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6/11/25 0:00:00 來源:
未知
——外交部非洲司司長林松添在“中非攜手,提高醫藥產品可及性”研討會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11月22日,上海國際會議中心)
尊敬的各位部長、來賓,
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出席“中非攜手、提高醫藥產品可及性”研討會。此次會議的主題抓住了當前非洲公共衛生面臨的突出問題,契合非洲醫療衛生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國際對非醫療衛生合作的新趨勢,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我謹對本次會議成功舉行表示熱烈祝賀。
醫療衛生一直是中非合作的優先領域和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
中國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向非洲提供醫療衛生援助,自1963年以來,中國堅持向非洲派遣醫療隊,現在在42個非洲國家派有43支醫療隊。2000年以來,中國在非洲援建了68所醫院、30個瘧疾防治中心,每年向非洲國家提供部分醫療設備和藥品,堅持不懈為非洲培訓醫護人員,為促進非洲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保障非洲人民健康作出了積極貢獻,得到了非洲國家和人民的高度贊賞。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當西非三國遭遇埃博拉疫情肆虐之時,中國率先馳援,不僅沒有組織人員撤離,反而從國內成建制派出了最精銳的醫療部隊趕赴疫區,同當地人民并肩戰斗,直到最后勝利。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支持非洲國家應對公共衛生危機所采取的持續時間最長、規模和力度最大的援助行動,感動了三國,帶動了世界,清楚地回答了什么是患難與共、風雨同舟的兄弟情誼。
西非國家埃博拉疫情肆虐暴露出非洲疾病防控體系脆弱和應對能力不足等問題。此外,長期以來,非洲民眾缺醫少藥、得不到基本醫療衛生保障的問題迄今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廣大非洲民眾吃不上藥、看不上病,甚至外科手術必備的麻醉藥、生理鹽水等最基礎的藥品都不能滿足。這是人類道義上的一道傷疤,也是世界人權事業的最大遺憾。
非洲缺醫少藥的根本原因,一是非洲國家仍未擺脫貧困,未能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二是以發達國家的標準為非洲藥品生產和市場準入設立的“標準和技術壁壘”,嚴重阻礙了非洲醫療藥品可及性。把發達國家最先進的標準套用在世界最貧困的非洲國家身上,在非洲醫療衛生領域設定嚴重脫離非洲發展實際的“標準和技術壁壘”,為西方醫藥企業壟斷非洲藥品市場、賺取高額利潤提供了借口和保障,嚴重阻礙了非洲國家從新興發展中國家進口質優價廉的藥品,從而使基礎藥品成為非洲民眾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
坦率地講,國際社會、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多年來為非洲醫療衛生領域投入了數以千億的援助資金,但非洲醫療衛生條件落后、大規模傳染性疾病頻發等狀況并未得到有效改善。事實證明,單純依靠外部援助解決不了非洲10多億人民看病吃藥的難題;繼續重復已經被長期實踐證明無益于非洲改善醫療條件的“標準和技術壁壘”,同樣難以實現非洲藥品可及性。因此,重新審議和完善非洲現行醫療藥品生產和市場準入的標準,創新非洲醫療衛生國際合作模式,已成為提升非洲藥品可及性的前提和重要途徑。我們強烈呼吁國際社會、特別是世衛組織和發達國家對此予以高度重視。為此,我們建議:
一要重新制定適合非洲實際的藥品生產和市場準入標準。世衛組織和非洲聯盟應以非洲國家特點、發展水平和現實需要為依據,重新審議和制定適合非洲、服務非洲的藥品生產和市場準入標準,鼓勵國際醫藥企業到非洲投資設廠,暢通藥品流通市場,使更多性價比高、非洲民眾負擔得起的醫藥用品進入非洲或在非洲生產,最大限度滿足非洲人民的基本健康需求。
二要盡快實現藥品本地化生產。發達國家要切實兌現向非洲提供資金、轉讓技術等承諾,支持非洲國家提高自主生產醫藥用品能力。非洲聯盟和世衛組織應采取切實有效措施,破除制約非洲藥品生產的“準入壁壘”,鼓勵和支持外國企業到非洲國家投資設廠,實現藥品生產本地化,從根本上降低藥品價格、提升藥品可及性,同時增加就業、節省外匯,提升自主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希望非洲國家為外國醫藥企業到非洲投資生產提供更多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
三要加強非洲傳統醫學研究和醫藥生產,促進非洲藥品可及性。非洲擁有燦爛的文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國際社會應大力支持非洲國家挖掘傳統醫學潛力,就地取材,研究開發適合非洲特點的傳統醫藥產品,把非洲傳統醫學同現代技術有機結合起來,既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又使非洲人民享受到現代科技成果。
四要促進多元并蓄的醫藥合作。非洲是國際大家庭的重要成員,真心誠意幫助非洲國家盡快擺脫醫療衛生困境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國際社會應從人道主義出發,以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鼓勵合作伙伴多元化,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共同為支持非洲盡快改變醫療衛生落后狀況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朋友們,
中國曾經是一個醫療水平落后、人民健康難以保障的國家。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療衛生領域實現了飛躍式發展,人民健康水平快速提高。目前,中國人均平均壽命超過76歲,比新中國成立初期提高了41歲。中國在短短幾十年建立了強有力的公共衛生安全防控體系,解決了13億多人口的健康問題,在發展中國家中率先消滅了天花、脊髓灰質炎等傳染性疾病。中國醫療衛生發展的豐碩成果和成功經驗不僅屬于中國。我們愿同非洲國家無條件分享中國的成果和經驗。
去年12月,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取得巨大成功,規劃了中非合作新藍圖,開啟了中非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時代。習近平主席在峰會上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對非政策新思想新理念,宣布將中非關系提升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提出未來3年中非將重點實施以助力非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合作為牽引的“十大合作計劃”,并為此提供600億美元資金支持。其中,支持非洲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和能力建設已列入中非“十大合作計劃”。
“十大合作計劃”高度契合非盟《2063年議程》確定的發展目標和優先領域。中國將優先支持非洲破解基礎設施滯后、人才不足、資金短缺三大發展瓶頸,著力幫助非洲構建自主可持續發展的工業體系、糧食安全保障體系和公共衛生防控體系,重點解決就業、糧食安全、健康三大民生問題,助力非洲實現持久和平和自主可持續發展。
目前,論壇峰會成果落實工作正在全面推進。中國愿在幫助非洲國家實現自主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著力推進中非衛生合作,優先支持非洲加強公共衛生防控體系和能力建設,同時將積極鼓勵和支持有實力、信譽好的中國醫藥企業赴非洲投資設廠,生產適合本地需要的藥品,支持非洲提高藥品可及性,支持非洲實現人人享有健康和醫療藥物保障的目標。我們還愿意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理念,根據“非洲提出、非洲同意、非洲主導”的原則,同其他國家及世衛組織等國際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醫療衛生合作,為非洲人民健康事業做出新的努力。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