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虎網 2017/8/7 0:00:00 來源:
未知
沒有醫學專業背景,醫術靠家傳口授,沒有現代診療手段,看病靠祖傳秘方,甚至經常被認為是“江湖騙子”。民間中醫尷尬的身份問題,在中醫藥法正式實施之后,有望全面改善。
地方已有試點,山西運城最早。然而破局13年,問題仍待解。如何鑒別“中醫高手”和“江湖騙子”,如何按中醫體系嚴加管理,仍是擺在國家與地方面前的難點。
張澤民走來,身上有淡淡的中藥味道。診室只有二十來平米,沒有血壓計、聽診器和檢查床,中藥柜占了一半地方。二十多面錦旗、匾額圍滿了這個小屋子,都是患者送的。“這四十多年,我看過的病人超過六千人。”
這位山西省運城市新絳縣陽王鎮的中醫,今年已62歲,從沒在醫學院校接受過專業學習,是不折不扣的“土郎中”。
2017年7月25日上午,鄰村一位母親帶著女兒來診所,說女兒月子里總覺得有一股風氣往身子里鉆。張澤民開了些調理陰陽的中藥,“氣血穩定了,陰陽增強就快了,病自然好了”。
像張澤民這樣獲得地方性行醫許可證的“土郎中”,目前運城有535名。
2017年7月1日,中醫藥法正式實施,其中規定: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或經多年實踐、醫術確有專長人員,由至少2名中醫醫師推薦,經實踐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即可取得中醫醫師資格;進行執業注冊后,便可從事中醫醫療活動。
這正是這部立法歷時33年的法律引人矚目之處:備受爭議的民間中醫,可通過“一技之長”的考核通道,獲得行醫資格。
“這個條款的出臺,可能和運城試點有關。”運城市原衛生局(即目前的衛計委,同下)副局長田康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運城是全國最早為民間中醫“松綁”的城市。
“運城沒有治不了的病”
41度的天似火燒,診所卻連電扇都沒開?;颊咔逡簧拈L衫長褲——怕風、怕寒,這是“產后風”患者的共性。
上午11點,送走最后一個病人,張澤民進屋吹了會空調。提起自己攻克的疑難雜癥,他總離不開“調理陰陽”。
“這是祖傳秘方的核心思想。”張澤民解釋。張家祖上以治婦科病為生,曾當過明朝吏部醫官,傳到張澤民,已是第19代。12歲,他就能熟背中醫經典《湯頭歌》;15歲就隨父親看診。祖傳秘方沒有書面記載,全靠父親口傳心授。一個方子摩挲百十遍,直到30歲才漸覺入了門。
這正是民間中醫的普遍寫照:沒有現代醫學的專業背景,沒有經過全國通行的醫師執業考試,憑著祖傳醫術和經驗摸索行醫,與現代醫學背道而馳。
“你聽過好萊塢明星產后抑郁的新聞嗎?其實就是‘產后風’。”兒子張醫說。2010年,他從江西中醫藥大學畢業,考上了研究生卻最終放棄——父親五十多歲得過心梗,想讓他早點接班?,F在,他隨父看診。
和張澤民一樣,運城解氏中醫燒傷外科醫院院長解春紅也是家傳醫術,祖上以治瘡瘍出名。傳到解春紅,是第5代。中醫講究傳男不傳女,解春紅姐弟3人,弟弟年紀還小,父親拍板,“只要肯學,是男是女我都教”。
蜂療治腰腿痛、煉丹治疽疔、中藥治腫瘤……“運城沒有治不了的病。”田康立半開玩笑道。
目前,運城13個縣市共有民營醫療機構兩百多家,其中近八十家為中醫醫院。田康立介紹,運城民間中醫保守估計約有1600人,這包括2008年和2010年的五百多張“地方糧票”,以及2015年起依據原衛生部52號令獲得師承和確有專長資格證的約八百人,也包括一小部分無證行醫者。
這座位于晉南的地級市,常住人口五百三十多萬,歷史幾乎與中華文明一樣悠久,中醫有著堅實的民間基礎和歷史傳承。
1970年代初,運城就舉辦過“赤腳醫生訓練班”“西醫學中醫班”。田康立回憶,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民間中醫向全國各地寄藥,用麻袋到郵局裝匯款單成了常景。
也正是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全國多地批準了一批有一技之長的民間中醫。1989年,為加強對這批人員的管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文要求對他們進行復查審核。經復核合格的,可在當地縣區范圍內開業。
“運城當時對民間中醫的行醫是認可的。”田康立說。1992年,張澤民獲得了運城市衛生局頒發的“中醫一技之長人員證書”。這也是運城最早一次為民間中醫發證。在張澤民的印象里,報名不用書面證明和推薦信,也沒有從醫時間的限制。“主要看口碑,縣里衛生局調查一下,就通知我去考試了。”先考了中醫理論和技術知識,合格后再進行臨床考核。
沒有正式文件的試點
1999年,意外落在了“張澤民們”的頭上。這年5月,執業醫師法實施,學歷成為行醫的重要門檻。參加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必須具有醫學本科、專科或中專學歷。
沒有執業醫師證,就是非法行醫。張澤民此前獲得的“個體行醫兼營藥品許可證”“中醫一技之長人員證書”等“地方糧票”也沒了合法地位。他終日惶惶,診所招牌不敢擺了,偶一開診,像做賊一般。
縣衛生局經常突查診所,被罰款的次數多了,他賭氣燒掉了吃飯的家伙。他在自家院里點了把玉米秸,西藥中藥,統統付之一炬。鄰居聞聲跑來,望著火中的藥品感嘆,“可惜啦,可惜啦。”
在田康立看來,當時是一場全面打擊無證行醫的行動。1996年,他開始擔任運城市衛生局副局長,分管醫政工作。他是學西醫出身,把民間中醫和江湖騙子畫上了等號,覺得自己是在“為民除害”。“不相信、不接受,只要是非法行醫和非法制劑,統統查處、取締、處罰。”
轉折出現在一次醫療市場整頓的突擊檢查上。當時一位來自上海的患者急紅了眼:“我在上海都治不了的結核病,在運城給治好了。你們這么查處人家,很不公正!”
