國醫藥(600056,股吧)產業并購將成為"十二五"階段的主旋律之一。
中國醫藥吸并天方藥業(600253,股吧)再掀藥企并購潮
事實上,我國醫藥行業并購潮正風起云涌。5月6日,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旗下兩家停牌已久的上市公司,中國醫藥(600056.SH)、天方藥業(600253.SH)的重組方案在時隔半年后終于出爐。中國醫藥將以吸收合并方式吸并天方藥業,天方藥業將終止上市。
據市場人士分析,吸收合并的方案充分體現了通用技術集團擬將中國醫藥打造為其在醫藥板塊的唯一上市平臺,并借此整合集團醫藥資源,實現醫藥板塊整體上市的戰略謀劃。重組前,中國醫藥側重商業流通及國際貿易,天方藥業側重研發制藥,重組后將實現優勢互補及全產業鏈整合,以統一的上市平臺更好地應對當前日益激烈的醫藥競爭趨勢。
而在今年3月底,廣藥集團旗下廣州藥業(600332)及白云山A(000522)于3月28日雙雙復牌并公布重組預案,廣藥集團將成為繼上海醫藥(601607,股吧)之外的第二家整體上市醫藥平臺,并且由于廣藥集團旗下公司同時在港、滬、深三地交易所上市,廣藥重組將開國內資產整合之先河。
去年一年,中國生物技術集團公司、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并入中國醫藥集團,華潤集團重組北京醫藥集團等項目順利實施,一批企業通過并購重組迅速擴大規模,實現了產業鏈整合和業務布局調整,提升了市場競爭力,有力地推動了產業組織結構優化。此外,華東醫藥(000963,股吧)、康芝藥業(300086,股吧)和科倫藥業(002422,股吧)等上市公司也熱衷收購重組,解決產能矛盾,加快產品或結構調整。
深圳一家從事生物醫藥研發生產的上市公司投資者辦公室負責人也向上海證券報表示,今明兩年,醫藥產業界的整合會相對更集中。對醫藥生產企業來說,新版GMP標準的實施,將推動企業開展兼并重組。去年12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國家藥品安全規劃(2011~2015年)》,明確了"十二五"時期藥品安全工作的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強調到2015年,藥品生產必須100%符合新版GMP要求,留給藥企的時間只有3年。"屆時一大批在軟硬件方面不符合GMP標準的企業都將無法繼續生產,破產、被大企業兼并重組的可能性最大。"他透露,該公司也有這方面的意向,期待通過收購兼并來迅速做大企業規模。
此外,在快速獲得規模優勢、互補品種、參與國際競爭等誘惑下,中國醫藥企業還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場。本報記者調查獲悉,部分已具備一定規模優勢的醫藥企業的相關負責人常年出差海外。"國內醫藥企業估值較高,而海外的一些醫藥公司估值并不高,如果實現并購,對于我們獲得一些新品種或者開拓海外銷售渠道,都極有幫助。"某上市公司的市場部負責人如是吐露心聲。
產業集中度低現狀面臨改變
兼并重組動作的頻繁進行,將有助于改變我國醫藥產業集中度低的現狀。
據王學恭介紹,我國醫藥產業集中度低,企業多小散已成為醫藥工業發展中的主要問題之一。"藥品生產企業4800多家,銷售不足5000萬元的占70%以上,醫療器械企業13000家,銷售額1億元以上的不足200家。2010年醫藥銷售收入前100位的企業占全行業的銷售收入的比重為33%。"
在醫藥市場觀察人士湯先生看來,近年來醫藥業雖然經歷了大量重組合并,但不論與歐美藥品市場相比,還是與國內其他消費品市場相比,醫藥業集中度都非常低,這種局面下很難指望由品牌提供質量激勵,因為面對如此多的廠商和品牌,消費者無法形成品牌認知。
而中國醫藥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芮國忠則向記者表示,剛剛開啟的"黃金十年"是產業重構和走向集中的過程,其結果必然是集中度提升和產業多極化。而并購是產業重構與走向集中最快捷、最主流的路徑,由此也開啟了中國醫藥產業第三輪并購,即大并購時代。
醫藥商業領域整合提速
除醫藥工業的企業正不斷開展整合外,醫藥商業領域的兼并重組也開始提速。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通過不斷兼并重組,國藥集團成為國內第一家營業收入超千億的醫藥企業。然而,醫藥行業分散的格局還沒有根本改變,國藥集團表示將繼續推進兼并重組。
5月7日,據國藥集團董事會秘書、新聞發言人石晟怡向記者表示,依靠收購兼并這樣的模式,再把國藥的管理體系復制到每一個新店,打造成一個完全有國藥特色的連鎖藥店。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會長付明仲也向記者表示,未來幾年醫藥業將進入并購高潮期。從國際上看,工業化發達國家的醫藥商業集中度都在90%以上,且藥品批發整合快于零售,制藥會相對滯后于批發。在新醫改環境中,國家希望加快產業集中度的提高和管理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