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3/1 0:00:00 來源:
未知
解決世界性的醫療、醫改難題,建設健康中國,都離不開中華民族的國粹——中醫藥
九九消寒圖還沒寫完,中醫藥就迎來了拂面而來的春風。近日,國務院發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中醫藥產業列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中醫藥正式納入國家發展戰略。拉開天時地利人和的發展序幕,古老的中醫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
中 醫和西醫屬于兩套不同的醫學體系。當作為“舶來品”的西醫進入中國,“爬山、吃肉、罵中醫”曾被當作一種時髦,中醫藥被貼上“不科學”的標簽,進而被人忽 略、忘卻,乃至一度淪落到被廢除的邊緣。但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健康服務業蓬勃發展,中醫藥如同遺落的珍珠重放光彩。拭去厚厚的歷史 灰塵,中醫藥獨特的價值正在重現。《綱要》明確:中醫藥是我國獨特的衛生資源、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資源、優秀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生態 資源。
“中西醫并重”一直是我國的醫療衛生工作方針。有人說,中西醫早已不是“并重”問題,能“并存”就不錯了。話雖偏激,卻反映了現狀。 1949年,西醫師8.7萬人,中醫師27.6萬人。經過60多年的發展,西醫師增加了30多倍,中醫師只增加了不到1倍。《2014年我國衛生和計劃生 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76.0億人次,其中中醫類總診療人次8.7億人次,只占11%左右。
中 西醫發展不對稱,原因之一是中醫藥不被重視。中醫藥國情調研組曾做過統計,上世紀80年代,國家財政撥出的衛生事業費,西醫占97%,中醫占3%。而在撥 給中醫的這一塊里面,中西醫結合的占97%,純中醫的占3%。由于歷史欠賬太多,再加上造血功能不強,導致中醫嚴重“發育不良”。用當時流行的話說“打著 梅蘭芳的牌子,卻唱著流行歌的調子”。“以西養中”的結果是中醫院普遍西化,兩者差距越拉越大。
《綱 要》提出:“堅持中西醫并重,從思想認識、法律地位、學術發展與實踐運用上落實中醫藥與西醫藥的平等地位”。如此明確地要求二者“一碗水端平”,在中醫藥 發展史上是第一次。在目前西醫藥一家獨大的現狀下,中醫藥如何贏得平等的發展機會,讓《綱要》落到實處?需要完善中醫藥事業的政策機制,激發中醫從業的熱 情,培植中醫發展的沃土。更為關鍵的,是給中醫藥“松綁”,借中醫藥立法的時機,營造良好的法律氛圍,讓岐黃之術薪火相傳生生不息。需要提醒的是,落實 《綱要》不能變調走樣,以西律中、以中適西,讓中醫藥變得不中不西,名存而實亡。中醫藥的發展,須打好傳承的根底,決不能背離本來規律,更不能重蹈歷史的 覆轍。
《綱要》要求,到2020年,實現人人基本享有中醫藥服務,每千人口衛生機構中醫執業類(助理)醫師數達到0.4人。我們離這個目標 尚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以提高中醫藥發展水平為中心,深入挖掘中醫藥這個偉大寶庫。贏得中西醫平等地位,拼的是發展實力,靠的是創新方法。通過現代科技、 引入“互聯網+”思維等手段,讓中醫藥譜寫新篇章,必能助力健康中國,為人類健康造福。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