負責查處的,正是田康立。他開始反思:是不是把好東西糟蹋了?此后,田康立開始在執法中深入考察民間中醫,傾聽患者意見。“有些民間中醫療效確實很好,也深受百姓認可,一味取締并不合適。”
在田康立推動下,2004年7月,運城市衛生局向山西省衛生廳申請試點,試圖解決民間中醫的身份問題。4個月之后,山西省衛生廳下發便函,同意運城成為“山西省農村中醫藥工作試點市”。
當時,執業醫師法中,對于師承或確有專長的民間中醫,并沒有“一棒打死”:經醫療保健機構考核合格并推薦,可以參加執業醫師資格或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但實際上,既沒有具體考核內容和標準,也沒有相關部門組織。
運城打算做這一嘗試。但有些同事卻堅決反對:“試點不是山西省衛生廳的正式文件,執業醫師法也沒有相關規定,合法嗎?”而更大的顧慮來自良莠不齊的醫療環境。
一開始,運城沒有激進地全面鋪開試點。運城市衛生局先是給兩個縣發了試點文件,但沒人敢“吃螃蟹”。兩年過去,試點沒有任何進展。
無奈之下,2007年,該局將全市1635名中醫臨床人員集中,以中醫院校本科畢業的水平命題,進行摸底考試。結果發現,年齡越大的民間中醫,分數越低。當時,芮城縣七十多歲的民間中醫王根鎖號脈抓藥有口皆碑,考試卻只得了7分。
“考試內容還是偏西化,沒有堅持只考傳統基本理論。”田康立反思。為此,他們進行調整,根據年齡劃定面試分數線——70歲以上的,不管筆試分數高低,直接參加面試。田康立的解釋是,“能干到70歲,說明他的存在是有道理的,老百姓是認可的”。其他參加面試者,年齡需滿45歲,從事中醫臨床實踐至少25年。
幾番輾轉,2008年7月,運城市衛生局最終確定了215名民間中醫和47名一技之長人員。次年,第二批272人獲得了“地方糧票”。兩批的試點時限定為5年,5年后審核換證。
頒證之后,運城市衛生局“約法三章”——中醫診所和藥品一律不打廣告;每天就診人數控制在50人以內;中醫診所不準用西醫的辦法看病。衛生局還組織培訓班,召集持證者學習法律法規。
“幾條辦法弄下來后,我非常放心,根本不可能出問題。”田康立篤定。
當時,對于民間中醫的窘境,國家并非沒有行動。2007年,原衛生部出臺了《傳統醫學師承和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考試辦法》(以下簡稱52號令)。2010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將農村具有一技之長人員納入鄉村醫生管理工作方案》。2015年,廣東、安徽、甘肅等地陸續開展了中醫藥一技之長人員的試點考核。
2015年起,運城按照52號令,總共發出約八百張證書。這一批人員取得了參加全國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的資格。

△張澤民當年“一技之長”證書。(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圖)
評估主靠“群眾口碑”?
一晃13年。2017年7月27日,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運城市衛計委副主任范建國是極少數持保留態度的。“有很多經驗,但更多的是教訓。”
2017年上半年,他到稷山縣一家診所考察。一名七十多歲的老漢癡迷煉丹四十多年,也獲得了“地方糧票”。他自稱家傳的煉丹技術始于清朝,已治療了數千例患有痛、疽、疔、外傷感染不能愈合的患者。
“丹藥中的汞、鉛等重金屬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嗎?怎么去毒?”范建國疑惑。
老漢不以為然:“這些物質進入人體,一發生化學反應就沒了。”
“那你做過試驗嗎?”
