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2/12/22 13:20:39 來源:
未知
進入12月,《基本藥物目錄》調整版的正式發布呼之欲出,擴容已是業內不爭事實,結合之前基藥制度的實施情況,筆者最近牽頭組織了相關調研活動,其中發現一些問題,并提出思考。
積極性調查
國家目錄收載的絕大多數是普通藥、常用藥,藥價普遍低廉,利潤空間相對較小,生產企業對這類藥物的生產積極性不高。有的生產企業雖然獲得生產許可,但只是少量生產或不生產。
在流通環節,主要問題是部分基本藥物無貨或不愿經營。我國藥品經營的渠道主要有藥品批發企業、藥品零售企業。目前,國內符合社會大眾心理價位的基本藥物單位價格大體在30元以下,更多的是單位價格在10元或5元以下,不少常用藥甚至在1元以下。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價格較低的基本藥物在配送過程中缺少價格優勢,商業公司從中可獲得的利潤非常低,導致商業公司動力不足,基本藥物配送的落實和執行力度都大打折扣。因此,雖然藥品經營總額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但由于基本藥物品種價格低、利潤空間小,一方面生產源頭缺貨,無藥可賣;另一方面銷售低價藥品不僅賺錢少或不賺錢,而且可能還要貼上人力成本,因此部分基藥由于無貨或企業不愿經營,經常缺貨斷檔。
在本次調研中,有兩個問卷調查能較好地反映企業的積極性。在向生產企業提問2011年基本藥物毛利率時,過半數企業表示毛利率在20%~40%之間;在向批發企業提問從基藥配送上獲得的毛利率時,49%的企業表示毛利率只在5%~10%之間,近30%企業表示毛利率在5%以下,相當低廉,生產和經營的利潤率普遍偏低。
配送環節之惑
在配送企業的調查方面,根據《國家基本藥物采購配送的若干規定(暫行)》,它作為基藥制度的一個重要配套文件,對投標生產企業提出了明確的評價標準,包括生產企業的產品質量、生產能力、服務能力、社會信譽以及藥品價格等內容。但對投標的配送企業只有應當依法取得相應資質的要求,沒有具體的評價標準,并且對配送企業現代物流能力未作精細化要求。
同時,配送企業的布局不夠合理,主要是由兩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是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相對分散、基本藥物用量小。首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醫療服務質量、水平相對落后,醫生整體素質偏低,對群眾基本藥物知識普及少;其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西醫發展不協調,中醫藥發展滯后,服務領域逐漸萎縮,特色優勢逐步淡化。這兩點是導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使用數量少的主要原因。
二是配送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在我國實施了GSP認證后,雖然淘汰了一部分藥品流通企業,但流通市場的整合速度仍較為緩慢,集中度過低。再加上以區域性為主,缺乏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藥品的采購、儲存、統籌和配送的能力,從而易出現一些藥品的區域性短缺。
生產鏈上的隱憂
從目前抽樣地區的基本藥物的生產方面看,還存在以下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
一是基藥品種的生產覆蓋率低。
由于基本藥物品種均為普藥,價格低,利潤率低,生產企業對部分品種的生產積極性不高。調查中G市219個品規的基本藥物中,處于停產狀態的占25%,在產的品種中也有相當部分為間歇性生產,使得部分品種的工藝穩定性存在一定的風險。
二是部分企業負責人為非相關專業學歷。
這部分人員對藥品管理法律法規尤其是新版《中國藥典》的貫徹實施缺乏全面了解,在決策、執行過程中難免與質量保證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個別企業質量負責人GMP意識不強,對GMP的要求執行不到位,對生產一線情況缺乏了解,一旦檢查出問題,往往束手無策。部分企業中層生產管理人員存在僥幸意識,當經濟效益與質量要求產生矛盾時,由于生產車間大多獨立核算,致使質量管理職責不能得到充分落實,在較大程度上影響了藥品質量管理到位。
三是企業從事質量管理的人員偏少,學歷和專業條件較差。
在本次調研中發現,64%的企業認為從事質量管理的人員數量偏少,只有24%表示人員數量基本合理;同時,調查也涉及具體細分崗位的人員構成情況,結果表明,目前企業的質量保證人員普遍偏少,在職人員的專業學歷整體偏低,非藥學專業員比例分別為32%和38%。
以上是筆者調研發現的主要問題所在,為完善基本藥物質量監管,必須對生產和流通環節提出更高要求,具體要求如何,下期闡述。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