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6/26 0:00:00 來源:
未知
東莞時間網訊 市一級有國醫館,各大片區有中醫醫療服務中心,各綜合醫院有中醫藥科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中醫藥綜合服務區……《東莞市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行動綱要(2016-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綱要”)提出,預計到2020年,東莞將基本建立覆蓋城鎮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實現群眾步行“15分鐘看中醫”的目標。
為推進中醫藥強市建設、打造健康東莞,我市制定了“行動綱要”,提出從建立覆蓋城鎮中醫服務網絡、強化中醫藥人才隊伍建設、大力發展中醫保健養生事業等方面,促進中醫領域全面協調發展。根據行動綱要,今年我市將推進建設東莞市國醫館、在綜合醫院和婦幼保健機構等非中醫類醫療機構設置中醫藥科室等33項目標任務。
建立覆蓋城鎮的中醫服務網絡
為提速中醫藥強市建設,今年我市將大力推進33項目標任務,建立覆蓋城鎮的中醫服務網絡成為“重中之重”。建設東莞市國醫館被列為33項目標任務第一項。該項工作由市衛生計生局牽頭,計劃今年內由市中醫院申請立項籌建東莞市國醫館。
與此同時,今年我市還推動綜合醫院、婦幼保健機構等非中醫類醫療機構設置中醫科中藥房項目,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要求全面規范建設。我市還鼓勵在全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中醫藥科室,并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一個特色濃厚、技術適宜的中醫藥綜合服務區。
行動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市將全面建成以中醫類醫院為主體、綜合醫院等其他類別醫院中醫藥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中醫門診部和診所為補充,覆蓋城鎮的中醫醫療服務網絡,實現群眾步行“15分鐘看中醫”目標。屆時,我市每萬名常住人口公立中醫類醫院床位數將達到5.5張,每萬名常住人口中醫執業類醫師數達4人。
除了構建實體網絡,我市還將推動“互聯網+”中醫新型醫療服務模式。利用移動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提供在線預約診療、候診提醒、劃價繳費、診療報告查詢、藥品配送等便捷服務,實現中醫藥信息與醫藥衛生信息互聯互通、資源共享。
打造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
隨著中醫藥機構進駐綜合醫院和社區,未來我市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更大,打造中醫藥人才培訓平臺,培養一支高素質中醫藥人才隊伍已提上日程。
在平臺建設方面,我市提出依托市衛生專業學校,加強中醫藥類專業和學科建設,優化中醫臨床教學基地、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類別全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基地、中醫藥繼續教育基地、遠程網絡教育平臺以及中醫藥傳承工作室等建設,培養一批中醫藥人才。
同時,我市還將充分發揮名老中醫藥專家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啟動市級師承項目,由省市名中醫和中醫臨床優秀人才擔任指導老師,培養一批中醫藥骨干人員。同時,健全中醫藥人才選拔、使用、評價、分配、激勵、晉升、準入等配套政策,完善市名中醫選拔認定制度。
行動綱要提出,啟動中醫藥傳承工作室的建設,建立中醫藥師承教育培養體系,爭取到2020年,建設50個市級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5個中醫學術流派工作室。
推動中醫藥服務與旅游產業融合
未來,中醫藥不僅是一種民生事業,更是一項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行動綱要提出,大力發展中醫保健養生事業,推進中醫藥標準化、信息化、產業化、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實現中藥工業總產值占醫藥工業總產值30%以上,使中醫藥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之一。
今后我市將推動中醫藥與養老融合發展,促進中醫醫療資源進入養老機構、社區和居民家庭。行動綱要提出,要在二級以上中醫醫院設立老年病科,鼓勵中醫醫療機構面向老年人群開展上門診視、健康查體、保健咨詢等服務;鼓勵中醫醫師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服務;鼓勵社會資本新建以中醫藥健康養老為主的護理院、療養院,探索設立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機構,建設醫養結合示范基地。
行動綱要提出,各鎮街要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中統籌考慮中醫藥發展需要,擴大中醫醫療、養生保健、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等用地供給。
今后我市還將推動中醫藥健康服務與旅游產業有機融合,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中醫藥健康旅游產品和線路,創建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項目)。
網站聲明: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