老漢回答,煉丹屬于經驗療法,“不可能像西醫那樣數字化”。
范建國提出查看病歷資料,老漢為難。“看了幾十年,連一份病歷都拿不出?”當著縣領導的面,范建國當場表態:診所立刻暫停營業。
田康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2007年考試報名時,申請人必須提交10份中醫病歷,以證明診療技術安全有效。但療效評估更多有賴“群眾口碑”,“縣里肯定推薦有效果的,江湖騙子一般遠離這個體系,我們不會熟悉”。
“療效評估需要一定樣本量的統計。”上海中醫藥大學原中醫基礎學院院長李其忠說,經驗案例、病人自述都不能當成確有療效的證據,“若用其他方法或方藥治療,可能病好得更快”。
62歲的芮城縣東張村大夫董允榮也是首批獲證的。他回憶,2007年報名時,他向縣衛生局提交了幾份病例資料,由衛生局審核。
35歲前,董允榮是木匠,在村里開了家具廠,沒事就自學中醫。2000年村里“電改”,半年無法正常供電,木匠活被迫暫停。這一年,因為抓藥治好了妻子的水腫,找他看病的鄉親越來越多。
不過,像董允榮這樣毫無醫學背景的人員涌入,讓專家們擔心。“起碼是個醫學大?;蛑袑?,再師承教育一下。”成永明說。
成永明是廣東省中醫院教授,擅長蜂療。2015年,一個有政府背景的師承項目找到他,請他幫忙帶幾個民間中醫。當時,廣東省內好幾家中醫院的專家都去了,成永明卻沒答應,理由很簡單——報名者沒有醫學背景。“民間養蜂人,自己養的蜜蜂抓來就給人治病,這很不靠譜,搞不好會中毒。”
雖是中醫科班出身,陜西省山陽縣衛生局副局長徐毓才卻擔心,民間中醫會因為缺乏基本的西醫急救知識,延誤搶救時機。“老百姓才不管你懂中醫還是西醫,有病就會找你看。”
他曾見過,有人用煎口服湯藥的方法治療急性腹瀉脫水的孩子,因為效果太慢,導致嚴重脫水的患兒喪命。

△運城市芮城縣,民間中醫董允榮正在看診。(南方周末記者 馬肅平/圖)
“寬進嚴管”還是“嚴進嚴管”
2017年6月20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中醫醫術確有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注冊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在此之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曾到運城調研。座談會上,民間中醫派的觀點是“寬進嚴管”,甚至有人提出:只要有2名中醫醫師出具跟師學習證明,直接發證。
“怎么能這樣呢?太不嚴謹了!”范建國當場反對,“國家扶持中醫藥發展,可不是扶持坑蒙拐騙。中醫隊伍也要講科學,必須嚴進嚴管。如果是江湖術士,堅決取締。”
范建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借著中醫藥法頒布及之后民間中醫考核細則的出臺,運城此前的“地方糧票”將全部作廢,按照新的細則重新考核認定。
有人提出“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但范建國堅持認為,人命關天的事必須嚴謹。“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草草辦事了。試點10年了,如果還通不過考核,說明你真的水平不行。”
按照《征求意見稿》,以師承方式學習中醫、申請參加醫師資格考核的,應同時滿足兩個條件——連續跟師學習中醫滿5年,掌握獨具特色、安全有效的中醫診療技術方法,經指導老師評議合格;由至少2名中醫類別執業醫師(其指導老師除外)推薦。
民間中醫的資質之所以成為焦點,在于手段拙劣的中醫“大師”層出不窮。2017年6月,普通“群眾演員”劉洪濱以“御醫世家傳人”“苗醫傳承人”等多達9種身份,代言虛假醫療廣告,夸張程度令人咋舌,經媒體曝光后引起全國關注。
“外界總防著中醫,怕字當頭。”田康立卻覺得,這完全是杞人憂天。真正的傳統中醫,太愛惜自己的羽毛了——徒弟與師父在一個屋檐下同吃同住,每天學完手藝,要幫忙打掃衛生,這又是考驗人性的時刻。有人因為偷懶被勸退,有人因只在老師出現時才積極干活被逐出師門。
壞了規矩,就要受罰。16歲那年,王根鎖磕過頭,拜了河南靈寶縣一家中藥鋪掌柜為師。平日里炮制中藥,稍稍炒過了頭,師父的毛巾就劈頭蓋臉地抽上來。“炒焦了或是炒到八成都不行,藥效會有問題。”
2017年7月26日,84歲的王根鎖見到南方周末記者時,他依然感恩那段師徒關系。“師父的父是哪個父?好多人不注重這個,寫單立人那‘傅’,改修車的了,瞎寫。”王根鎖說,“我是他徒弟,那是我父親。”
不過,時代已經變了。解春紅的醫院里,雖然患者數量常年維持在20張床位的水平,但已罕有年輕人的身影。甚至連西醫出身的兒子,一度也難以接受民間中醫:“抹抹藥就能治病?不像西醫那樣的嚴格消毒,不會感染?”但解春紅依然覺得驕傲:民間中醫是手藝,是良心活,“不是江湖騙子”。
(來源:南方周末 記者:馬肅平 原標題:中醫藥法實施,如何杜絕“江湖術士”,運城:“土郎中”轉正,爭議十三年)