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4/4/11 0:00:00 來源:
未知
長期以來,能夠從醫保基金中分得一杯羹的非營利性民營醫療機構數量并不可觀,決策層此舉,可謂破冰。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國內所有社保經辦機構的行政費用都是屬地化預算管理,還尚未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垂直管理。
探索談判機制
《通知》表示,將“建立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定點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談判機制”。
凡符合醫保定點相關規定的非公立醫療機構,應按程序將其納入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險的定點服務范圍,并執行與公立醫院相同的支付政策。而且,“醫療保險經辦機構應按照醫保付費方式改革的要求,與定點非公立醫療機構通過談判確定具體付費方式和標準,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從實踐的角度,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衛生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建議,應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建立一個協調委員會共商定價,成員組成包括醫療服務出資方代表、病人代表、醫療服務方代表、其他行業內權威專家以及政府有關部門官員等。
“在這樣一個專業委員會的運作下,對醫療市場供需的情況做周密的分析,監控詳實的數據,這樣比較周全。”蔡江南說。
談判機制建立以及民營入社保后,是否會給醫保基金帶來較大壓力?蔡江南表示:“這要從不同的角度去看,當醫療服務價格提高后,以往過度用藥、過度檢查的費用就會挪出來。這樣看,醫保經費不是必定會增加,相反,還能促使醫保基金的管理能力提升。”
付費方式待統一
除了上述的基金使用顧慮,根據記者此前采訪時獲悉的信息,現在全國范圍內的社保經辦機構還沒有實現垂直管理,社保經辦機構行政費用屬地化預算管理是一直以來統籌層次沒有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導致制度碎片化和政策碎片化的根源之一。在這種情勢下探索談判機制的建立,恐將面臨一定的阻礙。
在中投顧問
醫藥行業研究員許玲妮看來,決策層所言的“醫療保險經辦機構”與“定點非公立醫療機構”這兩方的勢力并不均衡,非公立醫療機構明顯處于弱勢,通過談判并不能保證非公立醫療機構的根本利益。
“再加上經辦機構地域性差異,付費方式也難實現統一,以致各區域的民營
醫院享受的政策利好也不一致,同臺參與市場競爭有失公平。”她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在這一點上,許玲妮認為可以借鑒醫保模式多樣化的美國正采用的HMO(美國
健康維護組織)醫療保險這一市場導向型模式,即向投保單位或個人按人頭定期收取一定
標準的保費,投保人可享受該組織提供的免費醫療,費用超支不補,結余也由該組織留用。該組織一般有自辦的醫院和醫生。
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是,未來還應將健康體檢納入醫保卡的使用范圍,幫助公眾及時發現
疾病隱患,早預防,早治療;探索個人賬戶家庭共享機制,家庭成員之間可以共同使用,讓更多的人從中受益;允許使用醫保個人賬戶購買商業健康保險,在基本醫保兜底的基礎上得到更好的保障,如此,才能進一步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