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先鋒,首都的醫改進程備受關注。今年4月8日,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正式實施,北京超過3600家醫療機構同時行動,投入到改革的浪潮之中。破除“以藥補醫”,實行藥品陽光采購,設立醫事服務費……種種舉措,紛紛在北京先行先試。
北京一家三甲醫院的藥師在給患者發放藥物。從4月8日起,北京市在全市3600多家醫療機構中全面實施醫藥分開綜合改革政策。新華社發
如今,北京市醫藥分開綜合改革已經實施了3個多月,總體平穩有序,符合預期。最新數據顯示,此次參與醫改的公立醫院,已完成門急診量近6000萬人次,110多萬名住院患者得到有序治療。同時,醫療機構的技術勞動收入、可分配收入、基層診療量、醫保保障和醫療救助力度出現“五上升”局面;藥費和藥占比、二三級醫院診療量、大型設備檢查費、醫?;颊哓摀鷦t出現“五下降”趨勢。
北京啟動“醫藥分開”后,市民在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北京醫改相關情況。新華社發“與去年同期相比,三級醫院門急診量減少12.9%,二級醫院減少5.2%,一級醫院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增加8.6%,城區部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診療量增加20%左右。”日前,在清華大學舉辦的“首都醫療論壇”中,北京市衛生計生委主任雷海潮欣喜地表示,改革推行僅3個多月,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一級醫院的門診量就增加了近10%,這在10年改革的過程中是難以見到的,而北京只用3個月就做到了。
北京啟動“醫藥分開”后,市民在北京協和醫院了解北京醫改相關情況。新華社發
不僅如此,一些普通病、常見病,逐步分流到基層醫療機構,大醫院長期人滿為患的“戰時狀態”得到初步緩解。門急診中,副主任醫師號的就診人次,減少了9.9%;主任醫師號的就診人次,減少了22.1%,看專家難的問題有所緩解。雷海潮說,這樣一來,有限的專家名醫資源,就能更好地服務于危重急難患者,患者與專家之間的溝通交流時間也得到延長。
此外,院內層級就診也得以加強。北京天壇醫院、宣武醫院、北京同仁醫院、北京安貞醫院、北京世紀壇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北京兒童醫院、北京婦產醫院、北京安定醫院,組建起36支“知名專家團隊”。這些知名專家不再直接對外掛號,改為通過團隊層級轉診的方式接診病人。這一機制的運行,引導常見病及輕癥患者理性就醫,不僅使真正需要的患者能夠看上大專家,也能使大專家集中精力看疑難重病,還壓縮了“號販子”的倒號空間。
1、本網部分資訊為網上搜集轉載,為網友學習交流之用,不做其它商業用途,且均盡最大努力標明作者和出處。對于本網刊載作品涉及版權等問題的,請作者第一時間與本網站聯系,聯系郵箱:tignet@vip.163.com 本網站核實確認后會盡快予以妥當處理。對于本網轉載作品,并不意味著認同該作品的觀點或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與著作權人聯系,并自負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來源:虎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虎網所有,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授權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且必須注明"來源:虎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