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7/11 13:27:47 來源:
未知
山東富康制藥有限公司污染問題被曝光——多年來,這家全國最大溴化物生產企業將提取溴素后產生的污水直接排出。媒體就此事采訪當地環保局時,工作人員不僅默認且對此表現“相當平靜”,而富康藥業的一位工作人員更進一步強調:“溴素企業都是這樣排放的?!?
污水直接排入河道,造成環境污染,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危害,這樣的“污染門”屢屢被媒體曝光,一次次刺痛著公眾的神經。問題如此顯見,各方吁請不止,而“污染門”始終是關不上——你方唱罷我登場。到底問題出在哪里,值得探究。
讓工業污水變成符合排放標準的水排出,據說工序復雜難度大,更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峙抡侨绱?,一些企業為了利益最大化,就不顧直接排污造成的危害,僥幸地將工業污水直接排放。偶爾被相關部門發現了,或許會被罰點款,沒被發現,企業就能節省大大的一筆資金。這是其一。
其二,縱然排污被罰,罰金大多是點到為止。據媒體報道,山西省環境監察總隊對去年國控企業超標排污行為進行通報:46家國控企業共出現199次(項)超標排污行為,累計罰款291.7215萬元。平均每次(項)超標排污被罰不過是1萬元多點。處罰如此之輕,其趨利避害,企業自然就會選擇“寧愿被罰,不愿整改”。
其三,由于贏利企業能夠給地方領導帶來政績,對地方稅收做出貢獻,同時又能解決當地的就業問題。所以,在發展是硬道理的“擋箭牌”下,一些地方政府往往對污染企業持“寬容”態度,甚至充當“遮陽傘”,“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相關部門呢,由于一些“潛規則”的存在,對企業排污表現“相當平靜”。有政府“寬容”、部門“默認”,“污染門”如何關得上?
筆者以為,關上“污染門”,一要靠政府的作為,轉變觀念、收起“遮陽傘”。二是企業要自覺自律,全面踐行社會責任。三是執法機關應嚴格依法辦事,該重罰的重罰,該追責的追責,不手軟、不“淡定”。當形成了政府“開路”,企業“自律”,執法“斷后”三位一體的良性格局后,關上“污染門”才有希望。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