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5/1/16 0:00:00 來源:
未知
西南證券朱國廣/文
近年藥品招標價格比較柔和,2015年為藥品招標大年
基藥招標中“雙信封模式”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后,由之前的專家組投票決定出最低中標價格變更為評分權重(安徽模式),可見該變化對藥品價格非理性降價的調整。
通過數據顯示,各省份對基藥招標價格相對溫和,藥品中標價格也逐漸趨于平穩。如丙泊酚注射液(50ml:0.5g/支)維持在65元/支左右,低分子量肝素鈉注射液(2ml:5000IU)則是維持在15元/支左右。
從非基藥招標實施方案情況來看,對最高限價的規定也有所改變。以四川省為例,申報企業多的產品則取五省平均價為最高限價,海南、福建等均將本省最高限價與相鄰省份聯動。
2014年的招標整體上是低于預期的,但2015年即將拉開大幕的是各省基藥招標結果的執行。
我們預計,在2015年第一季度有江蘇、江西、浙江、湖北等8個省份將首批執行招標結果,這些省份現已經處于價格公示階段。2014年非基藥招標只有吉 林省、海南省完成了招標工作,而山東等6省都未完成,仍處于公示階段。這6個省份的非基藥招標預計在2015年上半年會出來,但具體可能要看該省的基藥招 標進展情況。
低價藥品掛網由于有政策支持,且沒有價格評審環節,故動作較快,預計2015年上半年將有浙江、安徽等13個省份將會執行結果。目前仍未開展低價藥掛網工作的湖南、廣東、山東等12個省份也加快了招標節奏,預計在基藥招標后進行。
2015年醫藥工業收入預測
醫藥工業收入在2009-2011年間經歷了高速發展,累計同比增速最高達到了30%左右;在2012-2014年間,整個醫藥制造業的收入增速卻經歷了三次“下臺階式”的調整。
主要原因是政府投資對醫藥行業增長的邊際效益下降。從2014年1-10月醫藥工業收入累計增速來看,預計全年將不超過15%,下滑態勢基本上已經確定。
如果按照PDB樣本醫院數據顯示,2013年樣本醫院終端銷售規模為1272億元,同比增長10.7%,在2009-2013年間復合增長率達到15.1%,2014年前三季度增速也達到了12.4%。
我們認為,2015年是基藥、非基藥招標大年,新藥快速放量及基藥制度實施將刺激工業收入增速,預計2015年醫藥工業收入增速同比增長將提升3-5個 百分點。且2015年醫藥工業利潤增速很可能超過收入增速。原因是新版GMP建設高峰已過,企業新增折舊費用將減少;處于降息通道有利于降低企業財務費 用。
2015年醫藥行業的投資方向
在行業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除了傳統并購及招標放量之外,創新將成為行業增長的動力。生物新技術、醫藥流通新概念、醫療服務新范疇及改革新機遇是2015年的核心投資主線。
生物藥新技術:干細胞治療
2013年生物藥物全球市場規模約為1650億美元,占整個醫藥市場的17%左右,2006-2013年間復合增長率約為11.1%,預計 2013-2020年間復合增長率為8.4%,高于醫藥市場3%的年復合增長率。2013年中國生物藥市場規模約為2381億元,同比增長 34%,2006-2013年復合增長率為29.5%,遠超過全球生物藥市場增長,預計2013-2020年間復合增長率能達到20%。
以2013年全球前十大藥物為例,艾伯維的修美樂全球銷售額為106.6億美元,成為首個年度銷售額過百億美元的生物藥。而位居其后的3個品種也均是生 物藥,分別為類克、美羅華和恩利。從美國FDA新分子實體申請受理數據來看,2011年以后獲批生物新藥數量有所上升,占新藥獲批的比例最高也提升至 34%。
中國藥審中心2010-2013年受理的生物藥申報數量也出現上升趨勢,預計在2015年后將進入獲批高峰期。
在生物藥中,干細胞技術是當前疑難雜癥最大的救星,目前主要是通過將胚胎干細胞發展為造血干細胞,用于治療腫瘤、血液病。
根據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協會的預測,2013-2017年間干細胞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達36%,將于2017年達到300億元的規模。
