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7/18 0:00:00 來源:
未知
吃不完的藥品有人回收,醫保卡上花不完的錢有人可以幫忙套現。
如果稍加留意便能發現,目前,在不少醫院的門口、門診處總是有這樣一群人穿梭于前來問診的人群中,他們將目光瞄準各類醫保病人,以較高的價格為“誘餌”,向眾人收購各類藥品。
高價收藥。“如果有心腦血管、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方面的特效藥,我可以出高價收,收購價格可以出到正常購買價格的七成。”
醫保套現。“小額套現只需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大額套現則需要購買一些比較搶手的藥品,套現金額最高可以給你做到八成。”
這一非法勾當的背后究竟存在著怎樣的利益鏈條?它又是如何游離于監管之外的?
收藥者的謊言
在經歷了幾次電話聯系之后,這名自稱姓趙的男子終于同意與記者見面。
7月11日,當記者以“手中有許多閑置藥品”為名首次聯系對方時,趙姓男子顯得并不熱情,在幾次通話接連拋出“可以低價出手”的理由后,對方才如約而至。
7月13日中午,位于張店區共青團西路的淄博王府井廣場人來人往,見面地點是此處一家藥店的門前,進進出出買藥的市民絡繹不絕。
40多歲,外地口音,見面后對方反復強調著自己的身份并不是“藥販子”,而是因為老家有親人患有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所以自己利用在淄博打工的閑暇時間,幫忙收些便宜的藥。
“這些藥正常購買價格太高了,常年吃,家人在經濟上有些負擔不起,沒辦法。”
雖然收藥的理由說得中肯,聽過之后甚至還讓人有些心生憐憫,但從對方的穿著打扮及所駕乘的轎車上看,很難想象其家中會因為沒錢而買不起藥。
隨后,記者將提前購買的幾盒頭孢克肟及阿奇霉素等抗生素提供給了眼前的這名男子,對方則表示,“這些藥是藥店里可以買到的,對我用處不大,因此收購的價格也不太高。”
“多少錢可以收?”記者問。
“平均3塊錢一盒。”對方說。
如此一來,記者帶來的總價40多元的藥,對方給出了15元的收購價。
“這價格也太低了吧?”
“正 常就是這個價,因為這些藥我收來也沒多大用處。”隨后,在得知記者家中有享受公費醫療的老人,平日里閑置的藥品數量較多時,男子突然表現積極了許多。他告 訴記者,如果有心腦血管病、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方面的特效藥,他會出高價收,收購價格可以出到正常購買價格的七成。
當天下午,與對方見面之后,記者走訪了淄博王府井廣場及對面醫院附近的多家商鋪。幾名經營者向記者證實,與記者見面的這名男子經常在醫院周邊從事藥品收購活動,從事這一“生意”的也并非僅其一人,常見的有四五人,有男有女,均操外地口音“。他們隔三岔五就會在醫院門口和門診大樓門前向人收藥,分明就藥販子。”
醫保套現暗箱
隨著調查的深入,高價收藥背后的醫保套現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記者發現,與信用卡套現的方式不同,醫保套現背后的操縱者是些暗地里高價收藥的藥販子,而套現的方式則是以藥店為支點,以其所需收購的藥物為“道具”。
7月14日上午,在上述趙姓男子的引薦下,記者與另一名有“門路”進行醫保套現的男子取得了聯系。
在聽聞記者家中有享受公費醫療的老人后,對方顯得十分熱情。據對方介紹,平時有許多享受公費醫療的“客戶”找他幫忙,這些“客戶”的錢閑置在醫保卡上取不出來,他可以幫助操作進行套現。
“手續費怎么收?”記者問。
“500元以下一般是收15%,但現在管得很嚴,直接套現不是太好操作,也不是隨時都能套出來的,最保險的方式還是去藥店買藥,買完藥我再跟你具體算。”
深入接觸后記者了解到,上述可以操作醫保套現的高價收藥者,長久以來都有自己熟識并關系穩定的藥店,小額套現在支付一定的“手續費”后便可以實現,而大額套現則需要費一番周折。
“到 了藥店后,我來幫你選藥,選好藥后你來刷卡,刷完卡我將藥全部買下,付現金給你。”如對方所說,所謂的大額醫保套現,說白了仍是高價收藥的一種變換形式, 只不過與將藥品直接賣給對方不同,在這種交易方式下,高價收藥者可以按自己的需求從藥店選購在倒賣過程中利潤更高的藥品。
“以后認識了可以長期合作,家里老人有這個條件(公費醫療)不用白不用,如一些比較搶手的藥品,可以最高給你做到八成(購買藥品金額的80%)。”
同時,對方還向記者透露,在醫保卡大額套現過程中,之所以其收購的藥品價格較高,除了源于其在選擇藥品時針對性較強,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藥品在從藥店直接出貨時外包裝都比較完整,他們在處理時也比較容易。
14日下午,記者就此走訪了位于淄博中心城區的多家藥店和診所,在私下問到醫保卡套現一事是否可以操作時,絕大多數藥店均表示“無法操作”,但確有個別小型診所表示“可以操作”,只是套現金額不能過多,手續費按20%收取。
倒賣藥品危害多
調查中記者發現,高價收藥背后主要存在兩個交易群體,一是在藥店或醫院買的藥沒用完,找不到回收場所,選擇將剩余的藥品賣給藥販子的少數市民;二是享受公費醫療的人,把多開的藥賣給藥販子牟利。
記者了解到,高價收藥者的背后都有收購和銷售網絡,他們回收的藥品主要流向2個市場:低檔、低價藥流向偏遠地區的鄉村診所、藥店;高檔、高價藥重回一些城市的大型醫藥批發市場。
同時記者了解到,管理松散的物流運輸業,為這一違法行為提供了便利的運輸條件。
調查中記者還發現,國家制定醫保的相關政策,目的是為了讓百姓降低醫療負擔,雖然醫保監管部門對開藥進行了規定,最多只能開半個月的藥品,但一些醫保病人還是通過多開品種、多開量等方式有目的地多開藥,這些多開的藥最終多通過上述渠道流入藥販子手中。
根據醫保部門工作人員的介紹,醫保卡中的錢是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納的,法律規定,醫保卡內資金專款專用,參保人在定點醫院、藥店就醫購藥時,可刷卡消費,但不能提取現金。
因此從法律角度看,醫保卡雖屬個人賬戶,但其中一部分資金是由國家統一支付,必須專款專用,利用醫保卡套現,不僅損害了自己的利益,也違背了設立醫療保險制度的初衷。
同時,食藥監部門也表示,通過非法渠道回收的藥品因為渠道不明,藥品的真假很難分辨,由于儲存條件不符合藥品儲存的相關規范,在倒賣流通過程中容易出現質量問題,而不合格的藥品在被患者服用之后,對人體有很大的潛在危害。
“這是一種違法行為,依據《國家藥品管理法》的有關規定,需要回收的藥品必須統一銷毀,任何個人回收均是違法。非法回收、銷售藥品,不僅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威脅,還嚴重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
7 月16日上午,山東正大至誠律師事務所主任楊於偉律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繞開嚴格的審核監督環節,非法經營藥品,不僅會架空作為藥品安全、保險機制的 監管環節,造成藥品流通領域的秩序混亂,同時,還易造成不正當的市場競爭,誘使藥品經營者通過非法渠道批發藥品,以降低成本,給更多的假冒偽劣藥品進入市 場以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