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3/21 0:00:00 來源:
未知
北京留籍、河北生產。京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個專業化產業園——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正加速建設,目前已吸引40多家北京藥企落戶 
北京萬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滄州分公司項目建設現場。 祖天林攝
河北日報記者劉清波、戴紹志 通訊員 祖天林
去年1月19日,北京市經信委和河北省工信廳共同簽訂京冀醫藥產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共建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22家北京醫藥企業簽約落戶園區。這是河北省首次承接北京企業集體轉移,也是京冀合作共建共管的首個專業化產業園。
一年多過去了,這個產業園建設進展如何呢?
組建共建共管利益共同體,落戶的北京藥企已達40多家
3月的渤海之濱乍暖還寒,但位于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內,已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
“目前新工廠的生產設備已經安裝完畢,我們正在進行車間外裝修,今年4月份就能達到試生產條件,預計年底前通過GMP認證后將正式投產。”3月3日,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項目組工程師賈麗榮告訴筆者。
目前在產業園內,像北陸藥業這樣已經開工建設的藥企有15家。加上已經簽約的項目,落戶產業園的北京藥企已達40多家。
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實施以來,雖然有一些北京企業搬遷至我省,但都是以個體的方式進行,類似這樣行業內數十家企業集體落戶河北還是第一次。
不過,這樣的組團式落戶來得并不容易。“北京企業大都有‘戀京情結’,我們以往的招商效果都不理想。”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二局局長沈玉堃坦言。
其實,北京企業也有自己的困惑。
賈麗榮告訴筆者,藥企的藥批文號存在管轄問題。如果單獨到河北建廠,必須重新報批,一般情況下要好幾年,這就會給企業帶來一系列麻煩,同時還會失去“北京藥”的品牌效應和部分首都市場。
但是,近年來北京醫藥產業受到環境、資源、土地等因素的限制,已成為亟待疏解的產業之一。北京市有關部門也規定北京的原料藥廠只允許生產至2017年底,原料藥廠向外遷移已成為北京藥企迫在眉睫的選擇。
京津冀協同發展,讓一切發生了改變。去年1月,北京市經信委與河北省工信廳簽署京冀醫藥產業協同發展框架合作協議。根據協議,產業園將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思路建設,組建利益共同體,讓入園企業保留“北京身份”的政策創新征得國家有關部門初步同意。
解決了這一難題,產業園迅速得到北京藥企的積極響應。春風、萬生、協和等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重點企業紛紛簽約落戶產業園。在渤海岸邊,一個占地15平方公里的新興醫藥產業城正加速崛起。
杜絕簡單平移式搬遷,轉移企業實現環保等方面高標準入駐
“光是環保一項,我們就投入500萬元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在項目建設現場,北京萬生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滄州分公司工程部項目經理劉春鶴告訴筆者,車間搬遷至滄州,不是一次簡單的產品生產轉移,而是一次轉型升級的機會。
除了建設原料藥車間,萬生藥業還將在此建設研發中心和質檢中心。
事實上,在產業園區建設之際,就有許多人質疑,大量藥企搬遷,會不會帶來環境污染問題。
對此,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完全可以打消這方面的疑問。”
據介紹,開發區特別規定,轉移企業要高標準入駐,杜絕簡單平移式搬遷。入駐企業轉移時要進行設備、技術、產品、產業升級,確保企業產品實現高品質、高科技和高附加值。
首 批簽約入駐的22家企業中,有16家高新技術企業和4家上市公司。這些企業的共同特點是技術實力強、發展前景好,對環保的要求也非常嚴格。而同時,滄州臨 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國家級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也是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開發區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具備了先進的工業蒸汽、工業氣體供應及危險廢物 處理能力。
“由于醫藥企業產生的廢物處理難度較大,開發區建設了我省唯一一家危廢處理中心——法國威立雅危廢處理項目,處理廢物種類達30多種,年處理能力達6.3萬噸。”上述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完全可以滿足生物醫藥企業的危廢處理。
此前,北京市政府相關領導也表示,此次搬遷不是北京生物醫藥生產能力的簡單平移,而是將高端的產業、優秀的企業、頂尖的技術和產品拿到河北來,與河北一道打破體制機制的藩籬,實現創新資源、產業體系、比較優勢的協同,探索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產業園將成為北京企業新藥落地轉化新平臺
3月2日,滄州醫學高等??茖W校的相關負責人走訪了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與管委會商討共建醫藥產學研基地的事宜。
在開發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看來,由于建設生物醫藥產業園,開發區的產業聚集力和人才吸引力越來越大。他預計,40多家藥企全部建成后,將創造6000—7000個就業機會。
一個產業園讓京冀兩地收獲多重“利好”,這是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對產業園的評價。
張貴認為,對于北京,這個產業園既促進了產業疏解,又完善了生物醫藥產業鏈;對于渤海新區,一批北京企業入駐帶動了園區產業升級和就業;對于入駐企業,將擁有更大的生產空間和更低的生產成本。
在業內人士看來,生物醫藥產業是國家確定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北京·滄州渤海新區生物醫藥產業園將成為北京企業新藥落地轉化的新平臺,以及規模化生產的重要承載空間。依托兩地產業資源稟賦優勢,京冀兩地將共同構筑高精尖產業結構,實現雙贏。
沈玉堃表示,“我們了解到目前北京醫藥生產企業有200多家,其中有搬遷需求的近百家,未來我們將爭取把那些潛在的優質客戶吸引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