2013年10月,全球已經有8個干細胞治療藥物,其中韓國有3個為最多。中國有6個干細胞藥物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其中3個已經完成,另外3個仍處 于試行過程中,但由于政策未落地,無法拿到藥物批件。預計2015-2016年會有行業規范出臺,相關干細胞治療藥物或將集中獲批。
目 前國內企業在干細胞的產業鏈條上仍集中于上游,即進行干細胞儲存。較為常見的是臍帶血干細胞儲存和胚胎干細胞儲存,這也是未來干細胞治療臨床使用的重要基 礎。在干細胞治療藥物臨床試驗規則未落地前,掌握儲存資源就意味著掌握了客戶資源。在臍帶血儲存領域競爭十分激烈,而胎盤干細胞儲存仍處于藍海狀態,且在 臨床上有替代臍帶血干細胞趨勢。
醫藥流通新概念:期待處方藥電商新時代
美國網上醫藥零售市場發達,最早成立了全球唯一非受政府管制的藥典委員會,2013年醫藥電商規模已經達到了743億元,占整體藥物銷售比例為30%。
而中國醫藥(17.56,0.00,0.00%)電商市場開發程度較低,2013年網絡銷售占整體藥品零售比例僅1%左右,市場空間還有待發掘。2011-2013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00%,預計2014年的市場規模約76億元。
從藥品零售終端的市場分布來看,2013年中國藥品主要銷售終端為城市等級醫院和實體零售藥店,二者合計占據了約73%的市場,而網上藥店銷售收入約42.6億元,占比只有1%左右。
從藥物類別來看,處方藥約占據整個藥品銷售市場的80%,而網上藥店主要的銷售品類多為非處方藥,如醫療器械占到59%,藥品僅占到21%,其次為衛生 用品、保健品等。《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已經提出將解禁處方藥網上銷售,允許第三方物流配送藥品,非連鎖藥店企業或可網上售 藥,該《辦法》最快將于2015年上半年頒布。
醫療服務新范疇:移動醫療
傳統醫療服務(醫院、藥店)主要體現為“單獨的解決方案”,而移動醫療解決方案則擁有更大的醫療資源,能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預計2015年國內移動醫療市場規??稍鲋?2億元,2017年可達125億元,2013-2017年五年間復合增長率超50%。
較之傳統的醫療模式,移動醫療在臨床和經濟上有著明顯的優勢:急診和住院部門診率可下降15%-30%,醫療衛生體系總體使用率可降低20%-40%,并減少一半的重復入院人數。
國內移動醫療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主要為廣告、增值服務、在線問診等盈利模式。2013年移動醫療周邊服務(健康咨詢類)市場規模達到13億元,而移動 診斷服務的市場規模僅2.5億元,治療服務僅2億元。對慢性病的管理是多數患者(或醫生)選擇移動醫療的原因,市場將持續擴大。
改革新機遇:國企改革、藥價改革
國企改革是當前熱點。無論是股權激勵,還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都必將為國有企業發展帶來新的動力,改革也是未來幾年國有企業持續增長的內在因素。建議重點關注渝蘇兩地,因為重慶市國資體量巨大,改革勢在必行,而江蘇省則是進度較快。
藥品價格改革將是貫穿于2015年乃至于更長時間的主要政策,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醫保支付持續。本次在國家層面選擇醫保支付價格作為突破口,且實行“結余 歸醫院,超支由醫院承擔”,更加推進了藥價改革的步驟。如血液制品、低價藥、疫苗、醫療服務、藥房托管及藥事服務等相對機遇明顯。
變革將重構傳統醫藥產業,變革帶來的投資機會將貫穿2015年。
移動醫療、醫藥電商、新生物技術等傳統醫藥產業形成重大沖擊,產生眾多商機;藥品價格改革將產生相對投資機會,如血液制品、實體醫療服務及云端醫療服務 等;國企改革也將勢在必行,必將醞釀眾多投資機會,建議重點關注重慶、江蘇國企改革;翹首企盼的招標大年很可能降臨至2015年,“狼”真的來了。 2015年基藥、非基藥招標將同時進行,或將對過去兩年獲批的新藥企業面臨巨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